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一次性购买基金(一次性购买1万基金可以吗)

jijinwang
花了2天时间,总结所有基金入门知识大全以及实战经验总结
一、什么是基金?基金是投资者把资金交给专业的基金公司代为管理的一种集合投资方式,每个基金都会持有十几种甚至上百种的投资标的,例如股票,债券等等,从而达到分散投资风险的目的。本质上就是一个委托关系,所以呢,公募基金不管是亏了还是赚了,并不是基金经理们最关心的,他们最关心的规模有多大,因为他们收的是管理费。
二、基金分类:
1、按照交易场所分类:场内基金和场外基金,场,指的是沪深交易所,那么场内交易顾名思义就是要有股票交易账户,交易价格是实时的。场外交易是指在第三方交易平台上交易的,例如某宝等等,交易的价格是当天的收盘价。场内交易手续费低,但是起投金额相对高,而且不方便做定投。场外交易方便,但是手续费相对高一些。所以场内场外各有优缺点。
2、按投资理念分类:主动型和被动型,主动型基金就是基金经理根据自己的判断主观进行交易操作的,它是以追求超越市场高收益为目的的。例如明星基金经理坤坤兰兰,他们的就是主动型基金。被动型基金是指被动跟踪指数目标的基金,指数涨它就涨,指数跌它就跌。指数基金下面又分成宽基指数和行业指数,宽基指数覆盖所有行业指数,例如沪深300中证500等等,行业指数就是具体到某一个行业的指数,例如去年很火的白酒基金就是这一类。
3、按照募集方式分类: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公募基金是指大家都可以买的基金,私募基金是指向特定投资者发行的基金,私募门槛一般是100w起,所以呢,我们平时看到的一般都是公募基金。
4、按照交易方式分类:开放式基金封闭式基金,封闭式基金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内,规模固定不变,投资者不能随时的申购和赎回。开放式基金就是没有固定的规模,投资者可以随时的申购和赎回,我们目前大部分接触到的也就是开放式基金。
5、按照投资方向分类:分成货币、股票、混合、债券、QDII、FOF基金。风险等级就是股票型最高,然后是混合、债券、货币。QDII一般主要投资海外市场,而FOF是指的基金中的基金,这两个品种一般散户接触得少。所以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来进行匹配。
三:哪里买基金最划算
想了解基金哪里买最划算,首先要了解基金的费率是怎么计算的,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种是一次性费用,包括认购、申购、赎回费。另一种就是非一次性费用,包括管理费、托管费销售服务费。接下来具体来说
1、申购、认购费:就是买基金的手续费,老基金就叫申购费,而新发行的基金就叫认购费,其中货币基金一般没有申购费,债券基金一般0.8%左右的申购费,股票/混合型基金一般是1.5%的费用。
2、赎回费:也就是卖基金的手续费,赎回费通常不是固定的,大部分基金为了让你长期持有,持有的时间越长,费用越低。
3、管理费:这笔钱就是基金公司赚的钱,所以不管公募基金的投资收益是赚还是亏,管理费都是照收不误。
4、托管费:也就是银行为了保管基金资产,向基金收取的费用。
5、销售服务费:就是用于支付销售机构佣金以及基金管理人的基金营销广告费用等等。
明白了以上各种费率,我们应该去哪里买基金呢?
1、各大基金公司官网:优点,费率比较优惠,缺点,如果你要看多家公司的,就需要重复开户。
2、银行:优点,有理财经理对接相应的服务,缺点,费率高。
3、券商:优点是场内交易,费用低,缺点,品种不够全,小白散户容易被场内交易情绪影响所左右。
4、第三方平台:优点,品种全面,费用比券商也就是场内贵,但是相对银行便宜,操作起来也是最方便的。
四:如何选择基金
选基金长期持有,不能选择某一个年度业绩排名非常靠前的,真正长期能稳定盈利给你带来收益的,一般都是在所有基金排名里在前15%-20%左右。
为什么不能看排名靠得很前的,因为大部分某一年排名很靠前的都是把基金里的大量资金梭哈了某一个行业,这就有点赌博的意思,押对了,他就排名靠前,押错了,就是赔个底儿掉。现在很多混合型基金合同上是混合,实际上干的却是窄基的事,这种基金经理是在拿投资者的钱,博取自己的名和利。之所以能走出来,这里就存在着一个幸存者偏差,例如10个基金经理,分别梭哈了10个行业领域,总会有一个行业走出来。所以很多窄基跟玩命似的,很多时候是看运气,是拿着投资人的资金去博取自己的名利。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叶某,曾经也是个私募冠军,现在呢?为了几万块钱,在网上到处撕,现在还欠着一屁股债。
所以,想要在基金上长期稳定盈利,一定要选择那些能长期保持稳定收益的基金经理,同时他们选择的投资标的都不局限在都一个行业里,因为没有哪一个行业能长期保持高增长。

这几天,韭圈最火的话题是“投顾持有人鲨疯咯!”,我仔细看了看大全部留言,几乎就是各个投顾持有人的吐槽合集。

吐槽火力输出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投,投不好;顾,顾不住;费,费的很;管,谁在管?

下面我们就这四个方面问题,探讨探讨。

一、投不好?

单单把今年以来的投顾业绩拿出来看,确实是惨不忍睹。

成立一年以上的偏股投顾几乎全军覆没,更惨的是很多投顾的回撤比指数更大,这也是大家最为诟病的地方。

但是拉长时间看,年化超过15%的投顾组合不在少数,我们每周的投顾周报上面都有这些投顾的名字,超额业绩是实打实存在的。

大家对投顾的业绩不佳的印象,一方面可能是大家买投顾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另一方面,也在于大家对于短期的记忆往往更为深刻。

在我看来,当前我国的基金投顾,其实源自于“抄作业”三个字。

投资者买投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我想大部分无非就两点,一没时间,二专业性不足。

而当网络上出现那些分享自己投资经验的大V后,人民原来惊讶的发现,原来“抄作业”可以如此的简单。

只要大V买什么,我就买什么,他们什么时候卖,我就什么时候卖。

所以,基金大V的精髓在于“发车”,而“发车”的精髓则在于“抄作业”。

经过大浪淘沙,能够幸存下来的大V,都是由业绩证明过的大V,能够做出超额收益的都是好老师,粉丝也就变得越来越多。

如果基金组合的收益曲线是一条呈45度向上的直线,那么投顾中的顾也就变得没有意义。

这就像资管新规之前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是多少就是多少,银货两讫,没有中间过程,到期了提醒一声足矣。

但是,投资就一定有风险,高收益必然面临着波动。

于是,大V们为了安慰粉丝,才会苦口婆心地做起基金投教和心理建设,慢慢随着时间推移,用投资业绩证明自己所说内容的大V收获了更多的粉丝。

所以,投顾投顾,在我看来,投和顾是相辅相成的。投是为了更好的顾,顾是为了更好的投。

二、顾不住?

基金投顾合规化后,投顾机构虽然一直有周报、有季报、调仓报告等。但是,里面模板化的文章显得冷冰冰,有一种拒人千里之外的陌生感。

当“顾”成为一种模块化的内容之后,差异性又能体现在哪里?

这个时候大家开始怀念曾经的大V组合,投资者爱看大V写的内容主要是有几个点。

一是能看得懂,大白话远比专业术语更贴近生活,更朴实。

二是大V可以乱说话,而机构由于合规性的要求,有些话是不能乱说的,或者要说的比较精准。比如大V可以说现在很便宜,我要发车了,快买啊。

而机构只能说,目前沪深300PE处于历史什么分位,PB处于什么分位,甚至括号内还需要加三四百字的附录说明,让投资者直呼看不懂,更没有兴趣看下去。

三是不论大V分析的对不对,他们总能将调仓理由说的明明白白。从中,很多跟投者也慢慢学会了投资一些逻辑。

我认为,在投资者教育这块,这些大V为投资者的理财意识觉醒,做出了非常重要的启蒙作用。

另外,更为重要的是,大V往往真金白银将自己的钱放在基金组合上,这个基金组合像是自己的孩子一般,与跟投者是风雨同舟的同志关系。

而相比之下,机构化的基金投顾,就算管理人将所有的工资都放进去,也不会有自己孩子般的感受吧,这只是他们的工作内容之一,仅此而已。

我不是质疑他们的职业素养,只是站在情感方面来说,大V对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口碑和组合会更珍视吧。

如同对小孩子来说,优秀的老师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但父母的言传身教才是真正的内核。

三、费的很?

大家比较质疑的还有投顾管理费太贵的问题。

投顾和FOF一样存在着双重收费的问题,自己要收管理费,买卖的基金也有交易费和管理费。

尤其是像今年这样比较悲惨的行情下,双重收费的问题会被无限放大。

不过,大家反过头来想一想,如果这个投顾今年赚了20%,你还会在意它原本应该给你20.5%,缺了的0.5%就是因为管理费?

我想,当大家都赚钱的时候,尤其是产生超额收益的时候,是不会在意管理费那三瓜两枣的,关键问题是没赚钱。

所以问题又 回到第一个问题,如果能投的好,费用问题并不是问题。

其实我更在意的是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买方投顾和卖方投顾两者的区别,现在它们的边际其实非常不明确。

大家往往在说,这个投顾买了太多自家的产品,或者券商投顾买的都是跟自己关系好的基金公司旗下的产品。

当基金投顾并没有客观的看待市场和站在投资者同一面的话,费率问题就是大问题了,因为这不是双重收费的问题,而是还有一层隐形成本的问题。

所以,我认为,未来独立的买方投顾将更有市场,也许,目前还没有一家在基金投顾展业的银行,会不会有可能后来者居上,又或者说,将会有类似嘉信理财这样的公司出现?

四、谁在管?

合规要求后,大V们有的将管理权交给了机构,有的则入职了机构。

相同的是,机构们都强调,目前的基金投顾都是有团队共同管理,采用的是不同的策略。

这样一来,投顾组合就失去了它的个性化,也就是主理人的气场。

失去了主理人的气场,那投顾跟标准化的产品似乎也没有不同,不就是不同比例的股债配置嘛。

我能够99.99比0.01到0.01比99.99搞出无数个组合。

另外现在有些投顾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买它就像买盲盒,买之前,看不到走势图,看不到净值走势曲线,看不到持有的基金的数量和比例。

全凭两个字,你猜!

管理不足一年的投顾不能公开宣传和披露我也就忍了,存在很多年的投顾怕被抄作业不公开持仓我也忍了,但是竟然连历史收益和回撤都查不到,我是真的忍无可忍。

(某投顾展示页面只有不同类型的占比,其他均没有显示)

最后,从众多留言中我发现了一条来自于投顾运营的留言,她说,作为运营,哪个不想写点有用的?在合规面前都成为泡影。

诸多的限制造成了投顾持有人不佳的体验,可喜的是,机构们也看到这一点,正在慢慢改进。比如买一个投顾一次性收到几十条基金公司购买确认短信这件事,就有希望解决。

投顾之路,确实不好走,但并不妨碍它成为未来核心的理财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