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保险电销怎么样(平安保险电销好做吗)

jijinwang
我说下我购买平安保险退保的艰难之路。
我经常接到卖保险电话,2017年平安保险有个电销客服多次给我打电话,我想也不贵,一个月900多,缴10年,保15年左右,我也就买了。过了一段时间后客服又来电话,说给我保险升级,说一个月1800左右,可以保更多,我就没同意。2020年10月左右,我个人缺钱,就想着把之前买的一些保险都退了,虽然有些损失但起码能救急。于是客服给我个新方案,说可以把我之前缴纳的保费中的33000申请贷款出来,一年利息基本在5左右,如果退保损失比这大,我一想也是,就同意了[捂脸]于是每个月要支付2780左右平安贷款和900多的保费。前面还不觉得压力多大,到了今年上海疫情,一下子就感觉压力大增,员工工资、自己的各种贷款、信用卡,感觉马上就要崩盘了…
于是我于4月初就联系平安,我要把两个保险全部退保,一开始客服也是各种劝住,说我已经交了6万多保费,退保只能拿到5万左右。我现在的情况我自己知道,非常危险了,最后我坚决退保,客服告诉我,退保可以,需要线下到上海门店退保!瞬间我石化了,我去,这不是要我找死嘛,全上海都封控了,叫我去线下退保…后面我就打了很多次平安投诉电话,有个小领导给我回了电话,说我可以在平安金管家的app上申请,好吧,我就开始下载app,登录在线客服。在电话客服的指导下,输入一键连桂圆,然后说各种认证,最后是排队。这个排队特别有意思,你永远也排不到你[打脸],我经常是从早上9点一直排到中午他们休息,有时能提前你前面还有一人,结果这一人能给你排4个小时,最后提示你要下下一个时间段再排队…
就这样我操作了几天还是没排上,好吧,再电话平安客服,还是一样的流程,还是一样的结果,就是不说不退,反正就是你要排队。周一开始我又开始操作了,结果下边电话客服指导输入一键连桂圆,没成功,再试,又没成功…最后发现他们线上改关键字了,现在叫(一键找桂圆),[打脸][打脸][打脸],心里那个气呀,我这贷款都过期了,着急上火厉害,平安还是叫你各种吃桂圆[发怒]
打12378也没有一次成功过,打平安投诉电话也没有成功过,不知道我还能不能撑到活着的那天

曾经给寿险行业带来巨大想象空间的电销渠道,如今已经显示出颓势。近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2016年寿险电话营销行业发展形势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虽然寿险电销业保费规模在增长,在增速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且机构数量正在不断减少。

根据该报告,2016年,寿险公司电销渠道共实现规模保费收入165亿元,同比增长16%,在寿险公司整体规模保费中的占比尚不足0.5%。与此同时,行业集中度过高,平安人寿一家独大,大多数公司市场份额有限;从事寿险电销业务的公司数量不断减少等问题也让寿险电销看起来前景黯淡。

在互联网保险高速发展和“移动化、专业化、社交化、场景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电销模式的局限性正逐渐暴露。电销如何转型,寻找新的行业增长点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寿险电销规模保费仅165亿元,占比不足0.5%

作为继个险、银保等传统渠道之后,保险行业销售渠道创新的先驱,电销渠道曾被寄予厚望,尤其是对于很多中小险企而言,然而现实却并不尽如人意。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2016年寿险电话营销行业发展形势分析报告》,2016年,我国寿险电销行业实现规模保费165亿元,较2015年增长16%,这远低于同期行业平均增速——同期,人身险公司共实现规模保费收入34491.95亿元,同比增长高达42.63%——电销渠道规模保费在人身险行业全部保费收入中的占比也低的可怜,不足0.5%。

寿险电销渠道的表现也远逊于财险电销渠道。有数据显示,2016年前三季度,财产险公司累计实现电话销售财险保费收入就已经达到了694.62亿元。

对此,专业人士分析称,这主要是因为财险以及寿险性质相差较大,财险产品,尤其是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的车险是刚需产品,且产品形态比较简单,适合通过电话销售;而寿险是非刚需产品,且产品形态比较复杂,不利于通过电话进行销售。

寿险公司开展电销业务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建机构,一种是与其他机构合作。数据显示,合作机构保费的增速要略高于自建机构:前者是21%,后者是15%。

2.仅剩29家寿险公司经营电销业务,预计未来会有更多公司退出

保费规模增速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或许还不算最坏的消息,更坏的消息是经营电销渠道的公司已经开始减少。《报告》显示,2011年至2014年,开展电销业务的寿险公司数量呈阶梯式增长趋势,在2014年达到峰值后逐年下滑。截至2016年12月,国内寿险电销市场共有29家公司开展电话销售业务,较2015年末减少3家。

从各公司来看,与上年同期相比,63%的公司电销业务规模保费呈现增长态势,但也有部分公司在负增长,预估在未来几年,保费规模占比较少的中小公司也将逐步退出电销市场。

3.平安人寿电销渠道市场份额高达42%,中国人寿仅其十分之一

从具体公司的市场表现来看,不同公司之间差异巨大,且市场集中度较高。数据显示,全年保费收入来自经营电销业务的32家人身险公司,前5家公司占据了市场76%的份额,其中平安一家公司市场份额就高达42%。中国人寿在这方面的表现要远逊于平安人寿,全年电销渠道保费收入仅7.9亿元,相当于后者的十分之一,在全部公司中的排名也只是第6位。

中小寿险公司在电销渠道倾注的心力普遍高于大型寿险公司,电销渠道保费收入排名前十的险企中,大多数都为中小型寿险公司,其中,招商信诺、大都会人寿和阳光人寿的保费规模均在10亿元以上。

4.中资公司占据主导,市场份额具有绝对优势

虽然合资寿险公司在电销方面投入颇多,但整体来看,中资公司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在2016经营过电销业务的32家寿险公司中,中资公司19家,外资公司13家。2016年,中资公司规模保费125亿,占比76%,外资公司规模保费40亿,占比24%。

与此同时,中资公司保费增速超外资公司,中资公司规模保费2016年较2015年提升17%,外资公司规模保费2016年较2015年提升14%。

5.意外险成为主力险种

相对于银保渠道,电销渠道销售最多的一向都是保障型产品,但是伴随行业业务结构调整的深化,电销渠道的业务结构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意外险取代寿险成为电销渠道保费收入最高的险种。

数据显示,2016年寿险电销产品结构较2015年有明显调整,意外险以61亿元的规模保费替代人寿保险成为电销渠道的主力险种,占电销渠道总保费的37%。人寿保险全年实现保费56亿元,落后意外险成为第二大险种。健康险实现保费39亿元,较上年增长77%。此外,年金保险实现保费近9亿元,占电销渠道总保费的5%。

6.销售人力达到7.6万人,同比增速为7%,年度脱落率为16%

在规模保费保持正增长的同时,寿险电销渠道的人力也呈现正增长。2016年末,寿险电销行业销售人力达7.6万人,较年初增长7%。行业整体年度脱落率为16%,较2015年降低1.3个百分点。各公司间差异较大,安邦人寿等8家公司优于行业水平,华汇人寿等24家公司较行业整体水平差距较大。

7.行业人均产能有所下滑,高产能集中在外资公司

2016年,行业整体月人均产能为1.62万元,较2015年下滑14%。在开展电销业务的公司中,月人均产能在1-2万元的公司最多,占比近37%;月人均产能在2-3万元的有9家,占比28%;此外,月人均产能在1万元以下的公司有7家,占比22%;月人均产能在3万元以上的有4家,占比13%。

从各公司来看,人均产能前十名有七家为外资公司,其中,招商信诺人寿、瑞泰人寿和大都会人寿三家公司人均产能均在3万元以上。

8.继续率仅有三家达到80%以上

继续率指标方面,65%的公司较2015年有所提升。其中,以同方全球为代表的3家公司继续率指标在80%以上,7家公司继续率指标在70%-80%之间,9家公司继续率指标在60%以下,剩余13家公司继续率指标在60%-70%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