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华碧怎么没有人搞他

jijinwang
已经70多岁的陶华碧,本到了可以退休享享清福的晚年,却又不得不重新出现在商海里打拼,这些都拜她的两个宝贝儿子所赐。
 
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依靠着自己独制的辣酱秘方,从一个平庸的农村妇女,到一个坐拥40亿商业帝国的董事长。
 
1947年,陶华碧出生在贵州遵义一个小村子里,一天书都没读过。那时的农村,一般姑娘14岁就嫁人了,但陶华碧也不知是什么原因,直到20岁才嫁。
 
夫家的条件还算不错,能够保证一家人衣食无忧。可当二儿子出生后,丈夫就因一次意外去世了。
 
陶华碧一方面要照顾两个儿子,另一方面还得养家,日子越来越艰难。
 
陶华碧最开始想到的是卖凉粉。为了让口感更好,陶华碧自制了调味用的辣酱。这一做不得了,生意红火得不行,就连邻村的人都慕名而来。
 
细心的陶华碧发现,大部分人是奔着自己做的辣酱而来。于是她决定,干脆开个辣酱铺子得了。
 
陶华碧建立了自己的辣酱作坊,赚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第一年盘点业绩的时候,她抱着厚厚一叠钞票,简直不敢相信。
 
陶华碧虽没读过书,创业之初,连签名都是秘书代劳,但她管起企业来,还是很有一套的。
 
在陶华碧的带领下,老干妈从最初只有40个人的小作坊,到5000人的大厂,再到2015年,陶华碧成为坐拥68亿元的贵州首富。
 
事业越做越大,很多人劝她扩张自己的事业版图,但陶华碧说:“我们老干妈,不贷款、不上市、不融资。”
 
随后不久,陶华碧准备退休养老,她将老干妈交到两个儿子手里。大儿子李贵山,小儿子李妙行,两人在接手老干妈后,原本妈味十足的工厂就慢慢变味了。
 
老干妈原本主打的就是母亲的味道,代表着朴实无华。可自接手后,大儿子李贵山就到处投资,酒店、房地产、医药等行业疯狂撒钱。
 
可他自己却并没有真正地研究过所投的行业,很多投资还只是听朋友介绍,便把大笔的银子砸了进去。到了年底一算,赔了很多钱。
 
可李贵山仍没有迷途知返。2012年,他再次一拍脑门,成立了一家房地产公司,成为第二大股东。
 
从没有房地产经营经验的李贵山,又怎么可能成功呢。这之后,这家公司每年的财报都负债数额巨大,他干脆用各种理由拒绝公布公司财报,本应在2016年交的房子最后都成了烂尾楼。
 
而与此同时,陶华碧的二儿子李妙行,也给公司添了不少乱。
 
一款辣酱产品,最重要的原材料肯定就是辣椒了,绝不能马虎一点。
 
老干妈在陶华碧手里时,对质量的要求非常严格,只要尝出辣酱里有异味,她就会把所有辣酱当场销毁。
 
但李妙行为了节省成本,居然把原有生产辣酱的贵州辣椒换成了河南辣椒。后者比前者每斤便宜5块钱,一年可以省下5亿成本。
 
但这种投机的行为并没能真正取巧。顾客纷纷反应,老干妈好像变味了。老干妈的销售额逐年下降。
 
团队的人心散了,老干妈配方的秘密也被内部人员泄露了出去。
 
李妙行接管老干妈的短短几年时间里,工厂就已发生了两次大的火灾,让人不得不怀疑老干妈的管理制度。
 
如今,老干妈变成了又参股、又贷款、又融资,与之前陶华碧的策略完全相反。
 
眼看着公司被两个儿子作到近乎倒闭,没有办法,陶华碧只能在70高龄时再次出山。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孩子让人省心,比任何财富都来得让人喜悦。

2019年清明节,贵州一条高速公路出口,由几辆豪车组成的车队,瞬间引起了交警的注意。

劳斯莱斯、路虎、奔驰一字排开,更重要的是,它们的车牌号也非同一般,AW7777、贵AA8888,还有一辆车牌是贵AA6666。

这么多霸气的车牌同时出现,莫不是假的?

可是待交警查验后,才发现为首的豪车里,坐着的正是贵州老干妈公司的创始人陶华碧,她带着亲属回家祭祖。而这些车牌号,也是贵州政府为感谢陶华碧的特殊贡献,奖励给她的。

从大字都不识的农妇到人人皆知的辣酱创始人,坐拥90亿身家的胡润百富榜女富豪。“老干妈”陶华碧的传奇,传遍了四海之内。

可是谁又知道,如今,年过70的陶华碧却面临着人生的又一次危机呢?

制造危机的不是别人,正是她苦心栽培的两个儿子。

那么,他们到底做了什么?让陶华碧不得不在安享晚年的年纪,还被迫出山,拯救企业于水火?

在“富不过三代”的预言下,“老干妈”新一代的掌门人,还能延续陶华碧之前的辉煌吗?

1947年,陶华碧出生在贵州湄潭县一个农场家庭,作为家里的第8个孩子,而且又是个女孩,陶华碧的出生,不仅增加了家庭的负担,还让这个没有男孩的家庭陷入了绝望中。

8个孩子,吃饭成了最大的问题,更别说读书写字了。

陶华碧虽然年纪最小,也并不受偏爱。经常和其他7个姐姐一起,上山挖野菜,下地干农活,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任由贫穷填满自己的童年。

吃不起菜,陶华碧就用自家种的辣椒,做成辣椒酱,拌饭吃,给贫瘠的生活添一点滋味。

没想到,她做的辣椒酱,颇受家人的欢迎,常常一端到饭桌,就被哄抢一空。

传闻说,也就是在那个时期,陶华碧做出了后来老干妈多年不变的“妈味”。

20岁时,陶华碧和地质队的一个会计情投意合,成为夫妻。

对方端的是铁饭碗,每个月30元的工资,虽不富裕,但是最起码不再为生计发愁。

没想到婚后没几年,陶华碧丈夫便得了病,到后来只得躺在床上休养。

上有一个大人要看病吃药,下面有两个儿子要养活,一家四口的重担全落在陶华碧一人身上。

为了生存,陶华碧卖过米豆腐。每天趁孩子睡着了,就赶紧磨豆腐,常常磨到深夜,第二天天不亮就得去摆摊,挑着上百斤的担子赶公交。

售票员嫌她碍事,总是驱赶她,周围乘客也歧视她。

再后来,陶华碧又远去广州打工。人生地不熟,再加上不识字,她每天过得很艰难,但即使如此,她认为只要家里团团圆圆的,再累都值得。

直到1989年,一个噩耗彻底改变了陶华碧的后半生——丈夫去世了。

留给她一大笔待还的医药费和两个嗷嗷待哺的儿子,小的还未满周岁。

陶华碧来不及悲伤,就一头扎进了生活的洪流中。

为了生活,她给别人打过零工,去工地上干过苦力,可是因为力气小,还带着孩子,经常被人嫌弃。

无奈之下,陶华碧开始琢磨卖米豆腐(凉粉),她每天晚上做米豆腐到深夜,白天背着沉重的背篓,步行到龙洞堡附近学校周边卖。

为了省点路费,做米豆腐的几十公斤食材都是她从5公里外背回来的,其中的辛苦,常人难以体会。

好在,她做的米豆腐干净便宜,还配有自制的豆豉辣酱,颇受附近学生的欢迎。

有的学生想吃辣酱,可是兜里又没有钱,陶华碧得知后,就会让他们赊账,家里贫困的学生,还会免费让他们吃。也因此,学生们都亲切地称她为“干妈”。

以至于陶华碧日后为自己的品牌命名时说:“老干妈不是我取的,是大家喊出来的。”

生意好起来后,陶华碧就开了间简陋的小铺,名为“实惠饭店”。

主要靠卖自己做的辣椒酱配米豆腐。很多附近的人也慕名前来,吃完米豆腐,还要多打包点辣椒酱带走。

但是,时间长了,渐渐出现了一种怪现象,一天下来,辣椒酱卖完了,米豆腐无人问津。

直到陶华碧一打听才知道,原来附近的商户都是买她家的辣椒酱回去配米豆腐卖,一来二去生意被抢光了。

陶华碧决定不能单卖辣椒酱了,此时一个商业雏形在脑海中展开:开一家辣酱铺子。

陶华碧是个果敢的女人,说干就干,她把实惠饭店由卖米豆腐改为辣酱作坊。

彼时,恰逢龙洞堡附近道路建设完毕,货车辆增多。实惠饭店的顾客从街坊邻居,发展为货车司机为消费主力。

过路的司机来店里吃饭,也会对她做的豆豉辣酱赞不绝口。为了感谢他们的捧场,陶华碧就会给他们捎上一瓶带走。

谁知,这种善意的举动,却无形中起到了对辣酱的宣传作用,很快, “龙洞堡老干妈辣酱”的名号就传遍了贵州。

很多人为了吃上一口“老干妈”辣酱,宁愿赶上半天的路,也要驱车前来购买。

后来,为了购买方便,很多顾客劝说陶华碧:“你的辣酱这么畅销,为何不开一家工厂呢?既能让更多人吃到美味的辣酱,经济也有了保障。”

说的人多了,陶华碧也动了心。

1996 年 8 月,她借用村委会的两间房子开了一家简陋的辣酱加工厂,取名“老干妈”。

工厂成立之初,千头万绪,而陶华碧又没有多少创业的经验,只能一步步摸索着前行。

没有合适的设备,还要保持口感不出错,陶华碧坚持所有的步骤都人工操作。

最困难的是捣麻椒、切辣椒,拌辣酱环节,整个厂房里都弥漫着辣椒的味道,辣椒籽到处都是。常常熏得人睁不开眼睛,因此,工人们都不愿意做这些工作。

陶华碧就裹上围裙亲自上手做。呛鼻的辣味刺激的人眼泪直流,她也没退缩半步。

日子久了,工人们被陶华碧的毅力深深折服,没人再抗拒这份“苦差事”,“老干妈”工厂也逐渐正常运行起来。

陶华碧的做法虽然为企业开了个好头,可是她却因此患上了严重的肩周炎,10 个手指甲因长期搅拌麻辣酱全部钙化。

生产的问题解决了,可是包装、销售每一步都走得无比艰难。

一开始因为生产量少,包装瓶用的也少,陶华碧跑遍了几个玻璃厂,根本没有公司愿意跟她们合作。

无奈之下,陶华碧只好一家家登门拜访,软磨硬泡,不给机会就不肯走。

在她一次次真诚地请求下,一家玻璃厂的厂长终于做出让步,给了她几百个瓶子。第一批辣酱才有了像样的包装。

没钱打广告,陶华碧就带着封好的辣酱,挨家挨户上门推销,还免费给当地的食堂、饭店试吃,并承诺:“不好吃就不收钱,卖不出去的货随时包退。”

一批辣椒酱生产出来,陶华碧都要亲自品尝,但长年常年尝试辣酱,导致她上火、口腔溃疡严重,常年几乎都没吃上一顿正常的饭。

陶华碧的坚持和努力终于换来了丰厚的回报,凡是她走过的地方,没有不回购的。

1997年,工厂扩大规模重建,“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和绝大多数创业的精英人士比起来,陶华碧的创业之路虽然笨拙,但她却凭着一腔孤勇、用最朴实的办法,打开了公司的局面。

随着公司的一步步壮大,陶华碧面临着更大的难题,那就是公司的经营和管理。

员工逐渐增多,公司的业务千头万绪。而陶华碧没有文化,更没有管理经验,想要管理这么大的公司,太难了。

这时,已经参加工作的大儿子李贵山,毅然决定辞去铁饭碗,回家帮助母亲。

因为陶华碧不会写字,公司所有的规章制度都由李贵山起草拟定,因此他也成了母亲的左膀右臂。

在母子俩的共同努力下,公司越来越正规化,产值高达几十个亿,每年都是贵州省的纳税第一名,逐渐成长为比肩茅台的贵州知名品牌。

然而,每个人都有垂垂老去的一天。

能干如陶华碧也避免不了年华老去的命运,转眼,“老干妈”在她的带领下,走过了20年,而她也已经快70岁了,渐渐萌生了退居幕后的想法。

2014年,陶华碧将股份分给两个儿子,大儿子李贵山主管销售,二儿子李妙行负责生产。

看似分工和谐,然而,老太太放权不到3年,“老干妈”就走上了下坡路。

大儿子李贵山对资本游戏有着非比寻常的狂热,对“老干妈”不融资的行为早就不认同。

他并不满足于母亲分给他的一亩三分地,把心思放在了其他领域,四处寻找商机,名下的公司多达11个,涉及酒店、制药等多个领域。

他不允许别人叫他“老干妈”的儿子,总是企图超越自己的母亲。

只可惜,他投资的项目因为没有周密的考察,大多数都是只赔不赚。

在投资上接连失误、亏损,李贵山不但没有吸取教训,反而利欲熏心,走上了和母亲截然不同的经商之路。

2012年,有朋友介绍他投资一个房地产项目,包赚不赔。李贵山对房地产一窍不通,却带着资金一头扎了进去。

结果,他投资的云润天阳成了“烂尾楼”,8年迟迟不能交房,业主们怨声载道。

2012年,李贵山斥资4亿重新找合伙人共同投资该项目。但是因为目光短浅、互不信任。导致合作之初,合伙人之间矛盾重重,项目实施受阻。

仅2017年便亏损了4899万元,负债总额也达到了9.54亿元。负债率为94.66%。

为了还债,李贵山四处拆借找钱,到最后干脆成了拒不还钱的“老赖”。

接连多次创业失败,导致李贵山债台高筑,名誉扫地,“老干妈”的声誉也被波及。

这么多年,陶华碧一直坚守自己的 “三不”原则:不上市、不参股、不融资,如今,李贵山做的事,却与陶华碧坚守多年的原则,背道而驰。

媒体采访陶华碧的时候,避免不了问一个问题:怎么看待烂尾楼事件?

陶华碧没有丝毫袒护自己的儿子,直言:“这是属于他个人投资行为,与老干妈企业无关。”

对大儿子失望的陶华碧,只好把希望寄托在小儿子李妙行身上。

李妙行虽然没有哥哥的武断专行,但也同样不让人省心。陶华碧刚一把股权转让给他,他急功近利的本质就暴露无遗。

为了节约成本,他一上任,就把公司常用的贵州辣椒换成了价格更低的河南辣椒。

河南辣椒普遍味道偏温和,汁水少,辣味也不及贵州辣椒,做出的辣酱,自然味道不对。很多老顾客纷纷表示“老干妈变味了,不辣了”。

面对销售业绩的下滑,李妙行想到的不是改善品质,而是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做创新营销上。

比如,2018年春夏纽约时装周上,让外国模特穿着老干妈定制红卫衣走T台。

不久,又以“火辣教母”的噱头和《男人装》共同推出定制礼盒。

这些活动,虽然在短时间内,让“老干妈”的销售有所攀升,却挽救不了收入逐渐下滑的颓势。

作为一款辣椒酱产品,辣椒的品质是产品质量的保证。陶华碧对此一向严格要求,这也是“老干妈”能壮大做强的原因。

只可惜,李妙行未能参悟,看似每年节约了5亿的成本,却丢失了企业的信誉,得不偿失。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2016年,“老干妈”再次遭遇经营危机。

一位工作多年的工程师离职时,带走了“老干妈”的配方,并生产出了一款味道与老干妈风味豆豉极其相似的辣酱。导致“老干妈”损失1000多万。

虽然,最后涉事人员遭到查处,却从侧面说明了,公司的内部管理出了问题。

不久之后,企业厂房失火,直接导致三分之一的产能受损。

只不过短短的几年时间,“老干妈”就祸事频出,也证明了李妙行的能力实在堪忧。

已经功成身退的陶华碧,目睹了公司的种种,不得不在73岁的高龄,再次出山。

她先是开始保护商标的一系列措施,将市面上相近名称的近114个商标,全部注册了。

然后,重新用回贵州辣椒,调制新的配方,并且第一次利用媒体这一渠道进行宣传。

在她的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下,2019年老干妈的业绩才得到了回升,当年营收超50亿。这也是“老干妈”在业绩连续下降两年之后,首次停止了下滑的情况。

“老干妈”业绩的回归,是因为它的口味迎合了消费者对辣酱口味的需求,更重要的是,陶华碧对品质和信誉的追求。

这么多年,越来越多的食品把钱花在了包装和推销上,价格越来越高,口感却难以恭维。而“老干妈”的包装一直没变,即便物价上涨,价格也一直在8-12元的区间里,就是不想让消费者承担原材料上涨的价格。

陶华碧虽没有满腹经纶,也没有多少经商的大道理可讲,但是她只认准一条,那就是不欺骗消费者,永保“品质优先、顾客至上”的原则。

只可惜,她的两个儿子都没学到母亲的分毫。

都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老干妈”风头正盛时,陶华碧面对媒体的采访时,信心十足,“我们要做到祖祖辈辈。立足千秋大业,做千年光彩。”

如今,陶华碧已经75岁了,创始人老矣,而辣酱江湖后辈层出不穷。

不知道,“老干妈”的接班人,能否扛起“千秋大业”的大旗,承继之前的辉煌呢?

-END-

作者:璇玑

编辑:青草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