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氏集团是搞什么的

jijinwang
美股个别发展,尚乘数科下泻27%

再有大行警告近期美股升势短暂,另美国就业数据差过预期,美国股市周四(4日)个别发展。道指收报32,726点,跌85点或0.26%;标指收报4,151点,跌3点或0.08%;纳指收报12,720点,升52点或0.41%。
上周首次申领失业救济人数增加6,000人,至26万人,符合预期;截至前周持续申领人数则大幅增加4.8万人,至141.6万人,高过预期的138.3万人。另美国6月贸易赤字降至796亿美元,少过预期。
高盛表示,欠缺清晰正面的宏观势头下,股市目前的暂时反弹,将为下一次下行带来更多风险,而非熊市完结的信号,强调宏观经济数据的重要。

投行Sanford C. Bernstein亦警告,即将出现的企业盈利下滑将拖累股市表现,其模型显示,企业毛利将按年下降15至20%。
企业消息方面,在美上市的港产公司尚乘数科自上月中上市以来,股价累升逾60倍。长江集团澄清,旗下公司没有直接持有尚乘数科之股权,亦与该公司没有任何业务往来。现时尚乘集团董事局没有长江集团的代表,该集团亦没有参与尚乘集团的营运,并对尚乘集团之任何业务及计划一无所知。
尚乘数科之母公司为尚乘集团,长江集团于接近10年前已经出售绝大部分权益,现在仅剩余当时未一并出售之不足4%极小量权益,并正洽谈出售。尚乘数科股价急跌27.27%,收报800美元。
据报Facebook母公司Meta将发行公司债,并已委托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和巴克莱安排与潜在投资者进行电话会议,其股价收市升1.05%。
全球第一大谷物早餐制造商家乐氏公司(Kellogg's)截至7月2日止第二财季收入按年增8.69%至38.64亿美元;惟纯利倒退14.21%至3.26亿美元。该企上调内生净销售增长最多4个百分点,至7至8%,主要料受惠零食和新与市场收入带动,其股价收市微跌0.2%。

1、乐氏集团董事长是谁?

是乐视,不是乐氏。乐视集团董事长是孙宏斌。

乐视(LeEco)是一家智慧家庭互联网平台运营商,由贾跃亭于2004年11月在北京创立,乐视打造的“平台+内容+终端+应用”完整生态系统,被业界称为“乐视模式”。公司业务涵盖互联网视频、影视制作与发行、智能终端等。

2、乐米乐氏创始人?

创始人何伯权,从1989年创办乐百氏,12年后卖给外资全身而退,到投资7天连锁、久久丫、爱康国宾、喜茶...极少出现在公众视野的何伯权,如何从一名企业家变身成为天使投资人?

95万创办乐百氏十年做到20亿

1989年,一股下海经商的热潮席卷中国,28岁的中山市小榄镇团委副书记受命投资办厂,这名生长在小榄的年轻人,在经历了知青、教师、商店售货员的十年岁月后,彼时已是小榄镇团委副书记和镇办制药厂的副厂长。

在香港的一次偶然发现,让何伯权嗅到了商机。他看到,风靡海外的儿童乳酸菌饮料,原料简单、成本低廉,而在国内市场还是一块空缺。

回到小榄,何伯权和四个同学拿着镇政府的95万元资金,成立“中山市乐百氏保健制品有限公司”,与几个单位合作研发出“乐百氏”乳酸奶。

这款被包装为保健饮料的儿童饮品,推出不久就风靡全国,1992年年产值达到8000万元。

何伯权乘胜追击扩张产品种类,推出了AD钙奶、纯净水以及茶饮。此后的6年,国内乳酸菌乃至整个饮料市场进入了“乐百氏”时代,何伯权挥斥方遒,带领着乐百氏稳坐占有率冠军宝座。1999年,乐百氏销售额达到20亿元。

“乐百氏”矿泉水。@视觉中国

乐百氏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何伯权对品牌价值的认识,以及娴熟的营销手段。

1993年,马俊仁带领的女子田径队“马家军”在多个赛事中摘得金牌,在听说马俊仁有一种能让人增强体能的祖传秘方后,何伯权找到马俊仁出资1000万买下秘方。何伯权把这份秘方包装成“生命核能”,引发了全国代理商抢购。这场火爆的炒作,让乐百氏的知名度扶摇直上。

伴随乐百氏的热销,何伯权不得不开始考虑品牌归属问题。乐百氏起初由广州乐百氏和小榄镇工业总公司合资成立,乐百氏从广州乐百氏公司租用商标使用权。1992年,何伯权将公司更名为今日集团,此后向广州乐百氏出资1500万元取得乐百氏的商标所有权,彻底将品牌掌握在手中。

不到十年时间,何伯权将乐百氏从一个不起眼的小镇企业,经营成为全国驰名品牌,何伯权自己,也一战成名。

卖掉乐百氏否认“被资本挤出”

六年辉煌后,乐百氏开始走下坡路。

1998年,乐百氏营收增长率33.3%,与前一年的85.3%相比大幅度萎缩。冲击来自于劲敌娃哈哈,尽管在乳酸菌饮料市场起步比乐百氏晚,但宗庆后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打法,最终让娃哈哈赶超乐百氏。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何伯权做出一个在当时看来有些疯狂的举动——出价1200万元请国际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为乐百氏“把脉”。然而,麦肯锡这份长达300页的报告并没有扭转乐百氏的颓势,公司营收增长率继续下滑。

此后,在对手娃哈哈的启发下,何伯权决定引入外资。多次谈判后,2000年乐百氏与法国达能签署协议,达能出资23.8亿美元收购乐百氏92%的股份,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何伯权及合伙人则仅占3%股份。

但这场“联姻”仍然没能帮助乐百氏找回昔日辉煌。2001年,乐百氏销售额停留在10亿元,而对手娃哈哈已超过60亿元。年底,何伯权和乐百氏四名创始人集体辞职。在宣布辞职的会议上,何伯权和他的“战友们”手挽手唱了一首《朋友》,告别了他们奋斗在乐百氏的12年。

从乐百氏离开后,何伯权赴美游学,在他淡出公众视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外界把他描述为一个“被资本清洗出局的悲情创业者”,对于“黯然出局”的说法,何伯权直到去年才有所回应。

何伯权。@视觉中国

他在媒体采访中坦言,离开乐百氏让自己名誉受损,甚至背负“毁了民族品牌”的骂名,“但企业就是一个商品,做出来就是要变换成价值,至于卖不卖舍不舍得,应该看到价值。”

何伯权并不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在他看来,大多数企业的梦想是成为百年老店,但做企业不仅涉及激情,还有团队市场等方方面面,“从1989年创办乐百氏到卖给达能,10年时间,我已经没有激情了,把企业做更大不再是我的追求,我需要另外一种人生。”

正如何伯权所言,离开自己一手创办的乐百氏后,他开启了天使投资人的新人生。

变身天使投资人助多家公司上市

2009年11月,何伯权身着西装出现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为他投资的7天连锁酒店挂牌敲钟。

离开乐百氏,赴美游学归来的何伯权在2003年创办今日投资。从企业家变身投资人的何伯权颇为低调,很少出现在公众场合,但他投资的多个项目都打出了品牌,甚至登陆资本市场。

何伯权作为天使投资人投资的的第一个项目是“久久丫”。2003年回国后,何伯权与曾经在乐百氏担任武汉公司总经理的顾青吃了顿饭,顾青告诉何伯权,自己创办了一个叫“久久丫”的鸭脖店,了解到情况后何伯权决定拿出50万投资“久久丫”,占股比例仅次于顾青。2016年,新希望以1.7亿元的价格入主“久久丫”。

在众多投资项目中,让何伯权再度一战成名的是参与投资7天连锁酒店。2004年,何伯权与7天创始人郑南雁见了两次面后,便决定投资6000万元。五年后,7天连锁酒店赴美上市,何伯权由此获得的收益超过30亿元。

此后,何伯权先后投资了爱康国兵、诺亚财富等十多个项目。2017年受到年轻人狂热追捧的网红奶茶店“喜茶”背后,也有何伯权的身影。

如今,提起天使投资人何伯权,已很少有人知道他在乐百氏那段辉煌的创业史。

3、同仁堂为什么是国营企业?

一九零七年,同仁堂乐氏第十二代子孙乐达聪在济南魏家庄创建宏济堂,与北京“同仁堂”、杭州“胡庆余堂”并誉为中国“三大名药店”。

一九五四年,同仁堂实行了公私合营。一九九七年,国务院确定120家大型企业集团为现代化企业制度试点单位,同仁堂作为国内一家中医药企业名列其中。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乐家第13代传人乐松生由职工代表推举,为北京同仁堂经理,1954年,由乐松生先生带头向国家递交公私合营申请书,同仁堂成为公私合营企业,1966年,同仁堂成为全民所有制的国有企业,1992年,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成立成为国有大型一类企业。

4、小米将来会与阿里巴巴和腾讯一个等级吗?

很难,为什么这么说,这是由于阿里巴巴和腾讯的目前所做的业务决定的。目前,阿里巴巴在淘宝网,天猫,淘票票等等方方面面,已经建立了很高的屏障,又有很好的技术实力,不会被轻易超越。二腾讯的游戏是现金牛,为腾云提供了大量的现金,虽然游戏没屏障,但是人家用钱大量投资啊,有发展前景的都被腾讯买了。敢问,谁能超越?小米有自己的优势,会发展的很好,但是超越不了。

我觉得有可能。

很多回答中都将小米视为一个制造公司,这让我非常诧异。

事实上,小米的定位应该是一个物联网企业。小米手机对于小米公司来说更多的是一个载体、一个控制终端。

虽然雷军称小米公司为互联网企业,但是事实上,互联网服务在小米营收中的占比并不大,排在前两位的还是智能手机业务与生活消费品等业务。

图片来源:新浪科技

从这个表中可以看出,小米手机的收入占比在下降,而生活消费产品的占比在上升。

小米未来能不能赶上阿里巴巴和腾讯,占据关键的并不是互联网服务,而应该是生活消费品。

目前在互联网这个圈子里,小米几乎没什么太大机会。市场已经被阿里巴巴和腾讯几乎锁死,想要突围必须另辟蹊径。

同样,在手机的激烈竞争中,小米渐落下风,虽然并未滑落到第二梯队,但是在第一梯队中已经是末尾。而排在小米前面的除了华为以外,OPPO与VIVO也并不能与阿里巴巴和腾讯相提并论。

因此,另辟蹊径弯道超车的机会就落在了生活消费产品这一个项目上。

小米提供的更多是面对未来的一种生活方式。它的很多产品都是围绕着智能家居来进行的,而在这个领域,目前并没有一个霸主,小米的机会可以说非常之大。而在线下,关于家居做得最出名的是宜家,宜家在全球来看,显然足以匹敌腾讯与阿里巴巴。

小米的生活卖品也在逐渐的发展壮大。

图片来源:小米官网

有意思的是,宜家家居也开始做线上,而小米则开始逐渐发展线下。

在全球范围来看,小米的生活产品具备简易设计风格,超高的性价比,以及不错的质量,完全就是对比宜家,但更重要的是,小米的产品以小米手机为一个控制终端,面向的是未来的物流网。

随着时间的发展,谁又敢断言,小米不会超越宜家呢?

不可能的,如果小米和AT一个等级,是对AT最大的鄙视和对小米最大的捧杀。小米距离成为ATM还有相当的距离要走,目前看不到成为AT的可能性。


一、市值差异巨大

小米现在市值仅有600亿美元,腾讯和阿里巴巴早就超过了5000亿美元,二者相差近10倍,可以说小米还要数十年追赶才可能赶上腾讯和阿里。

从利润上看,三者同样差异巨大,小米营收刚1000亿美元,利润才65,而阿里巴巴利润614亿元,所以利润也才阿里巴巴的1/10。

二、生态差异巨大

AT能成为中国互联网两极的主要原因除了体量外,更重要的是生态对于中国互联网的影响,阿里巴巴垄断了电商,腾讯垄断就社交和游戏,成为用户离不开的存在,而小米呢?还在苦苦的和华为,OPPO,vico战斗,2016还差点死掉。

你觉得小米最大的竞争对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