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票基金赚的是什么(基金赚十个点是什么意思)

jijinwang
【6:43】
【地方规划纷纷出炉 “数字化”“智能化”成关键词】2021年,城市建设成为数字化转型的主阵地之一。“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建设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成为重要内容。查阅各地区“十四五”发展规划,“数字化”以及“智能化”的发展目标被置于关键地位。(上海证券报)
【6:45】
【资本市场“看门人” “走神”“装睡”需付出沉重代价】专家认为,在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中介机构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司法机关近期公布的多个案例具有很强警示意义——作为证券市场“看门人”,中介机构“走神”“装睡”要付沉重代价。(中国证券报)
【6:47】
【公私募积极备战 新增“弹药”瞄准新基建等领域】跨年之际,公募产品发行热情有增无减,不少机构抢搭今年发行的“末班车”,一大波顶流基金经理正在积极备战2022年的发行“开门红”。私募方面,百亿私募巨头源乐晟、盘京投资、相聚资本等也将在2022年初密集发行新产品。新基金发行将带来充足的“弹药”。有基金机构认为,2022年的市场结构将更加均衡,预计行业轮动带来的超额收益更加显著,新基建、新能源、半导体、大众消费品以及部分医药细分板块值得关注。(中国证券报)
【6:49】
【私募看好跨年消费行情】近期A股市场持续缩量调整,前期人气赛道品种普遍表现不佳。以白酒为代表的消费类行业,12月29日出现显著调整。来自多家一线私募的最新策略研判观点显示,尽管短期股指表现不尽如人意,但多数机构依然看好大消费板块。(中国证券报)
【6:51】
【抢做“亏本生意” 超低票据利率折射信贷冲量众生相】近期票据利率大幅走低,1个月、2个月、3个月国股银票转贴现利率一度分别降至0.0061%、0.0066%、0.007%。业内人士分析,票据“零利率”是阶段性供需失衡的产物,背后深层次原因可能是银行既要满足信贷投放要求,又要在储备项目不足情况下将贷款后置至明年初,导致银行依靠票据“冲量”。跨年之后,随着年初信贷投放力度加大,票据利率料逐步回归常态水平。(中国证券报)
【6:53】
【产业融合加速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应用】近年来,多国推进政策法规研究、技术标准体系建立,鼓励自动驾驶汽车的技术研发和道路测试,加强安全监管,推动了自动驾驶行业发展。百度谷歌特斯拉等科技巨头和传统车企正在加速布局汽车自动驾驶领域,交通智能化时代正在到来。(中国证券报)
【6:55】
【年内交易所“点名”30家A股公司股价严重异动,个人投资者交投“最积极”】涨跌幅异常剧烈的股票往往吸引着大量个人投资者。梳理发现,年内A股有30家上市公司被交易所“点名”,并发布股价严重异动公告。个人投资者成了被“点名”上市公司股票的主力买家,异动期间累计买入该类股票金额占比大多高于70%。其中,10家上市公司的个人投资者买入金额占比高达90%以上。(证券日报)
【6:59】
鄂尔多斯盆地新增千万吨油气生产基地】12月29日,中国石油发布消息,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长庆油田陇东油区,生产油气当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长庆油田计划在“十四五”期间投入800亿元,确保陇东区域成为长庆油田6000万吨之上新的增长极。(央视)
【7:03】
【2022年国际金价走势或依旧震荡】至12月14日,黄金价格今年已经下跌超过6%。世界黄金协会预计,2022年黄金市场将保持动荡态势。高水平通货膨胀可能持续,市场可能频繁出现回调、上涨。(经济参考报)
【7:05】
【退市新规“满周岁” 年内退市公司数量超往年】退市新规发布将满一周年。数据显示,截至发稿,自去年12月31日退市新规正式发布以来,2021年度共有23家公司退市,创历年新高。74家公司被交易所实施退市风险预警。专家表示,退市新规实施一年来,A股市场经营不善的企业加速清退,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进一步保护,投资环境不断改善,我国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机制也得以优化,金融与实体经济间的良性循环正在稳步进行。(经济参考报)

Cattle and Sheep in a Stormy Landscape,Paulus Pott

文/金融事业部

理财投资成“雷场”,很多投资者跑到银行避雷。

不错,银行自营理财的风险级别在同类型的产品中确实比较低。

但世界上万事没有一定,不是所有带有银行名头的资产都和银行真有关。比如,前两年就有许多宣称投资标的为银行承兑汇票的票据基金。

据21世纪财经报道,上海华领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华领公司”)的35亿基金逾期,基金对外宣称的投资标的为银行票据及相应的收益权。

这么安全的“银行票据”资产 为什么集中违约?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示,华领公司已经备案的64只产品中,有39只为票据类产品。这次被曝光逾期的,是“华领泽银稳健系列票据分级私募基金”与“华领定制系列银行承兑汇票分级私募基金”两只基金,总规模合计约35亿人民币。

这部分产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上市公司投资的。

2019年3月19日,中原内配公告,其投资的“华领定制 5 号银行承兑汇票分级私募基金”(下称“华领5号”)的投资终止日由之前的2019年3月5日调整为2019年11月7日;同时,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由 7.60%/年调整为 10.00%/年。


同一份公告中,中原内配宣布其投资的其他票据类资产也出现了重大违规情形,可能出现风险。

对应的产品为上海良卓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良卓资产”)发行的 “良卓资产银通 2 号票据投资私募基金(下称“银通 2 号”)”与“良卓资产稳健致远票据投资私募基金(下称“稳健致远”)”产品,累计规模1.1亿元。

截止2019年7月26日,银通2号及稳健致远两款产品未兑付与未到期的总规模合计尚有1.09亿元。

同样受票据基金影响的上市公司还有四方达。

截至2019年4月8日,四方达公告,投资的票据类资产尚有4900万元本金及相关预期收益未按约定兑付,四方达已申请诉讼与资产保存。而对应的产品正是良卓资产发行的稳健致远产品。


中原内配和四方达在理财投资这事上栽在了同一个坑里,跌倒的姿势都一样。同一家公司,同一个产品。

这两家上市公司都在公告中表示,其认购的票据私募产品在运营过程中突发重大事件,涉嫌未按合同约定用途使用受托资金,出现重大违规情形,可能存在重大风险。

正常来说,票据类资产的风险相对其他的私募资产来说是较小的,因为票据是随时可以贴现的,尤其是银行承兑汇票。

华领公司与良卓资产,都宣称自己产品的底层标的是银行承兑汇票,为什么会出现集中违约?

票据基金 只是看上去很美?

据21财经报道,华领公司曾称,其发行的票据基金之所以展期,是由于受资管新规的影响,产品托管方恒泰证券停止执行华领公司兑付划款指令,而恒泰证券随即予以否认。

上述报道的准确性尚且不论,但是作为产品托管方,因为资管新规的影响就停止执行划款指令,这种现象出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这有悖托管方“按照资产管理人的要求,及时办理清算、交割事宜”的义务。

而且,即使监管插手,也不会做出阻碍产品正常清算的指令或举动。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我们先看下票据基金是什么。

票据基金其实并没有严格的定义,业内泛指投资标的主要为银行承兑汇票及其相关收益权的私募基金。

通过百度查询票据基金,给出的含义千篇一律:

“票据基金是金融公司与银行合作,以企业持有的高安全性银行承兑汇票作为贴现、托收或质押借款等作为基金的投资主体。具有风险低零、收益稳定、期限灵活的特点。”

也有特别的,这里面的“金融公司”可能会直接换成某家公司的名字。

对于票据基金的盈利模式,基本上会做出如下的说明:

“银行将已贴现的票据以约定利率转让给信托公司,由信托公司对票据进行包装设计之后,以基金的形式发行,让投资者进行投资。”

“票据理财产品主要是以银行承兑汇票为基本资产,这些产品主要是与银行的信用挂钩,风险性相对比较小。”

最后总结为:“在众多的投资理财产品中,票据理财是风险最小的一种,但收益比较高。”


看上去很美,很安全。但是在业内人士看来,以上说法没有靠得住的。

有位长期做大宗贸易的企业主很疑惑,“我每年使用的银行承兑汇票少说也有二十亿规模,转让背书、贴现都做过,但是贴现费率也就在4‰一个月,折合年化成本也就不到5%,这样是怎么实现年化8%-10%的收益的?”

一位信托的朋友则是一头雾水,“信托从来就没有受让、贴现和托管银行承兑汇票的资质,也就是说,信托公司做不了任何关于银行承兑汇票的业务。这些所谓的转让给信托公司、再让信托公司包装从何谈起?”

一位银行的朋友更直接,“已经贴现的票据?如果是持票人贴现,贴现后哪里还有票据,那就直接是现金了!如果是持票银行去贴现,这种交易没办法出现在银行间市场之外,只能去同业贴现,而且最高的交易成本也不会超过贷款利率。票据交易需要资质,他们到底有没有资质,到底是在交易什么?”

这种“风险最小,但是收益比较高”的产品,从投资逻辑上说,居然就不存在!额滴那个天哪!

打着银行的旗号,票据基金到底投什么?

票据基金其实是投资票据收益权,实质还是债权的一种,放款依据就是企业所持有的票据。

常见的票据就是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两种,其中商业承兑汇票是由企业承诺兑付,实质与供应链金融中常见的应收账款融资极其相似,所以市面上多见的票据基金都是宣称投资于信用度更强的银行承兑汇票。

诚然,真正投资银行承兑汇票,确实风险低、流动性高,但是对应的收益也比较低。而且在银行承兑汇票的交易流程中,除了企业直接的背书转让,贴现、托收等可以产生手续费用的环节都只能由银行完成,信托没有办法插一手。



银行承兑汇票的交易手续费收入,绝大部分就是银票的贴息收入,如上文中大宗商品行业的朋友所提及,银票持有者的贴息成本折合起来顶格年化5%,如何承担动辄年化10%的投资者收益?

直接持票肯定达不到,剩下的只有前两年“疯玩”的银票套利。

银票套利其实是某些经营规模大、信用记录佳的企业,通过在银行频繁的质押理财开具银票、贴现出现金,拿到了现金,再用现金继续进行购买理财质押、开具银票、贴现出现金的重复手法套利,灵活高效地瞄准银行间市场的利差,确实存在达到年化15%以上高收益的可能。

这种套利行为对企业的实力、以及企业对银行和银行间市场的熟悉程度有相当严格的要求,一般只有千亿级别的龙头企业有这个资格和能力。

更重要的是,2019年上半年,银保监会副主席王兆星曾公开支出,对于个别由于票据贴现、结构性存款和同业拆借利差进行套利的行为会加强检查,并进行严格问责和处罚。目前,银票套利行为近乎绝迹。



常规的银票交易收益低,收益高的银票套利被严管,那么,市场上如此大规模的高收益票据基金到期投资的是什么?

细思极恐。冷汗下来了。

风险和收益永远是相对应的,虽然未必低收益的产品就一定有较低的风险,但是高收益往往意味着投资者面对着较高的风险。这次被曝违约的是35个亿,但是仍然存续的票据基金还有多少?

事前打着银行的名头宣称绝对安全,事后宣称融资方涉嫌未按合同约定用途使用受托资金而导致出险,这样的“双面”资产,到底还有多少?

想想就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