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带基金有什么好处(论文加基金项目有什么用)

jijinwang
中不中都可以搞研究,别看太重。在英国美国的教授申请基金也只是游戏的一部分,关键还是做高水平的科研发高水平论文,没有基金做了好研究一样牛

1、论文基金资助是什么?

就是你这篇论文完成的过程中,受到了那些你主持或者参与项目的基金资助。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能否与博士论文相同?

理论上将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博士论文查重范围是其他已经毕业博士撰写的论文,不会查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时后的查重范围是基金委各类基金的数据库。

可还是建议你在提交前适当的调整一下语言,一般说来自然科学基金和博士论文的写作风格应该是略有区别的,基金讲究的是尽量凝练深刻,而博士毕业论文更偏重系统完整。换言之基金写的都太少了,很多知识点和细节信息是不需要阐述的太多的,而博士论文该更加详细些。查重方面没有任何问题。如果是将博士论文浓缩成基金,证明你已经具备扎实的工作基础,这样中的几率是相当高的,记得要在原有基础上升华一点,深挖掘一点,准能中!

3、论文挂基金项目杂志社一般都有啥要求,需要证明材料吗?

论文挂基金不需要证明材料,杂志社也一般没有要求,就是和导师商量一下,看看项目组在研项目中哪个需要论文,或者就是这篇论文内容符合哪个课题,还有需要考虑的就是如果这篇论文会有审稿费版面费什么的费用,想要从哪个课题出,就可以挂哪个课题的基金项目号。

4、自己申请的课题可以挂在论文上吗?

可以挂在论文上。一般情况下,发表的论文一定要挂上自己的相关可以。原因之一是论文如果是有各级基金资助的,更容易发表。大部分期刊都会优先录用和发表带基金的论文。

原因之二是课题结题的时候需要论文作为课题结题成果,而且越多越好,而且只有论文上标了课题名称和编号的论文才可以作为某课题的成果。

5、一个基金可以发两篇论文吗?

理论上应该是可以的。

我们有的时候申请的一些自然科学的基金,这个基金项目非常大,包含了非常多的子课题,那么每一个课题都要拿给一些学生来做,然后整体上讲的所有课题凑成一篇大的论文作为一个基金结题的一个结论,那么这些子课题的每一个都可以拿来进行论文的发表,不单单是两篇有的一个基金可以发出二三十篇文章,都是很正常的。

6、南京某高校教授三年发了300多篇IEEE论文,有多大价值?

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三年发表论文300多篇,平均三四天发表论文一篇,似乎不可思议,但不能简单粗暴地与工作效率低下挂起钩来。

300多篇论文,如果都是几万字的长篇巨制,且内容雷同,就要思考思考这种现象了。如果几百字一篇,其实不足为奇,毕竟一个教授这点水平还是有的。另外,还要看他的论文发表在什么水平的刊物上,如果发展在美国《科学》杂志,那么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如果发表在《柳叶刀》上,那么大张旗鼓地宣传表彰也无可厚非。

如果,该教授发表论文仅仅是沽名钓誉,抄袭别人的成果,口诛笔伐,理所应当。

总而言之,对待事物要理性分析,辩证思考。不能人云亦云,草率处理。

最近,南京邮电大学桂冠教受到大家的关注。主要原因是他在近三年发表了300多篇IEEE论文,算下来3-4天就发一篇。似乎超过了大家的想象。那到底怎么回事?有没有价值?我们来说道说道。

桂冠何许人也?

桂冠,1982年出生于安徽省枞阳县。南京邮电大学高层次引进人才、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特聘教授 、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双创) 、"1311人才计划"鼎山学者 、原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特别研究员 、日本华人学术交流学会(ACMC)创始人、开放计算与普适通信前沿研讨会(FOCUS)创始人之一。2006年9月起在电子科技大学硕博连读并受到电子科技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基金资助,2011年12月电子科技大学获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学位。攻读博士学位期间,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受到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奖学金资助前往日本东北大学留学,师从Fumiyuki Adachi教授(无线通信3G之父)研究第四代无线通信系统核心技术。2011月12至2014年3月,与Fumiyuki Adachi教授合作从事第五代无线通信技术的博士后研究,期间受到东北大学博士后和JSPS的博士后奖学金资助(资助率小于10%)。2014年4月至2015年10月,在日本秋田县立大学电子与信息系统系担任助理教授。2015年11月至今,在南京邮电大学担任特聘教授。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了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教育部重点项目等。主持国家自然青年基金,江苏特聘教授专项经费,日本文部省JSPS科研项目以及秋田县立大学科研启动项目;另外作为主要参与人,在研日本文部省JSPS科研项目一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两项。2014年5月和6月分别获得国际顶级会议IEEE VTC最佳学生论文奖 和国际顶级会议IEEE ICC最佳论文奖 ,2017年再次获得IEEE ICC最佳论文奖 。近几年来研究兴趣:压缩感知,超分辨雷达,无线通信,宽带信号传输技术以及自适应稀疏信号处理 。

从这分简历上来看,桂冠教授还是不错的,电子科技大学毕业,985高校,应该说基础还是不错的。2015年到南京邮电大学任教授、博导、江苏特聘教授等职务。各种名誉等身。

为什么要发这么多论文

其实很多人好奇,为什么要发这么多论文?有用吗?先谈谈为什么要发表这么多论文。

其实根本的还是各种奖励和考核。奖励是为了获得报酬,考核是为了保住各种名号。

先谈谈奖励:

根据南京邮电大学的相关规定:对于在IEEE Access这样的中科院二区SCI期刊上发表论文,教师会分两次获得奖励:第一次是属于SCI奖励,每篇奖励6000元人民币;第二次是计入教师的科研业绩点,每篇二区论文奖励500~600个科研业绩点,合6000元左右。每篇二区论文总共奖励12000元左右。桂冠发了52篇IEEE Access,IEEE TVT 21篇,按照往年的奖励标准,奖金总额应在80万左右。

80万元,什么概念?这就是百万富翁啊。谁说大学老师穷?穷是因为你没有按照学校的套路来。如果个人能力强,按照学校的规定来,**是分分钟的事情。这80万,还只是论文奖励,桂冠教授还是多个国家课题的。863计划主要参与人员。要知道863计划子项目都是几百万上千万的课题经费。所以,在奖励的刺激下,发这么多文章就可以理解了。

其次是考核:

桂冠教授有很多“桂冠”:南京邮电大学高层次引进人才、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特聘教授 、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双创) 、"1311人才计划"鼎山学者 。这些人才称号,起初都会给很多的经费,不如说特聘教授,每个学校不一样。有的高校特聘教授就是在一般教授的基础上每年再加10万后者几十万。

但是,担任这么多名号也不是白担任的,那是要出成绩的。每年也有考核。所以,为了考核,桂冠教授必须完成一定数量的论文、课题。所以,既然写一篇也是写,写十篇也是写,那就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了。

怎么写出来的?

其实,说实话,这几篇论文,又有几篇是桂冠教授亲手操刀的?我想能有十分之一就不得了了。要知道一个学者,特别是知名学者(暂且这样称呼他吧),都有一个团队,这个团队包括:老师,主要是一些青年教师,特别是刚入职的青年教师,一般愿意为大牛干活,吃不到肉,好歹可以喝到汤,有利于个人进步;学生:这些学者都是博导,这就意味着他可以带硕士、博士。这些学生都是需要论文才能毕业的。按照一般规定,这样的大牛,一年最少招生2个博士,硕士可以由3-5个。也就是一年就可以有5-7个学生。四年下来也就是同时可能有近20个学生团队。这些学生都是生力军,他们主要完成的是实验阶段的工作。写出初稿,最多就是桂冠教授修改一下。一篇文章就出来了。

加上3-5个老师。也就是说,桂冠教授团队最少同时在线的有23个左右的人。这么多人一年发100多篇文章,合到一个人一年发5篇文章就能够解决问题了。而所有的论文他都可以挂名,至于是不是他写的就不重要了。因为都是他的团队和学生。从这个角度来看,三年300篇就不是问题了。

论文有价值吗?

至于价值,就不好评论了。论文的价值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论文自身的价值。

也就是论文研究的内容的科学性,以及对于该领域内科学院研究的推动型,或者实践价值。对生产生活的指导价值。对于这方面,我们不懂,就不好下结论。

第二,论文发表后的价值

这就不是论文本身的价值了。而是对学校、对自身的价值。对自身的价值不谈。起码对学校的价值是有的。每年世界上各种大学排名。其中国际期刊论文发表数量是衡量一所高校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准。还是所谓的ESI世界学科排名。设么1%,千分之一。其衡量标准都是期刊论文。这些论文的数量,从一定程度上就提升了学校的水平。这也是为什么高校愿意奖励发表论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