博士后基金一般什么时候开始申请?博士后基金经费什么时候下来

jijinwang

博士后基金一般什么时候开始申请?一般情况下,博士后基金申请时间为每年的3月1日至12月31日。具体申请时间以当年的招生简章为准。如果你的研究方向是生物医学工程程,那么你可以在这个时间段提交申请。如果你的研究方向是化学,那么你可以在这个时间段提交申请。总之,你需要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来安排时间。这样你才能更好地利用时间。如果你想申请一个新的专业,那么你可以在这个时间段提交申请。


一:博士后基金什么时候公布

想去做个在职博士后,但听说在职的申请不到博士后基金,各学校的名额上面分下来后,学校一看是在职的就不给了,全给脱产的.

二:博士后基金什么时候出结果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科研工作。基金资助形式分为面上资助(如一等、二等)和特别资助。面上资助是对博士后研究人员从事自主创新研究的科研启动或补充经费;特别资助是对在站期间取得重大科研成果和研究能力突出的博士后研究人员的资助。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在博士后进站人数的规划规模之内,面上资助比例为当年进站人数(指当年全国进站人数)的三分之一左右,按照资助比例确定资助额度。资助强度划分为5万元和3万元两档。对从事基础研究、原始性创新研究和公益性研究,以及中西部等艰苦边远地区博士后研究人员的资助给予适当倾斜。
基金特别资助给予一次性10万元资助。特别资助是一年一次申报机会。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四批特别资助是3500元钱

三:2022年博士后基金什么时候出结果

2022csc结果什么时候出来的解决方法如下:
csc通常是每年5月中旬公布结果。CSC全名为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国家留学基金是国家政府针对优秀学子出国留学建立的资助项目,资助内容为一次往返国际旅费和资助期限内的奖学金,不同的项目申请时间和结果公布时间不同。
csc主要项目的申请、录取时间一、3月20日-4月5日申请且5月公布录取结果的项目
1、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2、国家公派硕士研究生项目
3、艺术类人才培养特别项目
二、其它申请和录取时间的项目
1、国家公派高级研究学者、访问学者、博士后项目,1月5日-15日申请,3月下旬公布录取结果。
2、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11月15日-25日申请,次年5月、10月公布录取结果。
3、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
(1)所在单位或个人合作渠道,4月1日-15日申请,5月公布录取结果;
(2)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出国研修项目,9月1日-10日申请,10月公布录取结果。
4、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及地方合作项目,4月1日-15日申请,7月公布录取结果。
5、国际区域问题研究及外语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3月20日-30日申请,5月公布录取结果。

四:博士后基金什么时候到账

退站、失业!博后为啥这么难

不久前,西南大学人力资源部发布《关于对2021年超期在站博士后人员做退站处理的公告》,对28名博士后进行退站处理。

这批博士后之所以遭到退站处理,是因为他们的在站时间超过了6年。

而对于博士后的在站期限,国家有着相应的规定。

人社部与全国博后管委会印发的《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的意见>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时间一般为2年,根据项目需要可在2-4年内灵活确定;对进站后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应当根据项目资助期限和承担的任务及时调整在站时间,最长不超过6年。”(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以查阅本文件)

于是就有了学校这份退站处理。

博士毕业已实属不易,为什么还有人冒着被清退的风险去做博后?

博士后的“学历化”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博士毕业生数量为6.6万人,普通高校作为不少博士的就业意向,每年新吸纳的研究生人群大约为3-4万人。这意味着每年都会有两万以上的博士毕业生最终与高校无缘;而那些一只脚迈过高校门槛的博士们,还需要经过激烈的竞争才能够留任。

竞争者越来越多,部分高校开始提高门槛——要求博士后经历。而众多博士面对着这一逐渐抬高的门槛,也不得不加入博士后的行列,“曲线救国”跨过高校门槛。

虽然说博士后并不是一个“学历”、普罗大众也分不清楚究竟是“读博后”还是“做博后”......这样的现象体现出了目前国内高校对于博士后的角色与身份认同的模糊,博士后的身份游离在学生(主要指研究生)、教师、科学研究人员、科研助理之间。

事实上如今的博士后似乎有一种成为半个“学历”的趋势,而且在高校人才的引进、晋升以及与待遇相关的问题上扮演着一个微妙的角色。

部分高校在招聘新人时仅在已经出站的博士后之中选拔;还有一些地方在人才引进补贴方面对博士后有着比较大的倾斜,比如杭州市为出站留杭的博士后人才给予40万元的人才补贴,没有博士后经历的人才能获得的补贴金额仅有前者的1/4。

如此看来,一段博士后经历尽管不是必要的,但是可以为人才今后的发展产生相当深远的影响。

博士后,变出花样

从名义上讲,博士后并不在高校的“编制序列”中,“博士后”不是一个名正言顺的存在。但高校吸纳博士后,不仅可以为学校引来大量科研人才,同样也让人才获得了锻炼与培养,短期看也是“双赢”的买卖。

随着高校人才逐渐实行“企业化”管理,如今的博士后也形成了这样几种主要类型:

师资博士后,顾名思义就是既要教学又要科研。他们在合作导师的指导下,以科学研究为主,同时需要履行作为教师的其他职责,包括教学以及社会服务:

科研博士后则只需做好科学研究工作,用成果说话,同时无需承担任何教学任务:

项目博士后,则是几种博士后中最为“灵活”的一种形式,也是“临时工”属性最强的一类,他们的任职时间就是合作导师的项目的起止时间。项目结束,博士后就恢复自(失)由(业)。正是因此,他们的薪资待遇往往会高一点,所以这也是没有太多套路的“买卖”:

充满不确定的出路

说到底,当今的博士后就算衍生出再多的新花样,可能依然不会是稳定的身份。

一方面,制度决定了博士后不是一个可以长久从事的职业。我国的博士后基金对博士后在站资助时间有规定年限,期限一到,无论是否完成指标,博士后们不得不面临“为出站后的自己寻找出路”这一问题,并且无一例外。一旦超过六年,还会出现文章开头28人被退站的情况;

另一方面,部分高校为了扩大预聘师资储备,将博士后与助理研究员、特聘副研究员等近年来新诞生的岗位并轨,并实施严格的“非升即走”考核。比如博士后前半程考核标准参照讲师,后半程考核标准则参照副教授......年度考核不合格,则直接终止聘任合同。

所以,对那些本希望能通过做博士后从而留校的人来说,这条路可以走,但难度显而易见。

博士后的路,会越走越窄吗?

各年度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人数统计 图/中国博士后管理办公室

中国博士后管理办公室曾经公布1985年-2019年博士后进出站人员情况。1985年7月, 国务院正式批准原国家科委、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关于试办博士后流动站的报告》,标志着中国博士后制度正式确立。从1985年的1,到2019年的25514......三十余年,进站博士后人数逐年攀升,近几年的增长率基本稳定在10-20%之间。

在站博士后数据的增长、海外博士(后)归国,再加上高校用人要求提高,高校求职的竞争只会更加激烈。

需要意识到,博士后是通向长期职位的跳板之一,博士后30-35岁的年龄正值科研生涯的黄金时期,不少数据都在印证这一点:比如在几年前,不少学校博士后获自科基金项目数占全校立项总数的20%左右,在部分学校占比甚至接近1/4。

此外,博士后的薪资待遇一直都不算差,却也呈现出下降的趋势:1985年博士后设立之初,博士后的日常经费为12000元/年,当时国有单位的年薪大约为1100元;如今博士后年薪基本上20万起步,偶尔能够听到部分地区以及高校使出“百万年薪”的条件来吸引博士人才做博后;

而高薪也让考核更加严格,甚至严苛。博士后期满,不少博士后稀里糊涂出了站,“好像卷了,又好像没卷”,最终陷入了一个工作不稳定,前途模糊的泥淖。

博士后制度创设的初衷是培养更加成熟的科研人才、从而推动科研事业的发展。如今不少人却开始担心博士后们的上升空间与前景,或许是时候复习创设时的初衷、对如今的制度进行一番审视了。

青塔人才(

*声明:本文仅代表

数字经济智库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为了更好的服务数字中国建设,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加强数字经济建设过程中的理论交流、实践交流。来自中国数字经济以及“一带一路”建设领域的专家学者们成立了数字经济智库,为数字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担任名誉院长,知名青年学者黄日涵、储殷等领衔。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是数字经济智库旗下的专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