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扶贫基金会是什么意思

jijinwang
“捐1000万也跟我没关系。”近日福建厦门鹭江小区的一业主想要在教师节前夕想要给大同小学无条件捐赠100万,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可是当这位业主特地跑到大同小学门口把这件事告诉保安的时候,谁知保安不让他进学校,也不把这件事告诉学校,并且还说就算捐一千万也跟我没关系,业主和保安理论一会儿就离开了。
离开的时候业主特意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还有愿意无条件捐赠的纸条,让保安转交给学校领导,不知道是不是保安没有转交,还是学校不屑于这次捐赠,反正就是等了一天业主也没有等到学校的电话,于是第二天上午,业主就把100万捐赠给了厦门六中教育基金会。
有网友说看来这个业主并不了解名校的社会地位,别说你捐100万,你就是提100万现金,估计保安都不会拿正眼瞧一下。
原来大同小学是厦门四大名校之首,建立于1906年,建校历史比一些高校都长,难怪人家这么牛气。
不过虽然学校很牛,但是人家给你捐款支持教育也是好事,作为保安最起码应该转告一下,不要瞎了群众的好心。
像这样的名校不缺钱,有的是教育资金,也有的是人给他们捐款,可是在一些贫困的偏远地区,他们的教育条件很是艰苦,学生渴望知识,他们希望有人可以关注他们,有人像他们施以援手,所以如果大家再有钱捐不出去,请考虑一下偏远地区的学校,如果大家有条件,又想做慈善,支持教育的话,也请优先考虑偏远贫困地区的学校。
因为你们的捐款对于一些名校来说可能就是毛毛雨,但对于贫困的学校来说就是及时雨。锦上添花很容易,雪中送炭真的很难。

河南商报记者 高鹏/文 王春胜/图

投入不到100元的资金入会,就有机会分享上百万元的扶贫金,当出现这样的“好事”时,你一定要提高警惕,很可能是遇到了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4月28日,河南商报记者从郑州警方了解到,今年以来,警方已抓获174名涉案犯罪嫌疑人,其中包括以成立“黄氏基金会”、“脱贫攻坚六军团”、“中华民族慈善基金会”等组织实施诈骗的犯罪团伙。


【案例】36元“入会”,就能分享20元至200万元不等的扶贫金

每人缴纳36元即可入会,民族资产解冻成功后就有机会得到20元至200万元不等的扶贫金。现实生活中,真有这样的好事?

2017年年底,郑州市公安局郑东分局获悉这一情况后展开侦查,先后将涉案犯罪嫌疑人赵某梅、常某锋等12人抓获。2018年12月29日,常某锋(黄氏基金会会长)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其他人分别因犯诈骗罪获刑。

民警了解到,常某锋于2017年4月在商丘组织骨干成立“黄氏基金会”,并自封会长。组织框架初具规模后,常某锋在其发展成员中大肆宣传“扶贫项目”、“解冻民族资产”等虚假信息,承诺会员参与项目可获得巨额回报。半年时间内,常某锋等人非法骗取会员资金7300余万元。


很快,专案组根据常某锋的供述及资金流向,查明了其诸多下线的身份。常某锋主要通过建立微信群发展成员,以“低会费、高回报”等谎言在全国范围内引诱网民参加“解冻民族资产”项目,并谎称受到国家授权。为更好管理发展团队,他们效仿军队机构设置方式,下设10个军、2个集团军、4个独立师、3个独立团,快速发展会员40余万人。

常某锋自创办“黄氏基金会”以来,在其发展团队中陆续推出多个项目。以“琴子峰老人资产解冻”项目为例,该项目谎称民国时期琴子峰老人资产被海外冻结,相关部门不能出面,由“黄氏基金会”出面解冻资产,会员每人缴纳91元,待后期资金解冻成功即可获得200万元。

截至目前,郑州警方共抓获“黄氏基金会”诈骗犯罪团伙成员47人,刑拘网上追逃11人,冻结涉案资金500万余元,扣押诈骗赃款人民币200多万元、港币300万元。

【成效】郑州警方今年已抓获174名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犯罪嫌疑人

今年1月18日,公安部召开了打击整治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犯罪专项行动电视电话部署会,要求各级公安机关深入开展打击行动。

4月28日,河南商报记者从郑州警方了解到,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目前警方在侦的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案件共6起,分别为“黄氏基金会”诈骗案件、“脱贫攻坚新六军团”诈骗案件、“中华民族慈善基金会”诈骗案件、“景仙基金会”诈骗案件、“创业集团”诈骗案件、“九九归一世界大同基金会”。截至目前,郑州警方共抓获涉案嫌疑人174人,其中包括31名涉嫌幕后组织操纵的犯罪嫌疑人。

警方提醒广大群众,现实中不存在任何资金冻结的民族资产,凡出现“民族大业、民族资产精准扶贫”等项目都属于诈骗。特别是一些中老年群众,由于对网络的熟知程度较低,更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不可轻信他人蛊惑,贪图一时小利而造成损失,如果发现上当受骗要及时到公安机关报案。

【提醒】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的“套路”

从上述的典型案例不难看出,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犯罪套路大多相似,不法分子打着国家、民族旗号,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以所谓的“民族资产”需要解冻,缴纳一定启动费用便可获得巨额报酬为名,实施各类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活动。

近年来,此类犯罪花样不断翻新、手段不断升级,犯罪分子以“慈善”、“扶贫”、“养老”等名目巧设“基金会”,借助微信、QQ等社交工具建群发展下线,引诱大量群众加入所谓的“民族资产”解冻项目,抓住受害人的侥幸心理,宣讲只需缴纳几十元钱的会员费,就可以在后期得到高额回报,从而达到诈骗的目的。

(实习编辑 熊子文 编辑 施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