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拆分基金?怎么判断基金在高位

jijinwang

怎么判断拆分基金?一般来说,如果拆分基金规模过大,就要注意了,这可能是一只假基金。因为基金公司为了吸引投资者,往往会通过大规模分红的方式来来提高基金的收益,但是这种分红方式并不能保证基金的长期收益,所以在选择基金的时候,还是要谨慎一些。另外,如果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不不佳,投资者也可以通过赎回基金来减少损失。总而言之,基金的分红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不必过于担心。


一:怎么判断基金的走势

1. 直接进入该基金的基金公司网站,找到对应的基金,点开后会后到该基金所有历史走势图,而且还有和股票指数对比图的;
2. 进入天天基金网等专业的基金网站,查找到你所需要了解的基金,同样可以看到你所需要的历史走势图。

二:怎么判断基金是否该入手

今天聊个专业问题,即如何对自己持有产品进行评估。

我们在接受咨询的过程中,经常遇到客人,对持有产品是好是坏,完全搞不清楚。

产品的好坏,不是主观感受,而是可客观量化评估的。

对产品的评估,是进行管理、调整的前提。

01

开篇照例说段子。

老南周日写了《股市,进入谨慎阶段》,解释了下为何上周三的文章里,提醒大家要谨慎。

然后评论区来了个ip位于卢森堡的:

一上来就批判老南,说老南判断“A股到底了”,说得不对。

结果发现老南没说过,只说过“反弹没结束”,又继续批判老南,“上证涨了9个点”。

后面还有一堆,大家可以去文章后自行鉴赏。

按照这位卢森堡网友的观点,无论看涨,还是看跌,都是错的。

其实,只要发表市场观点,谁都做不到100%的正确,判断错误,也接受批评,但尊重事实是前提。

同样,对于各种金融产品的评估也是一样,老南过去几年,公开批评过的产品,不敢说100%,99%最后都出了问题,本质还是基于专业的评估体系。

比如今年,一个基金跌了10%,亏钱了是不是就是坏产品?一个基金涨了30%,是不是就是好产品?

实际上,产品好坏,并不是短期涨跌来进行简单评价的。

02

先说股票,对于股票类产品(主观多头),公募和私募的评价逻辑,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对于公募基金(股票型、混合型)而言,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就是市场平均值。

在老南看来,如果一个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长期能超越公募均值,其实就非常好了。

以wind混合型基金指数为例,过去近20年,每年的收益如下:

实际上各家媒体,每年年初,也会公布前一年的公募均值,以此为参考,如果一个基金经理,长期跑不赢均值,还是要注意下的。(这里还有个策略细分的问题,后面说)

对于私募(主观多头)而言,则要求会更苛刻点,毕竟私募是有业绩分成的,往往是二八分,所以要看费后收益。

如果费后收益长期跑不过公募的均值,那干嘛还要买私募?

实际上,不少知名的、百亿的、整天光环笼罩的私募,费后业绩真跑不过公募均值。

所以,每年看看你持有产品,有没有跑过均值,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评估方法。

03

其次,在做业绩比较时候,还要注意的策略细分的问题。

比如上述的均值,是全市场产品的均值。但你持有的产品,有可能是有明显行业暴露的。

比如你持有的,是一个重仓医药的主题基金,那和市场均值比较,那19、20年会占大便宜,21、22年,会很吃亏。

对于这种产品,应该直接和医药类的指数基金比较,如医药ETF。这样才能衡量出,这个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相对行业ETF,是否有超额。

即行业好的时候涨得更多,行业差的时候跌得更少。

同时,对于一些量化类的产品,或者CTA等,比较起来就更复杂了,因为普通人不了解如何将策略进行归类。

比如CTA的分类:

图片

你不能拿一个高频CTA,去和低频CTA比,这没有可比性。

而且即使两个产品都是低频CTA,你还要通过产品波动率分析下,是否杠杠比例一致,如果一个是高杠杠的低频CTA,一个是低杠杠的低频CTA,也不好直接比较。

所以,私募类产品的业绩评估,比公募复杂得多。

包括不少平台上的私募业绩排名,其实是有明显的生存者偏差。不少私募,往往把业绩好的产品披露出来,业绩一下滑,直接不对外披露了。因此,很多私募的业绩均值,其实是有问题的。

如今年6月,很多三方、券商的CTA当月业绩均值,都是正的。但实际上,6月中旬CTA集体回撤,很多产品业绩很惨。

老南接触到的一些买方机构,都得出了6月均值为负的结论。

04

发现没,还不说其他的更专业的评估维度,光一个业绩比较,就非常复杂了。

但对于绝大多数普通投资者,能把自己的产品,做到排名有数,其实就非常好了。

已经能过滤掉不少垃圾产品。

当然,这里再特别提一句,短期业绩排名特别高的,也要警惕。

比如去年股票类产品的平均值,在8%-9%左右,不少不错的私募,费后能在20%-30%,这是ok的。

但有些私募,去年干了个50%、甚至70%的业绩出来,这种毫无疑问,是赌博式地压住某行业、某个股压对了。

所以去年底,老南这里遇到好几个咨询,就是这种去年业绩50%、70%的,老南一概建议别碰。然后果不其然,今年纷纷回撤在40%-50%。

回撤50%什么概念?涨回去要翻番。

倒是有些产品,历史业绩不错,但今年业绩看上去不理想,但排名其实并不差的,这种还是要珍惜。

比如某私募管理人就和老南抱怨,今年没给客户亏钱,反而被赎回了不少。因为客户亏钱的都舍不得赎,没亏的赎的快得很。

所以啊,投资永远是反人性的。

当然,评估产品不是仅看业绩排名,还有很多维度,如回撤控制,如底层配置,如管理人体系,甚至价值观,都是要观察的。

某券商的产品评估体系:

但对于绝大多数普通投资者而言,先把第一步做好,对持有的产品的业绩心中有数,不是仅局限于亏钱**,就很好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