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什么人玩基金(玩场内基金用什么软件)

jijinwang
周末了,还是没心情玩,昨晚都没有睡好,经过近一周的大跌,股市,基金亏损扩大,想想当时没炒股多好,亏的几万块拿来孝敬父母,或者首付一辆车都是人生一大快事,越想越懊恼,不知道大家当初炒股的动机是什么?

1、基金和股票现在炒哪个人多?哪个简单些?哪个容易**?

当然是玩基金的人多了!玩股票要有专业知识,这个行业及上下游行业都要知道。另外,股票是短线操作,谁有那么多时间来炒啊,除了那些不上班的炒股票,大部人都是玩基金,基金就我们把钱投到基金公司,然后由专业人士给我们挣钱,哪个简单,当然是基金了!哪个挣钱还是选择的问题了,股票讲究周期,题材,低估值什么,挣钱快,赔得也快。

2、什么样的人适合买基金?

买基金是属于投资理财的概念,属于专家理财的概念,追求稳健投资的人适合买基金,新手,无投资经验的人,年轻人,不会存钱的月光族,老人和有些闲钱的学生都适合买基金,这是一种比较好的理财方式,也可以说是懒人理财方式,把钱交给基金公司的专家打理,安心干自己的工作,当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买基金,比如投机家和天生赌性比较强的人最好是玩股票,还有就是风险承受能力高的人,喜欢高收益又可以承担高风险的人,这类人最好是玩期货或者股票,没有耐心进行长线投资的人也不适合买基金。

3、为什么现在那么多人热衷炒股、买基金? 脚踏实地工作,不香吗?

脚踏实地工作不影响炒股、买基金。它们之间不对立、不矛盾。

中国证券市场几十年总体看的熊市,算上市场交易成本,炒亏了的股民比比皆是,市场一直多杀多、窝内斗,与不炒、炒房相比,炒股的散户在社会上狼狈的很,以致于人们谈股色变,视股票为洪水猛兽。

也许自2020年起,中国股市开将开始为期几十年的博傻模式。花些少钱买点小股在家睡觉都**,买些肉吃吃不香吗?

有梦想就有未来。

炒股买基金**,和努力工作**,它们之间不冲突,而且还能让工作赚来的钱保值和增值。之所以你会这么认为,是因为你把炒股、买基金看作是投机的事情,跟买彩票一样,是靠运气**,运气好了会赚大钱,运气不好会赔个精光。

至于它们之间哪个更香,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说。

首先,你需要了解收入的两种形态。

一个人的收入来源有两种,一种是劳动性收入,也称为主动性收入,即我们平时靠付出劳动和时间所获得的收入;另外一种是资产性收入,也称为被动性收入,即利用资本参与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收入,就是俗称的用钱生钱。

如果一个人的收入只来自于劳动性收入(即通过让度自己的时间自由去换取报酬),那一旦停工没了收入,就像今年的疫情,影响了很多人的收入出现了断层,日常的生活就会难以为继。如果在“基本”的生活需求得到“持续”保障的前提下,用自己手上积累的资金去进行投资理财,让自己的资产实现增值,完成收入模式的转换,也就是让资产性收入足够覆盖你的基本生活后仍有富余,从用时间换金钱的方式变为让钱为你**,就能尽早实现财富自由。投资**,也会很香。

其次,资产性收入比劳动性收入更能决定一个人的财富水平和生活质量。

法国经济学家Thomas Piketty(托马斯.皮克蒂)在他的《21世纪资本论》这本书中说到,资产性收入所起到的作用已远超工资收入,正在对将来社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皮克蒂断言:货币时代,工资不是主流,投资之神才受追捧。

伴随着居民收入的跨越式增长,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财富积累和增长对于生活水平提升的重要性,国家也通过政策在支持增加居民的资产性收入,鼓励多渠道促进居民储蓄有效转化为资本市场长期资金。

因此,先通过劳动性收入的积累,再通过资产性收入的提升,可以让一个人的财富水平和生活水平提升效率更高。让资本快速积累,也会很香。

给刚刚进入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几点建议:

  1. 保证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投资的前提需要有钱,并且在后面投资的过程中还能持续提供资金还源。因此,先要让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并在工作的过程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尽可能地通过多种途径去补充自己的综合能力,让自己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保证有持续稳定的工资收入,实现资金的原始积累。
  2. 选择一种合适的投资方式并坚持下去。无论是炒股还是买基金,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和积累,才能够让自己有持续**的能力。但凡想通过投机赚快钱的人,往往都在投资的过程不够理智,会去追涨杀趴充当了韭菜。相比炒股来说,基金更容易掌握,投资门槛底,也相对风险要低一些。通过专业机构间接参与投资,避免了自己不专业、没法择股、资金量少的问题。如果不够专业,可以采用定投的方式投资,积沙成塔,也可以避免无法准确择时的问题。
  3. 需要持续的学习和经验积累。投资,你永远无法找到只赚不赔的产品。学习一些专业的投资知识,至少让自己对购买的产品有一定的判断能力,选择出好的产品,长期投资才能有效。因此,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听消息盲目投入,要量力而行,要对风险有认知,对收益有预期,然后投资的过程管控好自己的预期,该止盈时候止盈,亏损时要判断原因,然后做出正确的操作。对于自己懂的东西,在发生风险的时候才不会怕。

投资的逻辑很简单,看得懂,买得稳,心才不慌!

跟着芳姐学理财,为思考点赞!

首先,很多人热衷于炒股、买基金是好事,说明大家的投资理财意思已经觉醒了,国家都在倡导人民群众要增加财产性收入。

其次,你恐怕对炒股、买基金有什么误解,这些事并不是不务正业,并不是不脚踏实地,相反他们是一群追求上进的人,是一群努力改变自己命运的人。

第三,炒股、买基金并不比上班差,并不比做一点小生意差。不管是炒股、还是买基金,都是买入上市公司的权益,上市公司是一个国家最优秀的企业,有最优秀的管理层,这些公司哪里差了?

第四,炒股、买基金并不是大家都能做好,有做的好的,也有做的差的,工作中不还有好员工、差员工吗?不能因为部分人没做好就否定它们的价值。

4、为什么最近买基金的人越来越多了?

应该是趋势吧!

世界上大部分发达国家都已经不再存钱了,都用于买基金或者股票了,当然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比较成熟和完善,是真正值得投资

的市场,如果不成熟,就会变成投机市场!

为什么最近买基金的人多了呢?

因为国家出台了一揽子改革措施,促进完善资本市场的一些不足之处,让投资者更有信心在一个更加健康且完善的市场获得不错的收益,投资者蜂拥而至,国家搭台,造就了现在的牛市

牛市最大的特征是成交量持续放大,**效应极佳,股民开始狂欢,央视点名表扬,推波助澜,挣钱变为大概率,不管商人还是普通人都是逐利的,都想挣不费力钱,所以炒股,买基金变成了一个短期的社会热点!

需要注意的是,任何时候收益与风险,相互依存,无处不在,所以我一直坚持定投,风险控制第一位!

小提示,红利再投资似乎好于现金分红!!

首先,基金分成货币基金、债券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基金等。货币和债券基金的购买人数和购买额并没有很明显的上升。题主指的应该是混合偏股类基金和纯股票基金。这个类型的基金确实在近期受到了大量关注,购买量也大。一些新上市的股票基金得到了很多人的申购,配售比甚至低于10%。配售比是指申购了一定金额后实际可以买到的。比如10%的申购比相当于申购了10万元基金却只能买到1万元。

其次,买股票基金的人多是因为近期股票基金的业绩非常靓丽。基金说到底就是把钱给别人,让别人帮助投资者购买股票、控制仓位,也就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去年年底到今年以来,很多基金的业绩非常出众,给投资者带来了极大的回报。你想啊,一些炒股的股民,每天看盘看的眼花缭乱、收盘后还要研究经济环境、股票K线图,最终没挣到几个钱甚至还亏损了。而购买基金的投资者,买了以后什么也不用管,基金的净值不断上涨,就像买了高收益率的理财产品。这种效应使得大家都想把钱给基金经理,希望能够更加轻松地赚更多的钱。

再次,最近的股票市场呈现出机构抱团的态势。所谓机构抱团指的就是各类基金集中买一些股票,而被选中的股票每天都有大量成交,股价自然也就实现了大幅上涨。而一些没有机构资金的股票,则没怎么上涨、甚至还在跌价。炒股的人应该都知道,股价上涨的本质是因为有人买、有交易量。仅靠散户是没有办法打出很高的交易量的。一些股票里面的资金全是散户的,故即使大盘在上涨,但这些个股一点反应都没有。机构抱团也说明了市场的主流观点趋于一致,专业人员和普通股民之间的眼光差距越来越大。既然打不过基金,那就为基金提供弹药吧。很多人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从直接炒股转向了购买基金。

最后,现在购买基金的渠道拓宽了很多。这还得感谢蚂蚁集团的实际控制人马老师。支付宝作为一个流量收集器,为各类基金提供了海量的客户。很多基金都在支付宝上售卖,有的基金甚至只能在支付宝上卖。以前的基金销售途经以银行代销、基金公司直销为主,销售效率不高。要通过基民们的口口相传或是银行工作人员的推荐。

支付宝只要在理财首页贴一个广告,就会有很多人点进去看,有了大量的流量必然就会有销售量。况且支付宝购买基金时可以用余额里的钱买,几千、几百元的零花钱就能买基金了。这些小钱原来只是躺在银行账户里,现在被汇聚在一起买了基金。

这就像当年余额宝刚出来时,大家知道了什么是货币基金,买的人也呈现飞速增长。

以上答复希望对你有用,欢迎关注、点赞 海上招财喵 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

我来说点实在的。

要不是收入不高,谁会想着理财呢?

要不是不满足现状,谁会买基金呢?

我从我身边的人买基金的情况来看,从月入3000到月入1万,存款从几万到几十万的都有,但面对房贷、车贷,他们的压力确实不少,一个月工资到手看着挺多,各种贷款一还就剩小几千了,还要应对日常开销,吃喝娱乐,收入真的不够用,所以才把目光投向基金的,当然我承认一点就是,市场的恢复也给了他们更多参与的理由。

要是人人月入几万,钱都够花,我想没那么多人买基金

就是因为收入不高,所以很多上班族才会选择通过买基金来增加自己的收入,因为生活中很难找到别的增加收入的方式了,所谓的副业要不就不好干,要不就收入很低。

买基金说到底还是收入不高,我在理财板块看到的很多问题都是手上有几万或者几十万,怎么操作能够日入几百这样的问题,可见中低收入人群对收入的不满意。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比较,不满足自身现在的状态,所以寻求突破

很多人买基金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跟身边的人比,过的不怎么如意,也许月入过万,有几十万存款,但没车没房,这点钱真不经花,而看着身边的人房也有了,车也有了,整天生活品质也挺高,试问谁还会满足于现状呢?

都想着把手里的这些钱收益最大化,买股票风险太大,买银行理财又感觉收益太低,所以就选了基金,风险能接受,收益也挺高。

买基金还是有风险的,说到底如果对生活很满意,收入也高,谁还冒这个风险倒腾呢?你说是不?

5、股市大涨,数百万90后股民跑步入场,为何却统统变成基金狂魔?

物极必反,有股民被套牢也会有基民被套牢,我有个高位买入当时号称冠军的基金,2008年买入现在刚刚解套,持有12年多了。

股市大涨,数百万90后股民跑步入场,为何却统统变成基金狂魔?

大家好,我是谦秋说,一个浸润资本市场18年的老股民。对于这个问题,毋容置疑,如此庞大的数量,数百万90后股民入场,唯一能解释的就是**效应。现在的90后,都是互联网一族,而当下信息爆炸的时代,某某人买啥基金赚了钱,自然就会扩散开来。更加让人回味的是,几乎所有中期持有基金的投资者都是**的。如此感觉无风险的产品,自然是吸金兽了。对他们来说,谁还去开个股票账户,直接买基金不香吗?

2019-2020年,是基金的大年,加上2021年刚刚在体量上完成了对普通投资者的超越,掌握了定价权,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一两年,还是机构投资者的天下,甚至放眼今后,这也将是不可逆的常态。

刚刚公布的基金规模来看,出现了首个管理千亿资金规模的基金经理张坤,作为易方达的一个明显基金经理,对于市场的虹吸效应,还会扩散,将来基金也会出现分化,强者恒强,就像是一条贪吃蛇,最终要么是行政监管,要么就是涨破肚皮。否则类似庞氏骗局的正反馈,会出现无以复加的危险。说不定会带来一场暴跌。敬畏市场,敬畏投机。

6、为什么基金相对稳定,现在却有这么多人去买股票?

基金与股票,确实有很大的不同,体现在非常多的方面,但有一点是最根本的区别,就是股票是自己做主,基金是把钱交给他人理财。

吴哥自己本身是股票和基金都有涉及,体会比较深的就是股票投资的盈利门槛比较高,基金则比较适合大众的选择。

但人类的贪欲是根深蒂固的,人对自己的能力也往往是高估的,总认为自己操作能够战胜多数基金经理。不过,选择以投资股票为主还是选择基金为主,要根据自身的情况而定,没有标准答案。

一、股票的操作更有“安全感”

股票交易更可控,比如说,自己就是自己投资组合的“基金经理”,而入手的基金,你甚至是不知道当下它的投资组合是什么。即便是看了季报半年报年报,但信息也通常是滞后的。基金的掌控感确实不如股票。

对于一些老股民来说,自己选的股,只要不出手就不算亏,因为他知道这只股票只要基本面没坏,就不会有大问题,而很多老股民是不投资基金的,因为他们觉得把钱交给别人理财不安全,不靠谱。

二、股票操作的财富神话

经常可以在牛市中听到XX在短短时间内通过股票投资的神准财富增长XX倍。这种倍数增长,在基金投资中是很难得一见的。

因为基金投资是投资一个股票组合,组合中的股票越多,则会将单只股票的波动平均化,所以基金相比股票,既不太可能大落,也不可能大起。

比如说,我们看到新能源车行业的股票,如某延安,今年以来涨幅好几倍,但新能源基金今年以来表现最好的,也还没有翻倍。

很多股票玩家对自己有盲目的信心,都有一个股神的梦想,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财富的短时间翻倍,但实际上个人投资者很难战胜机构投资者,当然,总有少数深谙股票投资技巧的成功者会让你觉得还有希望。

三、股票操作更有自主性

股票的选择,股票的止盈与止损,股票的组合,空仓或满仓,这些统统可以由投资者自己决定。而基金经理,则还要根据基金的规模,当天的申购和赎回情况,基金合同约定等,无法随心所欲。比如说最近传闻在严查的基金风格偏移问题,就让基金经理们的投资标的选择上需要格外小心。再比如说股票型基金就约定股票占比不得低于净资产80%,想要空仓也无法办到。

所以股票的操作对于某些人来说,更具有掌控感。例如说想在国庆节前清仓,也就是几分钟的事情。而某些基金早就在前一两天停止了交易。

四、股票胜率与个人投资素养关联更大

熟悉股市的朋友都知道,股市有一人盈利二人持平七人亏损的说法,股票中想要获得持续盈利,那是很考验个人的分析能力、心理承受力和执行力的。

比方说,一只股票一天的理论涨跌幅度就可能高达60%,在这样超级大的波动区间内,能够稳定获利,不仅是技术分析的胜利,更是心理上的胜利,能做到按计划进行交易,是非常非常难的。

基金投资就像把资金交给专业人士打理一样,从长时间的胜率来看,只要选得不太差,都可以在几年的时间内获得收益。而股票如果亏损,如果操作不当,很可能就短时间内,血本无归。而今年以来表现最差的基金,也不过是损失了不到40%的本金。

五、基金更适合普通人

基金的投资门槛更低,还能够通过定投,多只基金组合等方式最大限度降低风险。据吴哥统计,在2021年这样的震荡市中,盈利的基金还是远多于亏损基金的。

而且基金对于一些上班族来说,不用天天盯着看,在时间上和心理上都会更加轻松。

而股票投资,特别是一些短线交易者,每交易日在交易时间内则须时时盯盘,承受的心理压力也更大。


综上,虽然投资股票有可能实现财富神话,掌控感更强,但对于个人的能力、时间付出和心理承受的要求也更高,很多人希望通过股票来实现自己的投资理想,但往往收获的是失望,而基金投资则更加亲民,理财的门槛更低,更加适合普通上班族,退休老人等非专业投资者!

15年牛市,做的最差的基金都能翻倍,但做的最好的基金也好不哪里去。可是那一年,很多股民成为了亿万富翁,现在很多龙虎榜上有名游资,就是那个时候起来的。最有名的赵老哥,8年一万倍,那一年牛市大笔杠杆上中国中车,两周就狂赚5亿。

而到了15年股灾,确实85%的股民把之前牛市赚的钱都亏回去了,可是你以为基金更厉害么?事实上那个时候,到16年,还有接近200多家基金净值腰斩,300多家基金亏损达到50%,500家基金亏损超多30%。

你以为基金比散户专业?

告诉你,国内的基金,绝大部分使用的量化策略,都是最简单最无脑的策略。

打个比方:

1、金叉策略

就是当股票金叉后,就买入,当股票死叉后,就卖出。

可以说是最无脑的基础股票技术了,很多股民会觉得,这个技术就是垃圾,怎么可能**。但事实是,通过历史回测,这个技术是有用的,只不过有一个概率问题,可能你用这个技术,刚好卖这个股,结果亏钱了,而别的人用这个技术,买股又**了,这就叫做幸存者偏差。

而大基金往往是程序打单,对股票批量操作,只要胜率超过50%,大基金就能通过这个策略**。

2、最低估值策略

买入A股市值最小的一只股,当这只股的市值涨到不是最小的时候,就卖出调仓到当前最小市值的股。

类似的,把市值还可以换成股价、市盈率、市净率等等。这个策略,在牛市中可以说是无脑**的方法,因为15年牛市中最垃圾的一只股,也都有翻倍行情。

3、辅助策略

赚5%止盈,亏3%止损,严格按照这个策略,你的胜率只要有40%就能稳定盈利,不少基金都会在自己的策略中加上这类类似的辅助策略,以保证自己稳定盈利。

你没看错,很多基金买股的胜率,包括华尔街最顶尖的基金,还不到50%,毕竟这个策略最开始,就是华尔街的量化投资者搞出来的。

——

所以你懂了么?基金里最大的谎言,就是稳健,如果你是冲着稳健而来,稍微学习一点技术知识,你的收益率都能跑赢基金,因为基金管理资金量大,必须要分散投资,而股市你操作自己的小账户,满仓一只股,要灵活很多。

那为什么股市中绝大部分人都是亏钱的呢?因为绝大部分股民都不是冲着稳健来的,绝大部分股民都是抱着暴富的心态来的。

看到别人的股涨了,自己的股没涨,就心痒痒,然后就把自己的股卖出去追高别人的股,结果刚去,那只股就开始下跌了,而自己刚卖出的股开始上涨了。

然后又重复这类操作,割肉在追高,再割肉,最后心态崩了,清仓退出股市。

这类人炒股,能不亏钱么?

我是你说的2015年牛市中,那85%的股民之一,当年我亏的很惨,现在提起来还有些心慌。

我认为大家喜欢自己炒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对自己的自信,二是对他人的不信任。

先说说对自己的自信。以我自己为例,2015年我之所以亏的惨,就是因为对自己太自信了。

2015年,股市的高点是5178点,我在5000点时,成功套现退出。可以说的这波操作,是大神级别的,成功逃顶了。

但就是因为这个操作,让我膨胀了,在大盘跌到4000点时,我认为到底了,所以又入市了,结果是巨亏。那个时候,我选择自己操作股票,就是因为自己太自信了。

经历2015年股灾之后,我就不怎么玩股票了,很多的精力放在了基金上。基金是一大批股票的组合,不会出现跌停或涨停,不会停牌,收益相对稳定,风险相对低一些。这是我选择基金的根本原因。

但我在选择基金的时候,更多的是选择指数基金,因为它属于被动型基金,受认为因素影响比较小。

我之所以这样选择,根本原因是对他人不够信任。我们经常在网上看到类似于老鼠仓这样的问题基金出现,所以对主动型基金有些忌讳,怕自己踩雷。

自己在股市赔了,自己能接受,但如果别人给我弄赔了,那就有些受不住了。这是喜欢自己玩股票,而不愿意选择基金的原因。

7、现在还炒股的都是什么人?

股评虐我千百遍,我待股市如初恋。

相信绝大多数人是对股市又爱又恨。

2009年7月开户入坑,正是2008年大跌后的反弹年,天天买进卖出,新手光环在,打1000股新股中1000,整体赚到5000块。然后就进入慢慢长熊,应该在2010年就出局再没有看过股市一眼。

2015年,听周围谈论股市的人多了起来,才知道2014年牛市已经起步。

当时又抱着打新的心态,借款20万参与打新,最高竟然有8万的利润,然而,下跌中出来,还亏了10000多手续费。

如今,算是对股市有了敬畏,基本收益能跟随大盘。

炒股的为股民,现在炒股的朋友大概分为以下几种人:1、职业股民,券商、私募大佬、以及一些专业炒股人士,他们都有一整套的炒股软件和一系例的相关资料,是股市中的主要力量,资金宏厚,信息技术全面,有操控大盘及个股的能力,是股市中的一支生力军。

2、兼职炒股,既上班又炒股,这些人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利用部分资金投入股市,有一定的知识和经济基础,作为投资的一种选择。

3、老年人,老年人炒股人数较多,他们比较稳重,大多数人喜欢到证券交易所去,相互之间传递信息技术,买入股票后,只要有赚几个点,就会见好就收,也有一些老年人,长短结合,既有长线投资,又有短线交易,按照他们所说,每天挣点钱贴补家用也是不错,(大多数老年人投资金额都不大,知道股票风险。

4、投机炒股票者,把股市当成提款机,纯粹当成去搏一把的理念去投入股市,虽然这类人群少数,但正因为有了这样想法,往往结果也是最惨的,因为,他的思维方式不对,稍有不慎就容易出现燥急情绪波动,这个且且是大忌,在市场上经常会听说,有人借钱、卖房、贷款去炒股的人。

5、在校学生,他们这些人,年轻有活力,认为自己有文化优势,对于市场预期来说有所了解,把学费或零用钱投入股市,目的就是想证明自己的能力,是否可以在股市中获得收益,也好为今后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8、全部身家全买基金是一种什么感受?

以自己亲身经历告诉你这是不可取的行为,一天提心吊胆,你想赚零花玩,结果被抄家。

年前拿着身上还债剩余的八千块钱杀入市场,笑呵呵,挣了两三百,感叹这钱来的真快。年后七阴跌,这下好了,不仅年前的收益全部回吐,还损失本金将近七八个点。抗风险能力差的真心不建议全部身家买基金,一旦市场出现这样子的砸盘被套,又赶上你要用钱,真是会干着急。

建议再抗风险能力较强,也应该身上至少留下三到六个月的钱用来应急,剩余的闲钱可以存部分活期,部分定期,大部分分配到基金里,这样不至于在被套时恐慌。

我今年的计划就是这样的,自己每月大约7000收入,发下来先预留五分之一做为应急,五分之二存定期一月到五年不等,剩余五分之二定投选好的基金。

呀,这说的不就是我吗。

什么感受啊,没有什么多的感受啊。

这得看本身的状况,像我这样的一个单身无贷款男人,在消费领域一般是被鄙视的对象,好像还排在宠物狗之后。

而没这个年纪的男人,身体算是比较强壮的,这三四年,我就因为喝酒胃疼去过一次医院,医保卡都不会刷,还得医务人员现场教导。

然后,我有医保和工伤保险还有那什么失业保险。

之后,工资卡发放银行见到我收入是稳定的,就给了我20W的贷款额度,还有某东上买的基金,东哥见到我还有一点点资产,也给了我几万的额度。

再说,朋友那里,一天之类凑钱个几万也是没有问题的。

没有老婆要买包,没有孩子要交学费之下,我就把几乎全部身家投入了基金了。(当然,房子没有去卖掉,我还没疯。)

大部分是投入了眼前喋喋不休的白酒,还在坚持定投,小部分是定投沪深300,其它约万把块,放在货币基金里面。

所以啊,我并不是不小心太狂妄,而是一切都有避险方案的。

因为,我一直认为:基金的风险就在于突然需要一笔钱,而在低谷被迫抛出!

提心吊胆,最大的问题是,如果跌了,你没有钱来补仓。而且,把钱都拿来买基金了,如果要用钱,就必须卖,而如果刚好遇到行情不好,那就不得不割肉,所以不介意你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