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马洪基金会

jijinwang

深圳马洪基金会捐赠1000万元人民币,用于支持深圳大学建设“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同时,该基金会还将设立专项基金,用于奖励优秀医学人才。此外,深圳市政府还将为深圳大学提供1亿元人民币的资金支持,用于支持深圳大学的发展。“我们希望通过这些资金的投入,进一步推动深圳大学的同时也为深圳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陈如桂说。


一:马洪基金会厉害吗

30年前站上海,30年后挺深圳。4月20日,在“大湾区与深圳的未来”高峰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大胆预言,八年后,深圳一带会超越美国硅谷,而不久后,深圳一带将会超越上海,有朝一日,深圳会成为整个地球的经济中心。

张五常的预言向来大胆。30年前,他就预言上海将超越香港,时人多不以为然,而历史的进程已经证明了他当初的预言。而30年后,张五常为何力挺深圳成为“地球的经济中心”?从他的演讲中看,一是深圳地处粤港澳大湾区,而国际经济发展的中心历来要靠湾区经济;二是深圳周边有东莞、惠州这样的工业城作为配套支撑;三是深圳前海如果解除汇率管制后,将进一步释放潜力。

“张五常说的是一个方向,我很认同。”财政部科研所原所长、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告诉南都

深圳具有强烈的硅谷气质

1988年,李罗力初到深圳,彼时的深圳正走过改革开放的第10个年头。他在后来的工作中,曾担任深圳市委副秘书长,亲历了深圳改革开放的进程。如今,他担任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理事长、马洪基金会理事长,对深圳的发展依旧充满信心。“深圳在经济活力、创新、科研等方面,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地位。”李罗力向南都

李罗力的信心源于深圳的体制优势。改革开放40年来,深圳作为经济特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一个缩影。他认为,改革开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深圳仍然具备改革的优势。而从经济形态来讲,深圳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得最好的地方,民营经济为深圳未来的发展创造了无限的空间。

李罗力表示,中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府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比较强的引领、规划作用,但很多地方政府过多干预企业发展,而深圳的政府很少会干预民营经济的发展,给予了民营企业充分的发展空间。“在深圳既体现了政府具有很强的引领、规划和政策支持的作用,同时又放手让民营经济充分去做。”

此外,深圳是一座40年间迅速崛起的移民城市。在外界看来,由于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不像北上广一样,有较为深厚的文化传统,天然的存在对外来文化的排斥,而深圳没有底蕴深厚的文化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很强、互相借鉴性很强、互相碰撞性很强,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创新环境。

“深圳具有强烈的硅谷气质,美国很多年轻人就是在硅谷实现自己的创业梦、创新梦,今天的深圳也可以做到。”李罗力说,深圳作为高科技的制造业中心,如今形成了一个很好的产业链,上下游的产业配套非常齐全。像IT产业,在深圳华强北可以从最顶端的产品到最底层的零配件,都可以买到。

“湾区经济”是国际经济中心的支撑

在张五常的演讲中,他将深圳成长为“地球的经济中心”的一个关键因素归结于东莞。“我肯定地推断深圳将会超越硅谷,主要是硅谷没有一个像东莞水平的工业区。”站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角度来看,深圳作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能够发挥核心的作用,同时“9+2”城市群又具有综合优势,可以优势互补、资源整合,给深圳带来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此外,深圳比邻香港,有利于跟国际接轨,同时作为一个内地城市,又具有中国内地市场和人才的优势,这两个优势是深圳跟其他城市相比,一个显著的特点。“粤港澳大湾区要做什么?肯定不是香港向深圳来靠近规则,而是深圳向香港去靠近规则。”

分析人士认为,深圳要成长为全球经济中心,与香港的融合度同样起着决定性因素,要借助香港的金融资源、服务贸易资源进行全面的升级自我。

“湾区经济”是张五常在演讲中的关键词,在他看来,“国际经济发展的中心历来要靠一个湾区”,而深圳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龙头。对比国际上的三大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世界性的经济中心正是从湾区中诞生,而粤港澳大湾区也确实存在支撑全球经济中心的基础和条件。

据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报告(2018)》的数据显示,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实现GDP约合1.6万亿美元,实现了自2014年来的“四连增”;2012年至2016年五年间,粤港澳大湾区的进出口总额基本维持在8-9万亿美元之间的水平线,是东京湾区的三倍以上;2016年,仅粤港澳大湾区三大港的总吞吐量6247万标箱,湾区吞吐量总计6520万标箱,是世界三大湾区总和的4.5倍。

贾康表示,目前中国总体上都还称不上拥有一个世界性的经济中心,而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就是要对标国际先进湾区,学习与追赶。在他看来,粤港澳大湾区最有希望走在前列,缩小与国际上的经济中心的差距,但深圳除了自身要进一步改革、解放思想、敢试敢闯,还要继续争取中央政策的支持,在改革中间形成高水平的方案,向着更开放的状态去靠近。

推动金融改革先行先试

10年前,张五常发文呼吁“解除外汇管制,上海将超香港”,指出上海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只需要搞好人民币,放开外汇管制。10年后,站在深圳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他把目光聚焦在了深圳前海,再次呼吁放开外汇管制,将有利于前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

张五常在论坛上表示,中国要解除外汇管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而前海如果能成功地把人民币推出国际,深圳将成为一个现象。

作为一块金融试验田,2012年6月底,国务院批复了前海在金融、财税、法制、人才、教育医疗及电信六个方面的22条相关政策,其中金融领域的政策最多,共涉及8项内容,包括支持前海构建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验区、探索试点跨境贷款、支持前海企业赴港发行人民币债券;支持设立前海股权投资母基金等。

“按照邓小平的说法,改革一定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我们现在非常缺少这种精神和干劲,缺少改革应该有的闯劲。”贾康认为,在外汇管制、人民币国际化等方面,前海应该起一些探索、带头的作用,把国际上的资本引入大湾区,助力技术的孵化,但同时也要控制风险,采取先行先试的办法。

距离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仍有差距

将时间的尺度放在改革开放40年间,深圳从一个小渔村成长为一座现代化城市,是国内仅次于北京上海的第三大经济中心城市。贾康指出,深圳的发展一度面临迷茫、困惑,很多时候人们觉得“特区不特”,而近几年,深圳的特色越来越鲜明,就是在新技术革命的浪潮里抓住了“创新”。

“在中国各个区域的比较下,跟深圳竞争的还有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武汉光谷,但综合来看,深圳是所有区域里面发展最猛,占领制高点最明显的。”贾康认为,这得益于深圳的营商环境,高科技、新经济领域在于政府是否能够提供一个开明、开放、宽容的创新环境,允许民营经济为主的经济成分在新经济领域去试错。“在这一点上,国企在深圳更多的是提供一些公共设施、基础保障的支撑,而民企更多是冲在一线试错、创新。”

不过贾康指出,深圳虽然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但在打造高标准、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方面,距离国际一流上水平仍有差距,而中国的决策层也意识到这一点,推出了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竞争中性原则、所有制中性原则等政策措施,并在自贸区推进。“这样好的一套原则可以说在中国没有一个地方如愿地做到像样,我们向往深圳在这方面可以借着大湾区的概念,带头做的更好。”

采写:南都·深圳大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