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投资鸿蒙基金(投资鸿蒙的基金)

jijinwang
创金合信科技成长的投资策略是科技、成长和趋势。科技是基金投资的行业范围,成长是选股的标准,趋势是择时的依据。
回顾2021年市场,全年来看,科技板块不在风口之上,电子、通信、计算机三个板块的涨幅排名不突出。受缺芯涨价和强劲业绩的驱动,半导体板块是科技板块中少有的亮点,但波动也不小;此外与鸿蒙、双碳、智能汽车相关的硬件软件板块也有阶段性的表现。总体而言,与前两年科技板块在5G、云计算、半导体、TWS等的带动下自发向上且全面广泛的行情有区别。
2021年科技行业中的大票表现不好,公认的“好公司”没有走成“好股票”;很多“好股票”并不是过去产业和基本面研究公认的“好公司”。作为基金经理,我不认为这种反差不合理,毕竟市场的交易时时刻刻都有相应的逻辑支撑,只是对于偏好在好公司中找好股票的投资者来说,这个阶段有点难。
反思2021年的投资,我有点高估市场对于成长的包容性,低估市场对于周期性的排斥心理。2020年的基金年报中,我认为2021年科技板块低估值和业绩改善的公司可能迎来戴维斯双升的机会。回头看,对于低估值面板、LED、消费电子板块的业绩判断大体上还是准确的,但是对于估值提升的判断则有了一些偏差。
业绩的研究是基本面研究,估值的判断更偏向于对交易层面的认知。这一认知的偏差是对于全市场投资者在横向评价各个行业时认知的错判。简单来讲,市场给不同的板块贴上了各自的标签。我认为科技板块中某些板块估值低、业绩好、性价比高,但是全市场的投资者可能更喜欢科技板块中增速快、故事大的公司,而不在意估值的高低,因为他们还可以在其它行业里找到更多性价比突出的板块来替代科技板块。创金合信科技成长是一个行业型基金,但科技行业内部投资机会的结构也不可避免受到了全市场风格、行业比较、投资者结构的影响。
2021年我入行十年了,做了六年的研究员和四年的基金经理,专注于科技板块的研究和投资也有七年的时间。很多人觉得科技板块难做,研究和产出的性价比不高,但在我眼里,科技板块还是全市场最靓的仔。靓,有妆容的意思,偏外在,拿来形容当前的科技板块也很贴切。当前的科技板块从年头到年尾,主题性的机会走马灯似地轮换,以至于网上有段子说刚学明白概念,行情就已经结束了,一年下来钱没赚到,知识倒是收获了一大堆。我劝各位不妨放宽心态,既然选择了成长,就给他一点成长的时间。我常说科技板块这个后生仔最靓的时刻还未到来,我对这个结论依然充满信心也充满期待。
与金融、地产、医药、消费、大制造等大哥大姐比起来,科技板块还是个后生仔,过去只能替海内外的大哥哥们做一些苦力的活,这是成长的代价,也是成长的养分。见过,做过,才知道如何去超越。很欣喜地看到,在近一两年国际形势的催化下,国内科技产业经过较长时间的积累后迎来了蓬勃发展,A股科技板块的结构也在悄然改变,更多的创新型、引领型的公司登上了舞台。
展望2022年,宏观的经济形势、中观的行业周期、微观的公司经营三个维度纠缠在了一起,市场未形成明确的预期。作为一个行业基金的基金经理,我更愿意去阐述行业的变化。尽管世界局势依然充满了不确定性,但科技对于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生活改善的重要性无需多言,长期的前景无需担心,成长的关键词依然有效。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符合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且自身技术不断进步带来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的行业和公司仍有广阔的成长空间。
回到2022年的投资,由于基数效应,一些去年表现较好的板块的业绩趋势可能需要重新审视。交易层面一些前期下跌较多的板块也已经对负面的情绪有所反映,只要不出现系统性的风险,科技板块还是不乏投资机会的。我认为智能汽车和元宇宙可能依然会有不错的投资机会。全年来看,2022年市场也需要新的主线来化解分歧形成合力,而数字经济有望接棒,可能是最大的风口。
对于智能汽车,市场的认同度可能更高一些,产业里不论是新势力还是老玩家都有点争相“军备竞赛”,有股火药味,激光雷达、摄像头、智能座舱等等的需求量有望爆发性的增长。
对于元宇宙,市场还没达成统一,目前看起来硬件层面行业龙头的VR装备出货量已经达到了千万级,这是个积极的信号,软件层面虚拟人的应用逐渐被to C、to B端用户接受,而且国内的巨头还没发力,也保留了一丝悬念。
信创行业在沉寂了一两年后,新年伊始关注度显著上升,背后和芯片的逻辑类似,都是在数字经济的底层上要获取自主可控的能力,虽然针对节奏和业绩上还有分歧,但确实值得关注。全年来看,数字经济可能是最大的风口,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两个维度上都延伸出无数的投资机会,往大了说,元宇宙、智能汽车、信创、半导体都可以放在这个大风口上。只要是有益于提高生产力,有益于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有益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方向都是好的方向。

1、天天基金怎么卸载?

手机屏幕长按天天基金,只到出现卸载或移除,将天天基金移到卸载或移除处即可卸载。

2、鸿蒙os到底该不该开源?

感谢您的阅读!

必然不会开源!

但大家觉得,鸿蒙系统可能会有两条路:

  • 类似于iOS系统的必源之路。
  • 类似于安卓系统的开源之路。

我们先探讨华为系统会不会开源呢?会不会像安卓系统那样开源呢?我觉得不可能。这里从安卓系统开源带来的弊端考虑的,诚然安卓系统的开源,让安卓系统迅速打造了生态,真正做到了和苹果系统分庭抗礼。

在一份数据中,中国安卓系统78.4%的占有率;而iOS系统的占比为21.5%。看似繁花似锦,却“危机四伏”。

安卓系统的劣势就是开源,确实它带来了开发者,带来了生态,却导致了碎片化。安卓系统的碎片化,会导致各家安卓系统各不相同,不同的手机,需要不同的适配,一款App可能要考虑多个安卓市场的需求,反而让开发者“不堪重负”,最终开源导致了安卓系统的“破灭”!

鸿蒙系统开源,终究会带来类似于安卓系统的“碎片化”!

我们不否认,鸿蒙系统在前期的问题就是生态,如果不打通生态,很可能会影响鸿蒙系统的前期落地,所以,有人问:到底要不要先开源?后必源。

必不会出现先开源,后必源。如果前期妥协,后期想收回,那就是难上加难,鸿蒙系统想要有可持续发展的话,还是会学习ios系统,这样才能让鸿蒙系统更安全,后期不会出现“碎片化”!

因此,必然不能进行开源。

谢邀!

事实上这两条路其实都有成功者。比如开源的巨大受益者安卓操作系统,以及不开源的iOS,同样获得一大部分用户的支持。那么对于华为来说,目前其实已经有两个样本可以学习,但是否适合自己就要根据现实情况来决定,而不是说单纯的从利益角度或者市场角度来考虑问题。

首先我们说如果做一款开源操作系统的话,显然是要面临和安卓直面竞争,那么鸿蒙操作系统的市场号召力能够有安卓操作系统这么强吗?短时间内我个人觉得还是很难做到这样的高度,原因就在于安卓已经发展了快10来个年头,这其中国内厂商包括三星这样的巨头也都在打磨安卓操作系统,安卓操作系统也早已不仅仅只是一款手机操作系统,它已经延伸到了包括平板一部分的PC,还有大屏时代。

所以如果开源的话,华为要想清楚的是除了自家的系列产品,其他厂商谁会加入,我个人觉得,就目前这个竞争状况来看的话很难,因为华为本身就是一个手机厂商,其他厂商采用华为自己的操作系统的话,从竞争从品牌影响力以及从市场状况来看的话,对其他厂商可能都不是很有利。

所以我们发现,无论是高通还是谷歌,都是作为一个第三方来提供相应的核心软件,以及核心硬件层面,才能够让很多厂商放心的去使用,但对于华为来说,在核心层面有自己的处理器在软件层面也将有自己的鸿蒙操作系统,那华为自己本身就是一个手机厂商,所以难免有用户会担心华为过度的使用,全力来保护自己。

那么既然开源无法做到的话,那么模仿苹果的不开源状态是否可行呢?也有很多案例已经证明单纯的模仿iOS的闭环其实是不太可行的,此前就有微软的windows phone,学习iOS的机制,结果是惨败,最终连一丁点的市场份额也没有留下。所以封闭的环境其实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也是需要整个行业的创始者才拥有的权力,苹果作为智能手机的引领者,当然是享受这个权力的,但对于华为来说,只不过是智能手机界最重要的一环,还远远达不到创始者。

所以剩下的一条路其实只有半开源状态了,相比于其他两家来说,鸿蒙操作系统既需要市场环境的繁荣,又需要提升自己的运行机制和运行环境,所以一方面要更加的开放对于软件厂商来说提供更大的条件和权力,但另一方面又要加紧监管,比如说对于软件运行环境的整体把控,这也是需要华为去认真做的事情。





我个人认为鸿蒙OS想要发展起来,是必须要开源的。

开源和不开源都有各自的好处。开源的系统就比如安卓,代码都是透明的,所有厂商都能放心去用,不用去担心谷歌给你留个后门儿什么的。闭源的系统就比如苹果的iOS,只有苹果一家能用,用户想要安装什么应用首先要通过苹果的同意,在应用中的消费苹果还能抽取30%的“苹果税”,其中利润非常巨大。

那么为什么鸿蒙OS必须要开源不能闭源呢?就是因为苹果已经把闭源系统这条路给走死了,谷歌也从事实上证明了想要和苹果对抗就必须开源。三星、诺基亚、微软不是没想过搞闭源的操作系统,但无一例外都失败了。华为虽然很强,但已经有失败的例子在眼前,没有必要再去撞一回墙。

那么系统开源有什么好处呢?最主要的就是能够让用户放心的去用这个系统,尤其是海外用户是极其重视隐私的。手机系统有什么权限、上传了什么数据到厂商的服务器,很多用户都要去刨根究底。如果系统是闭源的,用户就不清楚手机在后台干了什么,他们就会觉得这个系统不安全。再加上很多外国人对中国的产品很有偏见,如果把中国的闭源系统手机拿到欧洲市场去卖,是很难取得销量的。

其次开源可以让更多的手机厂商和开发者参与到鸿蒙系统的生态中来。大家都说如果苹果把iOS卖给小米,小米手机会更好用。但如果真的发生这种事情,雷军还不一定敢用苹果的iOS。因为iOS系统是闭源的,手机买出去之后,系统一切的掌控都在苹果手里,用户所产生的消费和一些“大数据”,都和小米无关了。等于小米只能靠硬件**,最终彻底沦为苹果的代工厂。这和现在很多手机厂商所强调的“互联网属性”是背道而驰的。

所以鸿蒙系统如果想要吸引其它手机厂商一起来用的话,就只有开源一条路可走。因为系统开源了,小米、OPPO、vivo就不用担心华为控制搭载鸿蒙系统的手机,反而可以根据各自品牌的特色,来打造不同的鸿蒙系统。同样的,应用开发者也不用担心华为会像苹果那样收取30%的“华为税”,这就能够大大提高开发者在鸿蒙系统上开发应用软件的兴趣。

有网友会说说,华为可以学习苹果,不和其它厂商合作,专心打造封闭的生态环境就可以了,上亿华为用户可以产生足够的利润,同时也不愁开发者不愿意给鸿蒙系统开发软件。诚然,学习苹果搞闭源的OS也是一条道路,但华为的目的应该不仅仅只是一两亿手机用户。作为一家通信制造企业,华为的根本追求还是打造一个全球化的网络平台,让数以十亿人用上华为的产品。而且随着5G的到来,各种物联网设备可能都要搭载以鸿蒙为核心的操作系统,华为自己根本没有这个精力去生产所有的物联网设备。因此华为需要将鸿蒙开源,让其它物联网企业都参与起来,共同打造以鸿蒙系统为核心的5G生态。

3、听说腾讯和阿里目前并没有明确宣布将接入鸿蒙系统,是真的吗?为什么?

大。腾讯和阿里都太大了,技术系统大、企业运营体系也大。

给点时间吧。

反趋势的事情,腾讯阿里从任何角度都不可能也不会做。

华为的鸿蒙操作系统是做一个支持手机、pad、汽车、工业车床多设备的平台级操作系统,有助于打破苹果、安卓对我国的垄断,进而杜绝卡脖子的风险。为什么腾讯阿里没有公布对鸿蒙的适配呢。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腾讯阿里业务广泛,涉及用户多,适配系统影响深远

腾讯阿里作为国人必备的软件供应厂商,用户已经不下10亿。业务领域涉及金融、支付、社交、办公多个方面,做系统适配需要考虑多方用户的体验,一次新版本的推出都需要进行大量的设计测试等。

加之本身多个业务系统之间都基于一个底层的平台,

2.鸿蒙系统稳定性尚待验证,不排除观望与小规模试用的可能

按照系统的开发规律,一个系统从开发完毕到推广使用,需要经历多轮的反馈修复与完善,鸿蒙虽然经过了内部实验,但向其他领域推广必然也要有这个过程。阿里腾讯不排除在观望,也可能在小范围试用,并没有公布而已。

鸿蒙升完级之后已经有1000多万的用户规模了,微信、淘宝、支付宝、QQ这些国民级的APP,是不可能忽略掉这千万级的用户群的,虽然现在鸿蒙可以兼容安卓应用,但并不代表这些APP不去适配鸿蒙就可以在以后的几千万台智能手机上运行得很好。腾讯和阿里双双沉默,只能代表他们已经在推进,但并不想借此机会来说这个事情。

舆论上是否高调,代表着一个商业化公司对形势判断的取舍。腾讯阿里却双双沉默,顾虑就是不想得罪谷歌。毕竟在现在这个阶段,安卓还是主流系统,比如微信在全球有10多亿的用户,至少有一半是跑在安卓系统上的,如果因为高调适配鸿蒙,导致在这5亿多的手机上出现问题,目前还是风险极高的。

商业化公司,考虑的不仅是情感上的取舍,更多的是利益导向。权衡利弊的结果,就是趋利避害,其他没有太多要考量的。

4、华为的鸿蒙系统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真正走入进我们的生活?

技术性的实用与普及我没有资格去证实,说了民众也相信。

如果你购买了华为智慧屏产品,或者能抢先体验上奇瑞新能源S61的话,那么鸿蒙其实已经开始走入了你的生活。

这是华为的鸿蒙OS的路线发展图

我们可以看到鸿蒙OS一步一个脚印,按照计划正在稳步的发展。研发操作系统的复杂性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它当然没有敲击键盘那么容易。而且鸿蒙的未来不止覆盖像手机这样大众较容易抵达的设备,它将承载华为5G时代万物互联的产品理念。

2020年,鸿蒙将发布稳定的2.0版本,这意味着它抛弃了之前,为快速实现替代,使用的一些现成的开源核心框架,2.0的内核包含更多成熟的自研技术。

鸿蒙2.0 首批适配设备是PC和手表。

为什么在路线图中没有出现手机设备?

取代成熟的安卓生态,发展仅仅两年的鸿蒙可以做到吗?就算华为解决了操作系统技术层面的实现问题,生态怎么解决呢?苹果、谷歌安卓的庞大生态,已经产生了很多应用规范和标准,用户视角和开发者视角的系统切换,才是新操作系统推出最大的障碍。打造这样的移动生态体系,推出自有操作系统,需要时间准备和一定的契机。

而且华为目前海外大量客户仍在使用搭载谷歌GMS的设备,华为与谷歌是有签订android反分裂协议的。

基于Android的emui 已经在使用鸿蒙的底层技术

华为鸿蒙OS系统更像是面向未来的操作系统,基于5G万物互联的理念而打造。

鸿蒙中的方舟编译器是为支持多种编程语言、多种芯片平台的联合编译、运行而设计的统一编程平台,包含编译器、工具链、运行时等关键部件。 方舟编译器已经开源,并在Emui中实现。

而且华为也声明过,鸿蒙开源是一个全面的开源。为了技术保密和核心的东西,在有一些环节上会分节奏开源,最终都将开源。

我们大可不必为宣泄和热闹而着急。耐心的等你,鸿蒙。

结语

2020年,是华为艰难的一年,作为华为生命线的芯片制造,目前形势还不见明朗,相比华为奉献给国人的科技产品,更珍贵的是,华为依然在不停地为我们输出正能量。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和华为共命运,祝华为胜利,祝祖国强大。

快了吧😊——???

5、翻十倍大牛股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如何去寻找?

十倍牛股很少,而且需要考虑时间,最快的两三个月,慢的三五年。

一、哪些情况会出现十倍牛股?

1、个股出现超级利好,一般是小市值公司被大公司借壳。当初江南嘉捷被360公司借壳上市,在一个多月就涨了约6倍,最高涨了约9倍,也算是接近10倍股了。

2、股市连续下跌,大家信心严重不足,股市长期低迷。2018年年初到2018年10月份大部分股一直阴跌,大部分散户对股市失去信心。在2018年11月底到2019年3月中旬,一共是3个多月,东方通信涨了约11倍。像这种十倍股就是用来提振股市人气的。

3、庄股。像恒立液压,2018年底到2021年1月份,股价就涨了10倍,虽然公司属于成长股,但是估值太高了。简单说明一下就是,一个公司估值是30亿,考虑成长性可以估值到60亿,但是主力拉升到60亿发现没有人接盘,于是就拉升到300亿。

4、大牛市。这种情况很多股票会涨10倍,没什么好研究的。

5、行业龙头股。特别是具有龙头和成长性双重属性的股,像贵州茅台、五粮液、美的集团、福耀玻璃、宁德时代等。这些股会被资金长期看好,大方向会一直向上。

6、国家意志。2018年冬季到2019年秋季,很多芯片股涨了约10倍,这些是国家意志。因为当时贸易战开启,而且美国对我国在芯片领域实行技术封锁,比如不允许别的国家卖光刻机给我们。那时候发展国内芯片事业成了当务之急,所以很多芯片股涨了很久。

7、大题材龙头股。以前的记不清了,去年的鸿蒙题材,润和软件涨了约7倍,虽然没有10倍,但是在当时环境下,涨7倍也算非常厉害了。

8、出现新的大市场,比如光伏发电市场、新能源汽车市场。光伏发电整个市场规模可以达到万亿级别,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可以达到3万亿级别。这些新的大市场出现,很容易出现10倍的相关股。去年硅能源、锂矿公司大部分出现了10倍股。

9、周期股。煤炭在2020年年中到2021年秋季,价格一直处于上涨中,从而带动了煤炭股上涨,煤炭股也出现了10倍股。

二、10倍牛股具备哪些条件?如何去找?

1、盘子小,出现超级利好。这种情况无法找,全凭运气。

2、大题材龙头股,很容易找,一般人可以发现,但是买了一般赚个20%就出来了。

3、国家意志,这个要经常看新闻,看国家要大力发展什么,那么什么行业的股票就会大涨。

4、新的大市场出现,这个也需要经常看新闻,不过大部分人买了不会拿很久,一般赚个50%就出来了。

5、成长性的龙头股,这个需要分析出哪些行业处于上升期,行业的龙头公司是哪个。在其估值合理的时候买入,然后一直拿着。其实大部分人是拿不住的,因为可能要拿三五年。

6、周期股。这个跟大宗商品价格周期波动有关,需要长期研究商品期货。

三、最后总结:

散户在股市**很难,要找到10倍股很难很难。有些股后面涨10倍是无法去研究的,也就是说在涨之前无法找出来。有些是可以研究和找出来的,但是要涨10倍一般要1年到5年,绝大部分散户是拿不住的,基本能赚个50%就已经非常厉害了。

现在谈牛市有点早,牛市出现时间最早,也是明年3月份。

现在就是等美股这个靴子落地,当前我认为美股暴跌可能性极大,所以,要想大a股出现好行情,需要等美股暴跌行情开展后。

现今行情,短线操作为主,比如今天,虽然股市大跌,但因为50权重股被主力特意砸盘,所以买入时机还是出现的。

所以今天是短线买入良机,可能有人会会反对👎,但我今天还是满仓了延江股份

大牛股需要具备的特征是:   

1.行业景气度高,公司业绩具有暴发力.   

2.总盘子偏小,具体较强的股本扩张能力.   

3.属于科技类股,产品占据行业地位,具广阔前景.   

4.属于行业独特股则更佳.   

5.行业景气度高,公司业绩具有暴发力.    

当我们选出一只具备以上两大因素的股票时,我们还需要找到合适的买入点,一只好股票,如果买入点不对,最终结果就是赔钱。  

好股票如何选择买入时机?   

股价在密集区域反复振荡,遭遇主力刻意打压之后,出现利好消息刺激,K线组合出现"单日岛状反转",紧接着K线组合,又出现"岛状反转"组合,即技术图形上,出现"双重岛状反转",这种技术组合一般来说,股价上涨会比较急,第一浪一般能涨50%左右,接下来公司基本面向好的话,实现涨翻番.长线的话甚至上涨10倍.另外,这类组合一般要结合周K组合来判断.  

大牛股需要具备两点:

1.业绩良好

2.稳定业绩增长速度

以上两条是选股的基本原则

当然,对于短线来说,并不必太强求,中长线需要考虑这两点。

当前市场,具备中长线的板块有券商,电池等。 

股票价格突破长期波动区间(或称箱体),又或者叫"复合底突破",特别是双重突破,其特点是:在底部逐步堆积量能,在底部提高之后,放量突破,然后持续放量,推动股价实现翻番,甚至上涨10倍!   

那么,这种股票投资者错过了最佳买点后,可等待理想切入点买进,然后持有等待获利.而理想切入点往往是出现在,股价回撤突破平台的时候.  

好的技术需要会用的人,不然直接看书就行,所以以上观点只是个人见解。

非喜勿喷。实力才是硬道理。

 

翻10倍大牛股虽然没有人能保证肯定能找到,但是人们还是可以找到一个牛股活动的范围区间的。

10倍牛股的寻找区间:

1 中小盘股票是10倍大牛股出没的地方

千万不要选超级大盘股,像中石油、工商银行这类的股票持有一辈子也很难翻10倍!因为这样的上市公司已经规模发展到了成熟阶段,其利润增长非常缓慢,主要是以稳定为主。由于业绩增速很慢,股价自然就缺少迅速上行的动力。小公司股票由于规模小,所以发展潜力巨大。未来的业绩增长百倍、万倍都是有可能的。小公司只要公司经营得好,业绩增长股价一飞冲天,并不困难。

2 高科技领域是10倍大牛股的集中营

人工智能、新能源、云计算、新材料等这些新兴的高科技行业未来一定会出现超级大牛股。因为高科技行业发展迅速,利润增长快,公司业绩能迅猛增长,加上产品扩张复制能力强,规模效益高。能迅速导致业绩爆发,股价暴涨。十倍、百倍都是很轻松的。

3 未来的新兴产业

养老保健、基因生物工程、网上医疗等未来发展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由于适应了时代的主流,必将从中涌出一大批业绩发展迅速的公司,它们的股票肯定会成为长线牛股。

4 食品医药消费品行业

这些与人们的生活健康关系最密切的行业,必然会有大量的长期的需求。这里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必会出现一批上涨十倍、百倍的长线牛股。

6、利空出尽?国际基金轮番减持腾讯,腾讯阿里美团京东集体大动作,发生了什么?

谢谢邀请,很好的问题,回答不难,但我只能点到为止,说多了怕发不出来…

一、欧美和中国经济全面脱钩。

原因这里不讨论,这些基金控制人和管理人都是人类精华,经历过无数次危机幸存下来的,对世界发展趋势的把握绝对一流,没有充分的理由是不会贸然做出卖出决定的。

二、互联网中概股增长理由不在。

我们以阿里为例,看看阿里当年股价上涨的理由:1、用户规模呈几何级数增长带动收入增长;2、跨行业拓展业务版图;3、实现数据流量垄断实现企业价值升华;如果正常发展,第一个前提会逐步消失,公司不再以用户拓展作为增长方向。但其他两项依然可以拉动企业的发展。但2021年开始国家关于互联网管理措施不断出台,包括《反垄断法》实施和被调查,互联网数据归属权基本斩断了阿里后面两项增长路径。因此阿里不再有上涨的动力。其他公司增长模型类似,“数据主权”将是所有互联网企业发展的天花板。

三、互联网并不是这轮科技革命的终点。人类从会使用火-使用工具-使用机器-使用互联网,也许到最后会使用“人造人”,也就是全世界讲的人工智能。人工智能高级阶段,人类只保存思维和知识,生产工作由“人造人”完成,人类抛开肉体的羁绊,实现另一种意义上的永生。

不要觉得“人造人”比较遥远,你要知道互联网从诞生到普及也就50年,人类发展是加速的,战争等社会因素偶尔会延缓人类进步,但进入近代300年,人类依然是不断加速进步的。世界范围内很多团队在研究“人工智能”、“脑机接口”,而且很多技术已经实现应用。“人造人”的时代正在向我们不断走来。同样,传统互联网企业将成为昨日黄花。

国际基金加减仓,并不一定带有明显的指示性作用,很多时候,去看他们的交易记录,他们的短线交易也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随机性。甚至是说,他们公示部分的交易情况,可能还具有不可告人的误导性,在于迷惑其他投资者的判断方向,为他们的建仓和减仓提供比较好的交易机会。所以说,国际基金轮番坚持腾讯,这个是不是利空出尽,没有必然的关系。

再回到腾讯阿里美团京东这些大型互联网公司,在10年前,这些互联网公司代表了中国最有潜力的发展机遇,无论是在技术创新还是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这些互联网公司都承担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也具有全商业社会很好的风向标和示范效应。所以,这些互联网公司被资本看好,股价不断上涨,市值屡创新高,这都和他们在那个阶段的价值有关。

但回到现在,再看这些互联网公司,是否发现他们已经有很久很久没有发布过革命性的产品了?微信之后,腾讯做过什么样的历史性创新应用?阿里云和支付宝之后,阿里又交付过什么样的革命性产品?其他互联网公司也大多如此:除了疯狂并购,除了打价格战疯狂内卷,除了借大数据优势涸泽而渔,这些互联网公司在最近几年内,依然还在延续使用米国的互联网设备和网络架构,从属于跨国公司构建的技术架构范畴内,已经渐渐失去时代引领者的角色,很多时候,它们反而成为商业社会变革的阻碍和干扰者。

这个时候,资本的视野,一定会放在更加具有创新力和想象力的科技领域和商业模式上,比如碳中和背景下的光伏、锂电、新能车,国产替代背景下的鸿蒙系统、国产芯片、高端设备、核心制造业等等。

股市也是故事,没有想象力,没有创造力,故事就说不下去,互联网公司的潜力也就相对有限,股价的爆发力也受到严重的限制。

其实最主要还是反垄断,怕被拆分。

7、如何判断一支股票是否会有大资金进入?

这个问题问的比较有水平,也非常的关键。因为股价推升靠的就是资金,也就是说只有真金白银的买进去,股价才能不断的抬高。

这个问题也是我这么多年来一直研究的一个方向,除了图表技术分析和基本面分析之外,是否能够找到一种交易模式,能够精准的测算出资金的流入和关注情况,从而选择出启动的票,能够在第一时间介入,从而实现从头吃到尾,但实话实说,目前并没有可靠的交易模式。但有两点心得可以和大家分享。

第一个方面,重要结构点的突破,都可以作为资金介入的起点。这里所说的结构点突破,有日线级别的,也有周线级别的,以周线级别突破为最佳。因为日线级别突破存在着大量的假突破现象,虽然具有一定的风向指标,但并不牢靠。周线级别由于交易时间很长,k线图形相对平稳,一旦实现周线级别突破箱体,那么就可以80%认定为主力资金介入。比如一个票周线盘整多日,突然一根阳线突破箱体,突破的幅度5%以上,那么就可以认定为周线级别具有交易的机会,至少会有资金去打算做这支股票,就可以重点关注。这个方面主要是在图表技术的基础上,分析资金的来龙去脉,至于说资金的具体流向,还要结合龙虎榜情况去叠加分析,这样可能进一步提高确定性。

第二个方面,为什么主力资金会关注这支票,而不是那只票?这个方面解决的主要是主力资金的选择性问题。主力资金之所以能够关注一只股票,无外乎两个字:逻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题材热点。这种逻辑关系在投票技术中能够看到,但相对之后,因为一旦图表技术走出来了,逻辑早已经成立了。那么如果想更先知先觉一点,必须求助于行业分析,这里所说的行业分析并不是战略研究所那样的技术分析,而是关注研报的核心内容,简单的说,就是拿100份研报,如果有80分都在谈论5g概念,10份讨论创投概念,10份谈论钢铁,那么你肯定要选择5g概念作为交易,至于说研报中的内容,你完全可以不看。

在选股上,再结合前期的技术回测和目前的市场状态,大致就等于圈定出龙一龙二,剩下的就是交易操作和仓位配比了。

可能有的人认为我说的很简单,其实说更多的交易方法没有用,散户也无法掌握,资讯也无法获得,只能够用最简单的方法去跟随最复杂的交易。我们不想做始作俑者,我们只想做启动趋势的跟随者。

关于主力资金的关注问题,需要研究的外延和内涵还很多,今天只不过是抛砖引玉,希望大家多留言,共同讨论,共同受益。

感谢评论点赞,欢迎留言交流,如果感兴趣点个关注,分享更多市场观点。

这个问题里有几个地方不太明确,首先是判断一只股票是否会有大资金进入,是想说这只个股里已经有了大资金介入的痕迹,还是说想提前预判是不是会有大资金进来,这个是不太一样的。前者终归有迹可循,后者是完全没有可能的。除非你有准确可靠的消息,否则哪个大资金进场前会直接告诉你?

另外还有一个基本的概念需要明确,那就是什么是大资金。几个游资进场,在场内拉起快速上升的分时图,对很多散户来说或许是大资金,但是对于场内的主力资金来说,也许这就是要吃掉的小鱼。所以,哪些资金算问题里的大资金呢?


如果从做一只股票的角度来看,占据主导地位的主力资金进场是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的,而大户或者游资进场,一天也许就够了,而散户们进场离场更方便,一分钟就足以。那么你打算跟哪种类型的资金?比如说很多游资进场时会看到一根快速上升的分时线,也许几张单子就推到了涨停板,第二天如法炮制,只不过推上去慢慢滑落,游资撤退了。

主力资金在进场时是比较容易被发现的,只不过它们的动作太慢,大多数人往往熬不了那么长的时间。一般一只盘子不那么大的个股,建仓的时间差不多有3-9个月,看看下方的成交量,呈现脉冲式放量的走势,而价格开始横着走,这就有可能是主力资金在进场了。

看看刚开始出现的连阳,看看后来出现的急剧放量和缩量,这都预示着有资金在进场,只是进场不代表就会拉升,它需要拿够筹码,还需要等待时机。

如果是大盘股,特别是基金社保之类的进场就更麻烦了。因为体量太大,基本上不太可能选择中小盘,那么它们会选择在大蓝筹上缓慢的进场。看看当年中石化,资金进场花了几年,洗盘又洗了一年半,几个人等的了这么长的时间?但是动作都很类似。

谁在进场不用说了吧,你我是没有这个能力的。

所谓量体裁衣,体量越大的资金,进场的速度就越慢,那么它**离开的速度也就越缓慢。上面交建里的资金进场,肯定是还没赚到钱的,但是他们的体量那么大,他们也不着急这一天两天。

可是换到一只次新里,游资接力,今天你买他手里的,明天他买我手里的,捞一把就跑就看谁跑的快。你确定你能跟上这种的节奏吗?

大资金进场,应该叫主力资金进场吧,它一定会在成交量上留下痕迹,抓住这种痕迹就好。

8、军工七月份会涨吗?

军工版块不适合操作,普遍业绩都不是很好,版块上涨连续性比较差,大盘走势较难看的时候出来护两天盘。军工核心技术都在几大科研所手里面,这部分技术不面向市场,属于国家战略,市场上的民企类军工企业都是配套企业,可替代。在新技术、新材料、新生产工艺等方面,我们往往是先民后军,军工技术滞后于民用。所以军工企业的技术很难转换开拓民用市场,相反,如果国家放开军工资质,民用企业会抢已有军工部分企业市场,压缩已有军工企业市场份额。开玩笑都说广州东莞的玩具厂都能制造某些东西,可以想象那些没有核心技术的配套军工企业的未来。所以说军工板块很难操作,看不准不要追。

据金融投资报来看,券商对7月的行情预测是,震荡持续行情,但结构性机会仍然存在!

随着中报行情的窗口来临,景气度主线将是核心的机会所在。其中包括了军工板块!

有不少分析师称,相关利空因素已消化完成,并且上市公司年报及一季报均出现增长,未来业绩无忧,并具有较高的配置价值!

在二零二一年的后半程,投资军工板块还是不错的选择的,且建议选择业绩增长性强的,空间大的,并且有足够竞争能力的。

下面来看一下军工指数885700的短期走势!日k线显示在7月1号这天,收了一根大阴线,并且伴随着大的成交量,俗称放量长黑必定卖出!

在2号这天收了一根小十字星,说明多方力量和空方力量势均力敌,至于说7月份的行情,肯定有上涨的机会存在。

上证指数是在反复振荡筑底的过程,横有多高,竖就有多长,大盘涨时,十盘九涨,大盘跌时,十盘九跌!

根据日k线军工指数显示,日k线走的不是很好,风险较大,短线不宜追高!应静待底部的出现,然后买入为好!

6O分钟k线MA显示有走好的迹象,但稳健型投资者不应在日k线没走好,且60分钟的短期底都没有出现!

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