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社保基金什么时间收取

jijinwang
养老金低于3000元的人有多少?看看真实数据,养老金还会涨吗?
为了提高退休老人的生活水平,国内每年都会根据经济发展形势来上调养老金的发放水平。今年上半年,人社部发布了养老金的上涨方案,涨幅达到4%,老年人每个月将多领数百元。但值得一提的是,国内大部分人的养老金水平并不高,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目前,我国人均养老金水平是3000元,但并不是所有的老人都能领到3000元,有很大一部分居民所拿到的退休金水平达不到人均。也就是说,国内现存的养老金水平差距也非常大,一部分人的养老金水平非常高,拉动了整体的养老金水平和人均的养老金水平。那么我国养老金低于3000元的人有多少?看看真实数据,养老金还会涨吗?
养老金的发放水平和个人是有极大关系的。居民在自己工作的时间内,向国家所缴纳的社保基金越高,所拥有的工作时间越长,退休后所获得的待遇也就越高。
一名退休居民,只达到了国家所规定的15年缴纳门槛,所拥有的退休金待遇也不会太高,仅仅只是最低水平,仅仅能够保障自己的基本生活需求。
前些日子,网络上一名网民表示自己的养老金能够达到万元的水平,引起了很多人的质疑,但网民将自己的各类养老金凭证也发了出来,这才证实了自己所拥有的高养老金水平。
养老金每个月一万元,超过了大部分工作者的月收入,是一个很高的水准,不仅能够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还能让老人获得高质量的生活水准。想要达到万元以上的养老金水平,需要哪些条件呢?很多人都是达不到的。
想要拥有如此高的退休金水平,必须按照国家所规定的缴纳标准的较高标准缴纳,所拥有的工作时间也非常长,在工作时间内所缴纳社保基金的时间也比较长。在国内,养老金能够达到3000元以上水平的居民只有7%,想要达到万元以上的养老金水平的居民更是少之又少。
想要达到如此高的领取水平,一般都是领导,以及医生和技能类人才,其他的工作岗位很难达成。并不是所有的老人都有退休金,有接近半数以上的老人拿不到城镇职工养老金,只能拿到国家所提供的各种老年福利。
职工养老金的发放水平比较高,但仍然有非常多的职工无法达到3000元的水平。剩余的靠各个地区提供的老年福利养老的人,所拥有的养老金只有不到千元,部分经济发达较落后的地区只有数百元,这类人无论如何都是无法达到3000元的水平的。
按照当前各个年龄段参加工作所拥有的工龄以及所拥有的缴纳标准,来计算各个年龄段最终所能拿到的养老金水平。本科毕业生参加工作的时间普遍为22岁,研究生参加工作的时间普遍为25岁,博士生参加工作的时间为28岁,再加上中间可能出现的突发意外事件,他们所拥有的稳定的工作时间分别为35年和30年以及25年。
参加工作的时间比较晚,所拥有的社保缴纳时间就比较少,所获得的社保待遇就相对较低。这些年龄段的人参加工作后,如果没有得到很高的收入和待遇提升,所拥有的社保水平就是一般的标准,在2000元到3000元的水平内。目前,这类人所占比例是总员工数的10%。
民营企业的员工为了降低自己的成本,不愿意给自己的职工缴纳很高的社保标准,也不愿意长时间缴纳,常常都是按照最低的门槛和最低的时间要求缴纳。一些经济发展较差的地区,当地所提供的社保水平和缴纳时间也比较低。员工所拥有的社保待遇就非常低,退休后所拿到的退休金只有不到2000元。根据分析,这类员工的人数占到总员工的20%。
国内的农村居民非常多,农村居民的老人以务农为自己的主业,没有任何的公司为他们缴纳社保,这些也没有实力缴纳社保。
一些没有达到社保领取门槛的退休老人也没有领取社保的资格,大部分所领的是国家提供的老人补贴。这部分群体的老年生活收入普遍低于1000元,所占到的比例为40%。
总而言之,从此可以看出,国内大部分的老人并达不到3000元的退休金水平,比例达到了70%,只有30%的老人能够拿到超过3000元的退休金水平。这也给年轻人敲响了警钟,必须在年轻时投资得越多,年老时才能获得得越多。

近日看到“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自16日起开展网上意见征求,笔者在官方媒体留言建议之余,因为字数限制,对于农民工职工养老保险交不满十五年无法享受相关待遇的这一现象未能详尽阐述,所以就此话题多写几句,期待抛砖引玉能有更多的人关注思考这一问题。

图片源自网络

  农民工外出打工在大城市一般是有单位给交职工养老保险的,然而受限于各方面原因,或者因为自身技能不足,失业后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或者因为家庭原因,比如父母年龄大了需要照顾;或者因为户口问题子女无法在打工地上学需要回家。相较于高昂的房价,很多外出务工人员微薄的收入难以在大城市买房落户长久定居,接父母或子女出来不太现实,很大一部分人在打工几年以后不得不回到老家。

图片源自网络

  然而返乡农民工在四五线小城市或县城私企里打工或者在村中务农,很多是不给交职工社保的,虽然社保法允许个人以自由职业参加职工养老保险,但是对于四五线小城市私企打工者或村中务农的劳动者而言,一个月两千多块钱的工资或田地里微薄的收入,上面有老人有养活,下面有子女需要抚育,在县城或市里打工没有房子的还是租房居住,日常开支都捉襟见肘,很难再自己负担职工养老保险的费用。这样只能交费用较低的新农合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这一批劳动者在年老到退休年龄以后面临的情况就是,虽然交过几年不等的职工养老保险,但是只能像从来没有交过职工养老保险一样领取新农合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图片源自网络

  按现行的法律规定,在大城市交的职工养老保险只有个人交的8%这一部分能转入居民养老保险,而公司交的20%这一部分归入打工所在地政府社保基金账户,完全和劳动者没有任何关系了,可是如果没有劳动者的劳动创造价值,这公司交的20%能凭空出来吗,这对于返乡农民工来说很不公平,也有悖于现代社会的公平原则,从制度层面造成了低收入困难群体应得收益的减少和社会保障水平的降低。

图片源自网络

  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大部分返乡农民工学历和收入较低,缺乏专业技能的低收入弱势群体,从网上获取的数据来看,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5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21元,本身农村收入就比城市低很多,而作为吸收外出务工人员最多的一线大城市和南方沿海经济发达城市来说,相比外出打工的农民工群体,更是强者中的强者,把弱势群体应得的养老保险截留下来进入大城市的养老资金池里,这样一种制度是否公平合理呢?《老子》第七十七章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可是这一制度正好反其道而行之,成了“损不足而补有余”。

图片源自网络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有“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等表述。从公平、人性及19大报告提及的调节低收者收入的角度出发,是不是能改变一下这种制度呢,笔者个人设想,如果职工养老保险没有交满15年,个人部分合并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里,公司交的部分,也拿出8%转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里,剩余的12%留在打工所在城市的政府账户里,这样是不是既保证了劳动者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的积极性,同时也保障了一部分困难群体得到尽可能多一些的应得合法权益,对于提高底层老百姓的民生保障有很大意义呢?

以上是笔者的个人观点,才学有限,不足之处,也期待广大的网友能补充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