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炒股心态(炒股会毁了一个人心态)

jijinwang

年轻人必须远离股市,理由如下:
一、股市操作需要懂一些基础知识,年轻人很多没有相关知识,贸然冲进股市,只能做韭菜。
K线图,分析某支股票最新走势,60分钟、120分钟、240分钟、日线、周线、月线、季线、年线,不同时间的K线图反映出的信息是不同的。还有某支股票公司融资情况、利润率、资产收益率、分红情况、大股东成本等等,这些知识都是需要慢慢学习积累的。我们每做一件事情要搞清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按照这个逻辑顺序循序渐进,决不能做愣头青,稀里糊涂就冲进股市操作一番,本来想着赚别人的钱,结果自己的钱却被别人赚走了!!!
二、进去股票市场,必须有一定的本金。
绝对不要借钱或者贷款炒股!!!切记切记!!!
刚刚进去股票市场,没有经验,利用自己的闲钱小金额地投入,练练手,摸索摸索经验,赚到钱皆大欢喜,万一成为韭菜被别人收割本金都没有啦,也不至于影响生活,顶多下次金盆洗手不玩了!
但是,如果是借款炒股或者贷款炒股,心态则完全不同,那时心里想是一定要赚,必须赚,赚了才有钱还本金,因为我们心里想的是“借鸡下蛋”,但是,却忘记了有句名言“偷鸡不成蚀把米”,没有人敢保证投资是必定**的,只要是投资就必定有风险,我们能做的就是将风险控制在自己可承受的范围内!这个可承受范围就是——万一亏钱了,你的生活和心态皆不会受到很大影响!
三、股市中能持续稳定**的人凤毛麟角,进入股市90%的人是亏损的,仅有10%的人**!
这10%的人分为两种:
1、真正掌握了股市的涨跌规律,大赚小亏,但是总体来说是**的;
2、懂一些股市操作知识,只在牛市时买卖股票,熊市时持币观望,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牛市时猪都能飞,小白都能赚到钱!
所以,刚刚进去社会的小青年,还是将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上吧,提高业务技能,争取在工作上有质的提升,升职加薪才是长远之计。业余也可以学习股票市场知识,用少量资金小试牛刀,无伤大雅!

汪老先生每天晚上都会收看财经类节目。本报实习生 沈阳 摄

■口述人:汪存春 整理 本报记者 龚丹韵 实习生 沈阳

申万宏源证券公司广东路营业部,90岁高龄的股民汪存春淡定地看着屏幕上的股价显示。他家就住在附近的老式里弄,来证券营业部逛逛,是他退休后的一种生活方式。如果从解放前就亲历股市交易算起,汪存春的股龄已足够长。他自认为自己在股市赚到了些小钱,比周围的散户要好一些,问他秘诀是什么,他答,“全凭感觉”。

这位老股民的心态也特别好,从未因股票下跌而茶饭不思,每天乐呵呵地过着日子,就算经历暴跌,他也是一句“无所谓”。

有起有落,这是股市固有的存在方式,也像世事人生的起伏一样,考验着人们的心态、智慧和耐力。

我帮阿爸递单子

上世纪40年代,我阿爸在西藏路上开小店,卖小笼包子之类的小吃。附近有一家证券公司,阿爸作为生意人,又离得近,就喜欢去那儿炒股。那个时候,交易所报价靠经理拿着话筒喊。如果想要买股票,还要到柜台前递单子。人不多,都是附近居民,不太排队。我还年轻,是跟着阿爸去交易所玩的,具体股票的事情不太懂,只知道阿爸很喜欢买一只股,叫新光内衣,是一家制造衬衫的企业。印象深,是因为原来我家附近弄堂里,正好有一家新光内衣厂。阿爸买,我就在一边看。

那时候,阿爸赚得不多,也不亏,波动好像不大。偶尔,他会让我帮忙去柜台递单子。后来西藏路14号附近,有一家证券公司,“八·一三”淞沪抗战后,日本人打进来了,但这家证券公司还开着,阿爸照样去买股。具体买什么,我不太清楚。那时候我亲妈过世,后妈与阿爸刚结婚,我和家里的关系比较生疏。直到上海解放后,证券交易取消,阿爸才不炒股,但我不知道他的股票后来是怎样处理的。

开户曾有高门槛

我第一次自己买股,是上世纪90年代。那时候,我从文具店退休,在家里没事干。股民要开户,早先必须5万元以上,一般人开不了户。买股票,还要夜里排队填单子,排队一晚上才能轮到自己。一张单子1元钱。后来开户金额慢慢降到2万元。

有一次,我听隔壁邻居说,八仙桥菜场楼上的证券公司营业部,几千元就可以开户,于是就和邻居一起去。上海那时候有8只老股票,简称“上海老八股”(编者注:指上海申华电工、上海豫园旅游商会、上海飞乐、上海真空电子器件、浙江凤凰化工、上海飞乐音响、上海爱使电子设备、上海延中实业八家公司的股票。)每一只股票,十几元左右,我一口气买了申华几百股,小赚而已。之后,行情好时我天天去证券公司,行情不好就不去。套住了也不紧张,股市嘛,总归要跌跌涨涨。当时证券公司营业部已经有屏幕了,电脑开始出现,但我不会用。

八仙桥营业部关掉后,我改去金陵路附近的兴业证券公司。那时候矿业股都在猛涨,我就买西部矿业,价位才几元,买了几千股。这只股票我做得比较多,一直在买进卖出。看它涨到60元左右,最后又跌到十几元。兴业公司后来屏幕没了,我就去附近的君安,君安搬掉后就到现在的万国。

2007年,沪指6000点高位后下跌,我套得很深,但没有吃不下睡不着。股票就是这样,我心态很平,还一边跌一边慢慢买一点,买的股票后来也套牢了。

凭感觉看新闻炒股

上几周5000点往下走时,很多新股民套牢。我没有,毕竟入市早,20多年从没出来过,有点经验。5000点左右时,我能赚两三倍,现在往下跌,顶多赚得少些,离跌到肉里还早呢。心不急。

和周围人比,我赚得稍微好点。有人问我炒股秘诀,我说完全凭感觉,没什么精细的分析。我不会电脑,看不来K 线图,看不懂财报,连股票机都不会用。每次就去营业部看大屏幕的报价,熟悉的股票天天看,当然就知道涨跌了。比如,最近看中一只很熟悉的股票,我清楚它的历史价位,到过15元。现在8元左右买进,自己感觉10元以上可以陆续卖了,打算到15元就卖光。

这几天,我还买了1万股申能,买之后它跌了几毛,无所谓。只考虑几天的涨跌是炒不好股的。有时候股票买进就是要吃套,关键是你相信它最终会涨吗,相信会涨,就一直买,跌一点再买一点。相反,最近我另外看好的几只股票一直在涨,我反而有点不敢下手。

我至今还是比较喜欢矿业股,现手头大多是建筑板块、汽车板块的股票。我给自己定下规矩,只买20元以下的。我还想买军工股。9月份国家领导人要阅兵,军工股这几个月不涨,下几个月也会涨。今年春节时,我看到农业方面有新政策,就买了相关的农业股,买进卖出小赚了几千元。根据新闻买股,这是我的经验之谈。

电视里的财经分析我也看,但我从来不相信那些荐股的人。他们推荐的股票,已经涨得不错,讲完再涨一点,马上就会回落。人家抄底的时候才不会说出来,就怕我们跟着一起买。所以我仅把他们的话作为参考而已。

20年来,我赚得最多的时候就是最近,从2000点拉到5000点时,以前的股票都涨上来了。我亏得最多的时候,是2000点那段时间,大家都在亏,我也不去证券公司,就坐在弄堂里和邻居聊天。

基本把股市当银行

退休后,我一个人在家寂寞,就经常去证券公司营业厅,行情不好时打瞌睡、聊天,行情不错时就顺便赚点小钱。营业部里都是老邻居。有些人要抢电脑位,这个风气很不好,有人一直占着位子不肯走,别人要用电脑进行交割时还要打招呼。还是我这样好,不会用电脑,就让邻居帮忙交割。

我的乐趣主要就是炒股票。早上起来,先去浙江路小花园走走,9点左右去证券公司。中饭有时候回家吃,有时候在外面随便买点面包粽子。浙江路上有很多小店。也有几次里弄送饭上门,日子过得蛮自由。下午3点回家后,我爱听半导体里的戏曲评弹,看老娘舅、柏万青的节目。晚上9点多就睏觉了。偶尔睏觉前,想想明天是买进还是卖出。

我从来没想过要靠股票赚大钱。退休工资每个月3000元左右,存够几万,就去买股票。家里留有万把块,子女让我存银行,我都放股市里了。我存折里现在有1万多元,不考虑太多,平时生活足够用。真要急用,股市里的钱也是可以拿出来的。可以说,我基本把股市当银行。

有一阵,我想卖掉一些股票,给家里买几根金条,但子女说不用,不如我自己放在股市**。我看他们不热心,就算了。

最近一阵的股市,按我的经验判断,底部起来总要有一阵子,慢慢等吧。我一点都不焦虑。每天吃吃睏睏,日脚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