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会是怎么运行的(基金会怎么运作)

jijinwang
已经延续了116年的诺贝尔基金会,为何其基金不但没有用完,而且越用越多?而且在此之前,基金会还宣布了一个重大改革,在原来奖金的基础上,又提高了100万瑞典克朗。这就意味着,每位获奖者可获取约738万元人民币的奖金。对于诺贝尔奖几乎是每个人的向往,还有很多人迷惑不解。这一奖项已经树立了100多年了,无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都没有中途隔断,为什么当初的原始基金还没有用完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去寻找答案。
首先,没人贪污。试想,如果把这批基金放到大清帝国里,那后果又会如何呢?
诺贝尔基金会是由瑞典著名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创办并命名的。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一生都在为了减轻人类的痛苦而在苦苦研究。在研究炸药的过程中,他为此付出了自己亲人的生命和自己肢体的一部分。在他本愿中,是帮助人类解决矿工开采时的危险和艰难,而他万万没有想到,罪恶的人类会把它们运用到战争中去。看着自己心血与他当初的愿望背道而驰时,诺贝尔决定卖掉了自己所有的资产,设立了这一个奖项,以弥补他发明炸药对人类造成的伤害。如果不是因为快速出手,他的资产价值至少还能高出现售价的三成,但诺贝尔先生没有在乎这些。为了能够鼓舞和奖励能为整个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世界各国科学家,诺贝尔用自己所有的积蓄创办了这一基金组织。
很多国人会骂诺贝尔傻。自己辛辛苦苦的劳动成果居然全部捐献了,而且不是捐给自己的国家,而是捐给全世界人民。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瑞典政府居然同意了他这一荒谬行为,这似乎很不爱国。不知道当初诺贝尔先生,有没有在网上受到瑞典国人的谴责和谩骂!在1896年,980万美元是一个什么概念?到底在后面加几个零才能转换成今天的数字呢?不懂经济学的我无法解决这一问题。为了能够保证这个巨额资金能够稳定而又妥善地受到运行,瑞典政府成立了诺贝尔基金会,让一群专业人士来打理这笔财富。按照诺贝尔先生的遗愿,这笔资金只能用以最保守的投资,例如银行存款和公债上,不允许采用高风险投资。
随着诺贝尔奖的逐界颁发以及基金会自身的消耗,基金会顺利运转了50年。而基金数额也仅仅只剩下了30%左右,加上通货膨胀的进行,到了1953年基金仅仅剩下300万美元。面对这一尴尬局面,基金会作出了重大改革。他们聘用专业理财师,对基金财务进行科学有效地打理。我们不得不说,这是一群有着契约精神和职业道德的理财师,他们像一群傻子一样,认认真真地做事。没有灵活运用,没有便宜行事,也没有中庸之道,更没有中饱私囊……他们有的只是兢兢业业地为基金会服务,并从中领取属于他们应得的那份报酬。包括基金会本身,都是在为一个死者打工。这如果放在大清王朝,估计早就被慈禧太后拿去过生日了吧。从这一点看出,西方人脑袋一根筋,没有国人聪明,更没有国人懂人情。环境所致,没办法,他们就是一群大笨蛋。
诺贝尔基金会除了自身的投资之外,外界因素也是这批基金越用越多的一大原因。比如美国和瑞典政府就专门针对这个基金会制定了特赦免税方案,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基金会的财政支出。而且他们还采用了,累积法,把那些不愿意领奖,不能够领奖,没人能够获奖的奖金不断累积下来保存到基金会的总量之中,这就又节约了一部分开支。另外基金会也接受有志之士的捐款,这也从一方面为基金会增加了收入。
尽管在过去的岁月里,基金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过不小的亏损。比如2011年这一年,基金会就因为投资失误,亏损了近2000万瑞典克朗。由于投资震荡和全球通货膨胀以及金融危机的到来,2012年基金会又亏损了近4000万瑞典克朗。尽管如此如今的奖金依然是一位知名教授年薪的十多倍。
综上所述,诺贝尔基金会之所以能够完美地运转了116年,离不开基金会内部的有效管理以及外部的合力支持。试问这个世界上,有几个诺贝尔这样的人?为什么会有他这样的人?我想这些问题有一些读者真的静下心来认真思考过的。

现在你们建设长青图书馆也非常有远见。我现在查询我们红十字运动100多年前的那些资料,感谢先贤能保留下来那么多完整的史料,尤其是民国时期在南京的档案馆留下了特别丰富的资料。让我们现在挖掘整理中国红十字会的历史,才有了依据。

通过长青图书馆,把基金会行业发展历史资料整理记载下来,如果能做成一个专业的公共图书馆、行业资料库、数据库,非常有价值。

CFF:您如何看待您这一代公益人所做的工作,对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价值?

刘选国:我有幸赶在基金会行业发展的成熟期进入基金会工作。我当过老师,做过公务员,担任过国有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做过外企的高管,最后在基金会行业工作了17年,现在为党工作已满40年了,明年上半年就可退休了。回顾我的职业生涯,在职业后期,参与中国红基会由弱小到跨越式发展,到成长为一个卓越基金会,虽也经历了一些风浪,经手处置过多次重大舆情和危机,在我的职业生涯里面是幸福指数最高、最有成就感的阶段。

在基金会行业,你只要努力,就能够看到自己的创想变成现实,并且带来社会的改变。尽管这个行业报酬不高,但成就感和荣誉感会非常高。这是我们这个行业所特有的价值。

CFF:2021年,中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对于“迈上新征程的中国基金会”以及整个基金会行业未来5年乃至15年新征程上的表现,您有什么期许?

刘选国:基金会是用企业和政府以外的社会资金和力量,采用偏企业化运作模式,激发志愿服务精神,去发现和解决社会问题的组织。因此,推动人类进步、社会发展是基金会非常重要的使命。

我在《中国的基金会离伟大还有多遥远》那篇文章里面预测,未来中国将有越来越多的先富人群愿意捐赠设立家族基金会。中国基金会行业里面,这样的基金会会越来越多。无论是从深层次的社会改变,还是满足政府和市场覆盖不到的群体的需求,都需要更多数量的基金会去发现并解决他们的需求。

这个行业永远欢迎具有远见、有社会责任感、对未来有期许,并且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才。现在一大批的硕士、博士毕业生进入这个行业,像我们中国红基会硕士毕业以上的员工占46%,很多都是海外名校毕业的。而且随着整个国民财富的增加,进入这个行业的社会资本越来越多,第三次分配领域的资金总量会会不断上升。这个行业是一个朝阳产业,是大有可为的。当然,除了让员工有职业的荣誉感、崇高感外,也要让年轻人才能够过上体面的生活,要有基本的薪酬和待遇保障。

未来,我们基金会行业有很多的机会,也有很多的挑战,但更多的还是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