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基金的正确方式_长期投资基金的正确 ***

jijinwang

投资基金的正确方式,而不是盲目跟风。投资者应该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切勿因为一时冲动而导致资金损失。在进行股票投资时,投资者者可以通过分散投资的方式降低风险,比如将资金分散到不同的股票上,这样就可以分散风险,从而提高收益。另外,投资者还可以通过定投的方方式分散投资,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投资成本。


一:长期投资基金的正确方法

如今很多人在投资基金时,选择的是一次性单笔投资。对此,理财专家认为,其实,一般中小投资者在投资基金时,更适合采取定期定额的投资策略,即“基金定投”型投资方式。
眼下,一些银行和证券机构相继启动的一系列“基金定投”投资计划,就为中小投资者开辟了这样一种新颖的投资理财渠道。
“基金定投”业务,是指客户每月投资200元以上人民币,并以100的整数倍申购某只基金,投资期限为3年或5年,客户一次申请后,每月银行自动划账的投资方式。
理财专家称,单笔投资和定期定额投资在功能上是有区别的:前者以投资为主;后者兼具储蓄与投资双重功能。
“基金定投”由于每月分散投资,风险相对较低,克服了股市变化无常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另外,还具有类似于定期储蓄的特点,即能积少成多,并平摊投资成本,降低整体风险,使投资时机的选择不像单笔投资那么重要———
单笔投资因为投资的金额较高、需选定单一时点进场,因此,适合投资经验丰富、掌握市场信息多的投资人;而定期定额类的投资一般可以不在乎进场时点,不过,需要经过一段长时间才能看出成效,最好能持续投资三年以上。
“基金定投”为什么可以平摊成本、分散风险?
专家称,这是因为这种方式是每隔一段固定时间投资,不论市场行情如何波动,都会定期买入固定金额的基金,因此在基金价格走高时买进的单位数较少,而在基金价格走低时买进的单位数较多,长期累积下来,成本及风险自然会摊低。
举例来说,若您每隔一个月投资100元于某一只开放式基金,半年下来共投资6次,总金额为600元,每次投资基金的申购价格分别为1元、0.9元、0.75元、0.85元、1.1元和1.25元,则您每次可购得的份额数将分别为100、111.1、133.3、117.6、90.9和80。
由于累计份额数为632.9,则平均成本为600÷632.9=0.948元,而投资报酬率则为(1.25×632.9-600)÷600×100%=31.85%,比起一开始即以1元的申购价格投资600元的投资报酬率25%高得多。
从上述算法中不难看出,采用“基金定投”投资基金,尤其是股票型基金,在眼下股市下跌进入低谷盘整时开始定期定额投资,不断累计单位数,待股市上涨时获利了结,其收益不仅优于指数表现,而且要比股市上涨时才开始定期定额投资的报酬要高得多。
专业人士还介绍说,一项以台湾地区加权股价指数模拟的统计显示,定期定额只要投资超过10年,亏损的几率已接近零。
长期持有和波段操作是两种都可采用的操作方法,应该有机结合,不应偏废其一个方面. 原则上,基金不宜频繁进出,白送手续费给基金公司,应该是适度长期持有 但是,长持本身是一个模糊概念,究竟多长才算”长期”? 一味强调长持,在什么情况下都坚持长持,不符合辩证法,对收益不利.例如,如果是07年 9月28日买的基金,持有到09年4月30日,已经一年又七个月,但累计净值降低了,也就是处在亏损中.应该说,到08年一季度,熊市趋势已经表现得很明显,为什么还要再”长持”而捂着不动? 视股市形势适当做波段,对收益有利,切不可排斥波段操作.当然,做波段需要一定的判断后市能力,那就需要较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了.

二:下列关于投资基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就像在沙滩上翻石块抓螃蟹,如果靠人力一块一块这样翻去查找,非常耗时耗力,但有‘帮手’帮你准确筛选就不一样了。”陈一昕是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华夏基金”)首席数据官、金融科技业务线负责人,采访中他曾这样形容华夏基金的金融科技创新项目。

目前经济高速发展给债券市场风险防控、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人工智能(AI)、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在市场中的应用日益增多。去年,陈一昕和团队于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北京地区首批试点中申报的智能排雷项目,就属于他口中的“帮手”。

谈及智能排雷项目的未来,陈一昕透露,“可能向监管提供能力的输出,这也是我们参与本次试点的一个初衷。”

因“肩负”促进中国资本市场数字化转型、完善资本市场金融科技监管机制的任务,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工作也被业界与媒体称为“证监会版‘监管沙箱’”。2021年12月30日,包括华夏基金智能排雷在内的首批项目迎来正式“入箱”的高光时刻。

2022年中秋刚过,为全面展现首批项目特点,同时也对北京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工作进行回顾、展望,北京证监局、北京市金融监管局共同组成的“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北京)专项工作组”(即“北京工作组”)与新京报贝壳财经联合推出了“独家揭秘北京首批项目”专题。

据悉,北京地区试点的第二批项目征集启动已经“在路上”,陈一昕对此非常期待。“我认为,在第二批中可以扩充一些业务场景,广泛涵盖智能投顾、数据安全共享、数据治理等资本市场业务领域,为我们这个行业解决痛点难点,建立样板。”他说道。

系统能排雷,6大维度、151个预警指标

信用市场上风险事件频发,如何才能“不踩雷”并提前发现公司主体、债券违约的风险因素,这成为固收、权益领域投资风险控制的重要工作。

当前金融科技在资管行业的应用场景,主要体现在投研、营销、风控和运营四大业务线,华夏基金此次申报项目偏向风控类。

华夏基金智能排雷项目即旨在结合信用、市场、财务、第三方等多维信息,基于AI算法对海量舆情信息进行解析、打标、去重,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度分析,关联相应公司主体,从而助力投资研究人员更高频地发现企业可能出现的风险,并通过提供预警指标和模型的系统化建设工具,实现预警信息的自动监控、推送,同时支持自动化生成预警日报,协助业务人员更加自动化、智能化进行风险排查和预警监控工作。

项目公示表披露,当前智能排雷系统主要服务对象为华夏基金内部人员。据了解,华夏基金这一项目已经完成了验收评估,处于试运行阶段。“我们也会在试运行阶段根据投研人员需求,在系统能力和AI模型上再进一步打磨,提升系统的有效性。”陈一昕介绍。

华夏基金成立于1998年,是经证监会批准成立的首批全国性基金管理公司之一,总部位于北京。截至2021年6月30日,华夏基金母公司及子公司管理资产规模超1.7万亿元,服务超1.8亿户个人投资者以及近7万户机构客户。

对于当前试运行阶段的效果,陈一昕称,这套系统是丰富金融科技创新应用,推进公司数字化转型的一次能力建设。

首先,从传统需求来看,对公告、负面舆情以及评级下调等信息和数据收集、分析、形成报告等工作,华夏基金投研人员及基金经理日复一日进行,而且每天要占用他们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现在基本上可以由系统来完成。

其次,这套系统在数据自动化处理的基础上还实现了个性化。“因为我们的项目聚合了各类数据,不仅包括投研人员平时人工采集的数据,还包含很多人工无暇顾及处理的数据。现在通过一些算法,系统进行提炼筛选,基本上实现了对于市场上主要的公开信息全方位覆盖”。陈一昕说道。

目前,华夏基金智能排雷试运行系统包括“市场”“财务”“信用”“监管”“舆情”及“关联方” 6大维度,同时系统也定义了151个细分运行指标,以自动将原始数据转化成为预警信号。

此外,系统还可用于知识沉淀,“就是把投研人员自身的一些知识沉淀在我们的系统当中。例如,投研人员自己可以通过设置,自定义一些指标模型或者预警方案。这样我们的业务经验就会留存在系统上,在实现个性化运行的同时,也沉淀了我们自己的数据资产。”陈一昕举例称。

“内部PK”选项目,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五年目标已定

北京是全国第一个开始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工作的城市,去年3月初便开启项目征集和遴选工作。“其实从最早的项目征集,我们就高度重视。”但是陈一昕和华夏基金团队却遇到一个问题,要选出最符合监管要求的金融科技项目去申报。于是,一场“内部PK”拉开帷幕。

据陈一昕介绍,其实,去年提交申请前华夏基金内部有多个创新项目在同时进行。为了选择最契合的项目,“我们在正式申报前对多个项目从科技创新的业务价值等多维度进行了大量论证,同时我们也在各个项目之间进行了一些‘内部PK’,最终是基于完善资本市场的风险预警机制、探索信息技术等方面的考虑,选择了‘智能排雷’作为我们的申报项目”。

从顶层设计就高度重视数字化转型,已经是华夏基金近年来金融科技工作的特点。“包括大股东在内,整个公司都非常支持我们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不遗余力去推动。”陈一昕口中的“大股东”指的是持有华夏基金62.20%股权的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SH.600030,下称“中信证券”)。其2020年年报曾在展望中披露,“2021年华夏基金将持续提升投研能力,着力完善产品线布局,加强优势指数产品营销,优化年金业务存量、提升增量,推动专户业务结构转型,拓展国际业务规模,持续完善金融科技生态圈,保持行业综合竞争力。”

经过多重努力,2021这一年,华夏基金项目最终“入围”证监会版“监管沙箱”。

在谈及新一代技术对资本市场、特别是基金行业影响时,陈一昕首先提到的就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我们对于数据应用是非常

实际上,深入开展大数据技术应用创新和积极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创新,已被写入《华夏基金金融科技条线“十四五”规划简要说明》六项重点发展任务之列。华夏基金也提出“通过5年的时间来打造业界领先的数字化资产管理公司,真正实现从科技推进、科技支撑到科技引领的转变”的目标。

据陈一昕介绍,当前整个华夏基金科技团队规模为400人左右。主要分为三个部门,一是金融科技部,即原来的IT部,负责核心系统的研发;二是数据中心,负责数据治理、数据管理体系以及数字化的创新;三是智能投研中心,主要是负责投资端的一些前沿性的探索。

“华夏基金持续在金融科技项目上进行投入,去年投入中超过一半是投入到新系统和新业务的研发当中,其它的(投入)是一些运维,还有云平台等方面。”陈一昕补充道。

当前华夏基金对数字化转型探索还体现在金融科技生态圈建设上。“我们在内部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建设团队的同时,还谋求对外与上下游企业共同打造良好金融科技的生态圈,例如智能排雷项目,就是我们联合京东科技集团旗下的北京同邦卓益科技有限公司,为了完善市场风险的预警机制探索AI等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而共同申报的。它已经成为我们加速数字化转型的一个重要抓手。”他举例道。

对话

新京报贝壳财经:在经历首批项目的征集、申报等工作全程后,华夏基金项目组对北京试点工作有何感悟?

陈一昕:首先,北京作为首都,在政策制度的推行上,我认为具有天然优势。资本市场各类金融机构行业主体,包括上市公司、科技企业,在北京是非常丰富的;北京也是全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最活跃的地区,另外它的科研实力雄厚;再加上比较突出的金融要素市场的聚集和辐射效应,因此北京在金融科技创新方面是具有先发和引领优势。

另外,从“内功”讲,北京从2019年开始,已经推动监管创新与风险防范的体系建设,同时促进金融科技标准化建立,并展开大量制度创新,也着手搭建了金融科技国际交流和合作的平台。

自主创新方面,北京的意识比较超前。伴随着金融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北京进行了同步保障工作,这也是我们作为金融机构感受比较深的地方。例如,在支持我们重点项目落地、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金融创新奖项等内容上,北京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和措施,从而为金融机构的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比较强大的动力。

新京报贝壳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