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涨跌顺序怎么计算?

jijinwang

基金涨跌顺序怎么计算呢?一般来说,基金涨跌顺序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牛市行情,第二阶段是震荡市行情,第三阶段是熊市行情。那么,如何判断当前前市场是牛市还是熊市呢?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判断。首先,从估值角度来看,目前a股市场整体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位,上证证综指、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为12.8倍、13.5倍、14.8倍,均处于历史中位数以下。


一:基金涨跌是怎么计算的

不完全是这样,但与你想的出入不大。主要是基金当日之各类成本及费用要扣除:   基金单位净值,就是基金净资产除以基金份额,是指每个营业日根据基金所投资证券市场收盘价所计算出的基金总资产价值,扣除基金当日之各类成本及费用后,所得到的就是该基金当日之资产净值。除以基金当日所发生在外的单位总数,就是每单位基金净值。    单位基金资产净值=(总资产-总负债)/基金单位总数   基金净值是由基金公司和托管银行各自单独计算的,每天计算出来之后会互相核对一下,正常情况下不可能出错。净值计算的公式为:基金资产份额净值=(总资产-总负债)/基金份额总数。由于所有信息都不会被披露,所以个人投资者无法计算。

二:基金涨跌百分比怎么计算的

计算公式:(当前最新成交价(或收盘价)-开盘参考价)÷开盘参考价×100%
一般情况: 开盘参考价=前一交易日收盘价
除权息日: 开盘参考价=除权后的参考价
当前交易日最新成交价(或收盘价)与前一交易日收盘价相比较所产生的数值,这个数值一般用百分比表示。在中国股市对涨跌停作出限制,因此有“涨跌停板”的说法。当日最新成交价比前一交易日收盘价高为正,当日最新成交价比前一交易日收盘价低为负。
涨跌幅度不仅在不同的股票市场中不同,而且即使在同一市场上,也会因时间的不同而不同。一般而言,涨跌幅度取决于股市行情以及其背后的政治经济状况。
往往在大变动的时代,涨跌幅度大得无法控制,要么表现为市场过度的虚假的繁荣,要么表现为股票市场的大崩溃。在这两种情形下,涨跌幅度事实上是无法控制、无法确定的和远离最优水平的。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涨跌幅
基金的涨跌幅是按照百分比表示的,其实就是所谓的“期间收益率”。
期间收益率%=(终值-初值)/初值
一般基金里面的收益率的终值就是收盘后那个基金净值,或者是当下最新净值。而初值是上一个交易日的基金净值。比如今天的净值是1.5,昨天的净值是1.4,那么收益率=(1.5-1.4)/1.4=7.14%
看到收益率百分比先分辨这个收益率是何种期间的,如果看的是每天净值的更新,则收益率就是和上一个交易日相比的,有一些收益率是标明的,比如最近1个月,最近3个月,某一年度等等,这时候的终值和初值就发生变化了。
日涨跌幅 = (当日基金净值 - 上一个交易日基金净值)/上一个交易日基金净值
例:当日基金净值1.1035 上一个交易日基金净值1.0892
日涨幅 = (1.1035-1.0892)/1.0892 = 1.3129%
若:当日基金净值1.1035 上一个交易日基金净值1.1228
日跌幅 = (1.1035-1.1228)/1.1228 = -1.7189%
同理:周涨跌幅 = (周最后一个交易日基金净值 - 周第一个交易日基金净值)/周第一个交易日基金净值
当天收盘后算下手里所有股票债券的市值除以昨天的市值就是了
**************
场内交易是指通过证券交易所进行的股票买卖活动。证券交易所是设有固定场地、备有各种服务设施(如行情板、电视屏幕、电子计算机、电话、电传等),配备了必要的管理和服务人员,集中进行股票和其他证券买卖的场所。
场外交易(outside dealing ):指不在二级市场进行的交易。
 大盘一般指上证综合指数。
小盘的定义是流通市值在a股平均流通市值以下的股票。 一般流通股本在1个亿以上的个股称为大盘股;5000万至1个亿的个股称为中盘股;不到5000万规模的称为小盘股。
收盘通常指交易日里最后一笔买卖成交价格。

三:基金日涨跌怎么计算

前几天刚写完”上半年的潜力冠军基金“,就有粉丝来问我”这些基金今年有潜力翻倍吗?!“

看来还是有不少人中了”翻倍基“的毒啊,这些人大部分是冲着炒赛道、炒主题的心态进场的,预期的一年收益率目标:

30%算低了,50%勉强满意,1年翻1倍最好!

但是,一年内翻倍的基金真的那么好找吗?

为了满足离谱粉丝的离谱要求,这就扒一扒过去的翻倍基金,看能不能掌握到翻倍基金的暴富规律!

历年翻倍的基金有哪些?

从基金历史上看,基本上每一年都有涨幅很高的基金,大多数年份都会有翻倍基金杀出来。

在一些大年里,比如2019-2021年这轮结构性牛市,冠军基金的涨幅甚至能做到远超100%。

看上去买基金似乎真的能够让人暴富,一年一倍不是梦!

但关键是要怎么抓住翻倍基呢?

我把这些基金以及过去的历史行情都捋了一遍,发现它们翻倍,有这3大规律:行业板块补涨、小盘行情、核心资产。

那么,我们是不是用好这几招规律,就能揪出每年的翻倍基金黑马呢?

基金翻倍暴涨,有规律可循?

下面我就一个一个给你掰扯清楚:

补涨的行业,有潜力翻倍吗?

A股的牛熊非常鲜明,但这往往是从后视镜的角度往回看而得出的结论。

现实情况是,我们并没有办法在牛市刚刚启动的时候就进场,大多数人都是半路进场的。

一个大牛市,需要所有板块都涨才叫牛市,但各个板块并不会约好了一起涨,而是有先有后。

所以在牛市走到一半的时候进场,还是有机会挑到一些还没有启动的行业,坐等收益。

PS:通俗的理解,补涨的就是牛市里之前没涨起来的板块,后期猛涨了起来。

例如2013年,牛市还没有显现。

在这一年里,创业板抢跑,率先加速往上冲。与此同时,大金融板块却是跌的

进入2014年,牛市已经开始了,很多板块先后发力上涨,你方唱罢我登场。

大金融板块姗姗来迟,在四季度迎来一波大的行情,非银金融、银行、房地产暴力拉升,一个季度内的涨幅就把大金融板块送上神坛,摘得年度涨幅桂冠。重仓金融板块的【工银金融地产混合A】也因此实现收益翻倍。

这么看来,似乎2014年大金融走的是补涨行情啊!

到了2015年,补涨这个逻辑似乎也是成立的。

过去一年比较趴窝的创业板在2015年一度要涨上天。

这一溜儿看下来,补涨似乎是一个正确率很高的逻辑。

但接下来就是打脸的时刻。

按照前2年轮流补涨的规律,既然创业板在2015年这么猛,到了2016年又被打趴了,而且大盘股已经提前启动了,这不正好是抄底创业板的信号么?

暴富的机会来了,冲!

但不好意思,2017年创业板继续跌,甚至跟大盘拉开了超过30+%的差距。自信补涨能成的投资者瞬间被打脸。

想抄底暴富的人,被连抄了2年的家!

由此可见,补涨这一招并不是永远有效的。你学废了吗?

牛市买中小盘,可以搏翻倍神话吗?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一轮牛市里面,小盘股的涨幅往往会超过大盘股。小盘股市值小,弹性比较强,适合A股散户的炒股习惯。

在2013-2015年这轮牛熊周期里,以中证1000为代表的小盘股在牛市当中大幅跑赢以沪深300为代表的大盘股。

而持仓风格偏小盘的【中邮战略新兴产业混合】也因此收益暴涨,在2015年创下了107.81%的涨幅记录,一战成名。

在这个周期里,牛市中小盘股孕育翻倍基的说法似乎得到了印证。

但是,在最近的这轮牛市,也就是2019年-2021年初,小盘股却不是市场上最靓的仔,部分时间段里甚至是被大盘碾压的存在。

所以我劝各位,牛市里放下对小盘股的执念,它并不一定能让你收益翻倍。

坚持"核心资产“信仰,能等来翻倍吗?

曾经,A股是个以小为美、炒作至上的市场。在小盘股的神话破灭之后,基金经理的审美登场了。

在2017年,贵州茅台、格力、美的之类的大盘蓝筹股开始获得市场的认可,买了这类“漂亮50”资产的基金在这一年里实现了最高的涨幅。

在随后几年的行情中,“核心资产”的队伍不断壮大,逐渐引入各行各业的龙头企业。基金也陆续交出了令人信服的业绩表现,证明了“核心资产”的价值。

从2017年到2021年初,对“核心资产”的追捧持续了4年多的时间,基本上信仰已经形成了。但凡路演,不讲价值投资者,就是基金圈里的ZZ不正确,甚至连基金都发不出去。

那是不是采用“价值投资”方式的基金经理就比较容易翻倍呢?

事实证明,打脸会迟到,但不会缺席。2021年春节之后,所谓的“核心资产”就这么崩盘了,盘了,了......

曾经强调优质成长股、企业竞争力、护城河、巴菲特式价值投资、长期持有的张坤、刘彦春、王宗合、曲扬们,一个个都跌落了神坛,业绩至今没有回到之前的高点。

显然,要想靠筛选出重仓核心大盘蓝筹股的基金,选出翻倍潜力的基金这一招并不靠谱。

后来,这股妖风,又吹到了”专精特新“,信徒转移阵地,再次杠起高端制造的信仰大旗!

什么”科技自主创新“”攻克卡脖子技术难关“”能源转型的时代机遇“等等口号,一浪又一浪地冲击着信徒们的肾上腺素!

新半军,会是新的拥抱核心资产的信仰吗?不知道,这只能交给时间了。

还是得提个醒,激情过后,要时不时回头看看历史啊。

总结

说了这么多,无非就是想说,翻倍基金唯一的规律就是没有规律。

无论是买补涨的板块、小盘股,还是买“核心资产”,都不能保证基金有翻倍的命。

没有上车过翻倍基的基友,不要对自己的投资能力有不切实际的幻想,适当降低对投资回报预期(那我降低到年化收益率50%可以了吧)。

而恰好买中翻倍基金的基友们,也应该意识到这里面有很多运气的成分,不要被一次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妄图再次复制翻倍的奇迹。

与其寄希望于找到翻倍基金这种稀有品种,不如踏踏实实地做好组合的均衡配置,在市场的起伏之间,也许你能更加从容地收获一份长期稳定的业绩回报。

与其靠运气找翻倍基,不如进群学习大佬的投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