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之后捡瓶子

jijinwang
讲个故事。
一邻居大爷,以前是个大学教授。退休后,他的日常就是读书看报,炒股和捡瓶子。今年他格外伤感。他看看股市,又看看瓶子… ​
自从炒股炒基之后,觉得日常什么东西都便宜了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吐舌] ​

本周一市场的大跌超出了预期,大家焦虑了一天,其实我也焦虑,从上周五开始我就在不断跟机构的朋友交流,交流后的结论是大家非常不愿意听到的:几乎所有的机构都对当前的市场非常谨慎。

收盘后,我仔细看了十几家资管机构的观点,简单总结了一下。
低情商:抱团股瓦解加剧调整形成了市场踩踏。
高情商:结构性泡沫破裂有效释放了市场风险。

我把这次下跌的原因分为宏观和微观两部分。

宏观部分是众所周知的,连经常看财经新闻的你都知道,美债利率上升了,无风险利率随之上升,流动性收紧了,而估值对利率非常敏感,所以前期靠估值堆上去的股价,怎么上去就怎么下来。但仔细一想这个不对啊,为什么美债利率上升,但是美股还在涨?A股凭什么比美股还紧张?

微观部分也是跟资金面相关的,就是抱团股大跌引起基金大跌,随后基民赎回带来的一系列正反馈(这里要纠正一下,“发生一件事情——强化——引起更大的事情”这种体系都叫正反馈,而负反馈是弱化,所以“大跌——赎回——引发更大的跌幅”实际上也是一种不断强化的正反馈,很多人都用错了)。

之前有基金经理说,白酒40倍PE是比较合理的估值,那么为什么之前白酒的估值上行到了60倍?难道大家不知道白酒40倍PE是合理的吗?基本面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现在白酒的PE又到了40倍,就能抄底了吗?

不,股价是交易的结果,价格总是围绕价值波动,而价格是很少正好落在合理的估值区间,各种情绪总是会干扰价格。所以即便白酒到了40倍PE,即便茅台到了2000块钱,短期仍然没有抄底的价值。因为市场总是超调,非理性的调整是难以避免的——不要说什么“只输时间不输钱”,时间就是金钱。萧楠说过,对于买企业的人来说,必然要跟企业站在一起比较久,股价在一年之内的波动都是相当随机的,涨也对,跌也对,涨20%对,跌30%也对,因为企业的价值需要通过一年一年累积才能看得出来。

我最近在反复看之前萧楠的访谈录,这种级别的大基金经理的话值得反复品味。关于宏观,萧楠还说过:我发现很多人特别喜欢思考超大级别的问题,并试图从这些超大级别的问题中获利或避险。比如人类的未来,世界的格局。说实在的,这种级别的问题,大概就是索罗斯玩得转吧,但他也有过滑铁卢。预测未来这种事情基本等同于算命,任何时候都有人算准了,但从来没有人持续能算准。推荐一本书叫《Big Money Thinks Small》,那本书会告诉你,别老是想这些大问题,要多想小问题。

所以普通人去想美债利率的变动,是非常搞笑的事情,如果美债利率的变动真的影响那么大且那么确定,那么市场的调节能力会让各类资产价格几乎一步到位。很多人把投资搞复杂了,包括很多机构也是,总想着赚宏观的钱,对于大多数人(包括机构)根本没有必要天天盯着宏观看。纯粹的宏观,在大多数情况下对投资毫无作用。张清华也说过,真正需要择时的次数,一年可能都不到一次。

但是市场还是跌了,这是不争的事实,背后是几种资金的交易心理。

以某种不是特别正规的场子为例,我的好友王总把抱团资金分三类。第一类是张坤萧楠这种,想得非常清楚,进场早,暖场引领潮流。第二类是其它大多数投资经理,看见场子暖起来后,中间进场玩的,他们以为他们理解了,其实他们也是一知半解,所以,会在里面进进出出做交易,有的也赚了不少钱,但是他们的交易其实是负贡献的。第三类是很晚才进场的二傻子,看见场子人气那么旺,自己其实也看不懂,但最终还是无脑进来跟风,他们是助推器,是韭菜,也是估值波动的地雷。这三类资金共同决定场子人气和生意,以及远处的警笛声大小和出现的时间。

每一次大跌都有第三类投机者的参与,他们的交易心理是,裤子刚脱,听到远处的警笛声响起来了,赶紧抬腿就跑;跑远了之后停下来,发现其实警笛没跟上来,场子其实没事,他们又会回去,继续到场子里面玩。

在机构主导的市场中,抱团永不眠。所谓的抱团溃散,只不过是一部分跟风资金的离场,过一段时间,它们还会换个地方继续抱团。

我的好友王总教育我:要在一个地方持续耕耘,守住一口井,争取打出水来。

另一位好友爱知君也认同此次下跌主要原因是基金抱团股的下跌引发了赎回潮,即下跌引发基金赎回,继而导致进一步下跌。

爱知君认为,下跌企稳的变量集中两处,第一,赎回的正反馈机制是否会被打破,什么时候能打破。由于基金的金主爸爸有两大来源,一是个人投资者二是机构,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目前还处于惊弓之鸟,恐慌情绪还未完全平复,稍微下跌还会引发赎回潮,要等到跌的躺平装死方到底。对于机构金主爸爸,保险,年金,财务公司等,其实也在赎回,有的还是内部风控强迫要求的。是不得不的赎回。机构看估值,只有等抱团股跌到合理甚至低于合理估值,以北向资金大幅净流入抄底为信号后(外资还是更会定价),赎回才能停止,进而企稳。所以目前还需要静待时机。

第二个变量是监管是否会救市。大跌时候小散满心期望救世主,去年股灾时候美国老百姓也是一样。但目前,救市目前可能只是一厢情愿。因为一旦救市就告诉市场是管理有问题,这大锅可不背。此外更重要的是,A股市场本来就是一个不成熟的市场,定价并不充分,仍具有一定系统性风险。犹记得当年设置熔断,竟导致更大的系统性风险,这教训还历历在目。所以监管并不会轻易出手,最多发个文敲敲边鼓,最终宁愿让市场跌到充分便宜,顺其自然,自我调节,无为而治,这才是更高明的招,叫无招胜有招。

尽管如此,目前也不必要过于悲观,指数还好,并不是太高,部分炒得过高的抱团股也还是在回吐利润,股市这个蓄水池仍然是未来资金的流入的主战之地。年初的结构性调整未必是坏事,今年的游戏才刚刚开始。​​​

除此之外,我还担心下跌引发量化指标触发,这样会加剧下跌。

最近有几件事情让我觉得心有戚戚。

第一件事是周末,一个渠道的朋友跟我说,新基金卖不出去了,上周五单日,卖得最好的卖了1亿多,其他都是几千万,还有几个产品根本没有推介给客户。这个我早有预期,之前王景的新基金据说一上午才卖了20多亿,还有几个大厂的基金也是销售惨淡,和节前火爆的场景截然不同,市场情绪的退潮太快了。

第二件事情是几个基金经理职业生涯不幸翻车。

一位是汇安的老将邹唯,好不容易在招行渠道发行了个8亿的新基金,结果建仓太快,买的又都是抱团股,这波目前净值已经被干到了0.7768,连基金公司都罕见道歉,实在是闻者伤心见者落泪。汇安还是个人系公募,没有任何背景,这一波大跌对公司渠道的伤害难以估量。

另一位运气不好的是农银汇理旗下基金经理梦圆,任职12天,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为-9.30%。进一步来看,节后以来其所管理的农银汇理医疗保健主题跌幅已接近22%。

也没必要过多苛责这两位基金经理,没有基金经理愿意看到自己管理产品大幅下跌,没人想毁掉自己的职业生涯,谁不想做出亮眼的业绩呢?每一轮牛市熊市都会有很多幸运的和倒霉的基金经理,有上面这两个倒霉的,就有幸运儿。比如袁芳其实就是非常幸运的,工银文体产业是2015年最后一天成立的,第二年开年就遇到熔断,得益于新基金的仓位比较轻,所以直接跑赢大多数产品,再加上袁芳自身实力不弱,后面几年连续跑出傲人的业绩,终于封神。你们再看下同期的周应波,看看中欧时代先锋的成立日,也是差不多的道理。真正高位接盘硬生生扛过股灾的,我知道的大概就是何帅了。所以你拉长一个基金经理的业绩看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当时的背景,不要低估,也不要过誉。

丘吉尔说:“不要浪费一次危机。”

这次大跌给广大基民上了一趟宝贵的风险教育课。从这次大跌中,我们还是应该学习到一些东西的,我简单总结几点:

1、相信均值回归的力量,没有只涨不跌的神话,从张坤到曹名长,投资永远是周期轮回。

2、规模是基金经理的敌人,规模只要一大,基金经理会非常被动,永远警惕市场上管理规模最大的那几个基金经理。

3、投资基金是会亏钱的,如果你不知道你赚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大概率会亏回去,不要把时代的贝塔当成了自己的阿尔法。

霍华德·马克斯说:“所有伟大的投资都始于令人不安的环境。”

过去两年的股市讲了两年的故事,今年开始,真的考核业绩了……

那高高的山顶上,是我逝去的青春…… ​​​​

回味了下我一月底的文章《 》,突然特别感慨。我虽然预见到了危险,却没有办法完美躲过大跌。

不说了,晚上我出去捡瓶子了,这会儿太累了需要休息,这些瓶子攒一攒卖了,又能加仓了。

现在是个大通胀的环境,废纸和瓶子都在涨价,事实证明,我捂对了。通过仔细阅读宏观经济相关的分析文章,我认为5月国内通胀将会触及年内高点,4月底前后可能是出售纸箱子和瓶子的最佳时机!

到时候,我这一堆起码能多卖5~8元。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买卖废品,盈亏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