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德集团为什么倒闭?

jijinwang

南德集团为什么倒闭的这么快?原因有三点:第一,没有好的产品,第二,管理混乱,第三,资金链断裂。其实德国企业倒闭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他们太会赚**了。我们知道德国是一个发达国家,他们的工业水平非常高,所以他们的制造业非常发达,这也是他们能够成为世界第一的原因。但是德国人的生活习惯却让人难以接受,因为他们喜欢喝酒,尤其是啤酒,而且他们的酒量也非常大,一般人根本喝不过他们。

一、为什么是德国引起工业革命?

优质答案1:

德国工业革命晚于英、法、美,这主要因为德国政治上长期分裂,以及16世纪以来农奴制的再版和连绵不断的战争,造成国内经济一直处于落后状态。直到19世纪30年代,才真正踏上工业革命的道路。但在最初20年,德国工业革命进展缓慢。1848年革命后,德国工业革命才蓬勃开展起来。到60年代末,工厂制度已在各先进工业区占了主导地位。1871年普法战争后,国家实现了统一,并从法国手里获得大量土地、资源和赔款。这些都大大增强了德国的政治经济实力,进一步加速了工业革命的进程。到70年代末,德国工业革命完成。
长期政治分裂使德国无力开拓海外殖民地,工业革命所需资金主要来自国内的掠夺,主要方式是在进行农奴制改革时向农民索取赎金。据统计,仅易北河以东地区的容克就掠夺农民赎金10亿马克。贵族地主们除利用这笔赎金把原来的封建庄园逐步改造为容克-资产阶级农场外,还投资于工业。除少数人上升为富农外,赎免了封建义务的农民绝大多数走向破产,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德国还成立投资银行和股份公司,引导资金流入工业领域。德国工业落后及工业利润丰厚也吸引英国、荷兰、比利时等国向德国投资。
国家分裂使德国工业革命面临的市场问题特别尖锐,这个问题通过关税同盟的建立得以缓解。后来,又相继成立中德和南德关税同盟。1834年,这几个关税同盟联合组成德意志关税同盟。农奴的解放也扩大了国内市场。
在德国工业革命中,以铁路建筑为中心的交通运输业革命处于领先地位。19世纪30年代中期,工业革命刚刚起步,德国的第一条铁路——富尔特-纽伦堡铁路便建成通车了。从40年代起,铁路建筑业迅速发展,到1872年就超过了法国和英国。德国还大力修公路,开运河,建港口,发展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带动了其他工业部门的变革,促使德国工业发展的重心较早地从轻工业转向重工业。这与当时德国的政治形势和军国主义传统也有密切关系。普鲁士正大力推行“铁血政策”,政府大量订购军事物资,鼓励军火生产,刺激了重工业的发展。由于较早实现了工业重心的转移,德国迅速建立起雄厚的工业基础,保证了其他行业技术改造所需要的物资及装备能够得到及时而充足地供应,从而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全面发展,这成为德国工业革命的一个显著特点。
国家政权积极干预是德国工业革命的另一突出特点。德国各邦政府充分发挥了国家政权干预经济的作用,大力推进工业革命。其主要措施有:实行高关税政策;兴办国营企业,资助私营企业,派遣官员出国考察,学习先进经验;招聘外国工程技术人员,组织科学研究团体,及时介绍国外新技术和科研新成果等。

优质答案2:

1.国家统一的完成,开辟了统一的国内市场.2.普法战争后法国50亿法郎的赔款,为德国增加了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资金.3.得自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的矿藏,为工业发展补充了重要的资源.4.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德国更易于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

二、江阴市华西村为什么能成为中国第一村?

在当时那个年代,吴仁宝带领的华西村在艰难中发展,当改革开放时,已成为小有名气的村办集体,国家扶持领头人给力,否则再怎么扶持也发展不起来,如当时南德集团,健力宝集团,南德牟老身陷囹圄,南德集团破产,李经纬让位,导致健力宝集团破产,没有一个英明带头人什么也没用,现年多少商界大佬出自牟老门下

三、在喜马拉雅山脉挖出一条通道,我国西部地区气候将受什么影响?

优质答案1:

炸开喜马拉雅山,这个听起来天方夜谭的想法,其实并不新鲜。上世纪九十年代,这个问题在学界和社会上,曾一度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许多重量级人物都参与了进来。

比如前内地首富,南德集团董事长牟其中,就是当时闹腾得最厉害的一个,大有要做当代愚公的样子。1997年,牟其中语出惊人,声称要给喜马拉雅山脉炸开一道口子,让印度洋上的暖湿气流飘过青藏高原,把贫瘠干旱的大西北,变成名副其实的塞上江南。

不得不说,这个想法实在有些大胆,工程量更是浩大。差不多就相当于给太平洋加盖子,给月球装电梯。所以如果是一般人这样讲也就算了,估计不会有多少人正经当回事,大家顶多只是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图个乐呵。

但是这话乃是从牟其中的嘴里蹦出来的,那这个意义就多少有些不同了。要知道,牟其中这个人可不简单,其不仅仅是当时内地有名的富豪,更是一个“奇迹”创造者。这个靠着300元起家,最终跻身顶级富豪的商界传奇,生涯曾有过多次将天方夜谭变为现实的经历。

比如在1989年,牟其中抓住苏联大厦将倾的时机,靠几百箱火车皮的罐头、皮革、袜子等轻工业产品,从苏联换回来4架图-154客机,获利近亿元。靠着“罐头换飞机”这一壮举,牟其中当时在国内一鸣惊人。此外,牟其中还曾与俄罗斯航天公司合作,搞过卫星发射的项目,多少有点马斯克的样子。虽说项目最终半路搁浅,但是期间在国内还是颇有影响力的。

不夸张的讲,当时的牟其中就是国内的顶流,谈笑间便能引发全国性的的关注与讨论,堪称那个时代的热点制造机。如果是放到今天,牟其中绝对能成为一个网红企业家,常年霸占热搜。

另外,牟其中作为最早一批下海经商的人,是当时内地商界当之无愧的前辈先驱,地位颇高。

很明显,牟其中的名人效应在当时乃是非常广泛的。所以,当他说要炸开喜马拉雅山脉的时候,不屑一顾的人便少了许多。

当然了,炸开喜马拉雅山脉之所以在当年能够火热,除开牟其中本身自带的名人效应以外,其本身所具备的话题性也不能忽略。不然牟其中这些人,也不会拿来炒。

众所周知,我国西北地区常年都被干旱所困扰,因为降水量稀少,导致气候干旱,土地沙化,放眼望去,尽是荒漠戈壁,黄沙漫天。恶劣的生存环境,限制了这些地方的发展,地区经济落后,百姓生活贫苦。

没办法,我国的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中间又有群山阻隔。那些来自大洋之上的湿润气流,根本就过不来。所以在西北地区的上空,水汽是极其匮乏的,降雨量自然也就很低了。

相比之下,像南亚大陆这些地方,雨量就相当的充沛。比如和咱们仅仅是一山之隔的尼泊尔和印度,常年四季如春,雨水不停。这些地方不仅气候宜人,植被茂盛,而且还是相当的适合发展农业,整个就是一副江南景象。这主要是因为南亚大陆的地势较为平缓,离海洋较近,印度洋上的暖湿气流可以轻松抵达。

看到景色秀丽,四季如春的南亚风光,许多人都很羡慕,想着要是能把印度洋的暖湿气流给引到大西北来就好了。然而,想要印度洋的暖流去往大西北,喜马拉雅山脉就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这座平均海拔超过6000米的山脉,就像一堵巨大的城墙,将印度洋的水汽给阻隔在外,使其无法到达我国境内。

于是乎,炸开喜马拉雅山脉的想法便应运而生!

其具体的设想是用炸药给炸开喜马拉雅山脉炸开一道数十公里宽,深约两千米的口子,从而形成一个通道。如此一来,印度洋上的暖湿汽流,便可以顺着这个低海拔的水汽通道,飘向我国内陆,一直飘往大西北。水汽来了,降雨自然也就来了。

很明显,这个想法并不是完全的天方夜谭,相比于给太平洋加盖子和给月球装电梯,要靠谱得多,毕竟多少还是有一些依据。再加上这又是从牟其中这样一些有名望的人口中说出来,说服力无疑又要增加不少,所以当时推崇这一想法的大有人在,很多人都想将其变为现实,甚至连电影都忍不住跑来蹭热度。

比如在电影《不见不散》中,主演葛优便讲了这么一段台词:

如果我们把喜马拉雅山炸开一道,甭多了,50多公里宽的口子,世界屋脊还留着,把印度洋的暖风引到我们这里来。试想一下,那我们美丽的青藏高原从此摘掉落后的帽子不算,还得变出多少个鱼米之乡?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炸开喜马拉雅山脉的想法是好的,但就是有些不切实际。

首先你得搞清楚,这个工程操作起来的难度有多大。要知道喜马拉雅山脉乃是当今世界上最雄伟的一座山脉,不仅长度超过了2000公里,连宽度也是动辄数百公里,哪怕是最窄的地方,也能有着200公里的宽度。

很显然,挖开喜马拉雅山脉并不是凿一堵墙那么简单。哪怕是只挖一个五十公里宽的口子,如果算上那200公里的纵深,那就得是需要在一个面积达1000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施工,将这块区域的平均海拔至少降低两千米。这样的工程量,需要的人力物力,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

另外,喜马拉雅山脉乃是高海拔地区,气候严寒不说,动辄还会下大雪,刮大风。在气候条件如此恶劣的环境下,无论是施工人员还是施工设备,都很难正常的开展工作。

当然了,这个困难也不能说完全不能客服,毕竟“基建狂魔”的名头摆在那里。不要说给喜马拉雅山脉开口子,就算是给太平洋加盖子,我也不怀疑。但问题是,即便“基建狂魔”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在喜马拉雅山脉上成功开出水汽通道,能不能把水汽送到大西北,那都还得两说。

一般来讲,暖湿空气所处的海拔越高,内部含有的水汽就会越少。因为气流中的水汽在向上爬升的时候,会因为气温降低而遇冷凝结,最终化成雨水落下来,无法继续前进。这个过程在气象学中被称为“脱水”。

根据科学研究显示,对于一般的暖湿汽流,“脱水”高度不会超过两千米;即便偶有含水汽较多的高层云,“脱水”高度也是4000米以下。

换句话,4000米的高度,乃是印度洋暖湿汽流的通过的高度极限。这意味着,即便喜马拉雅山脉上这个口子的海拔,必须要在4000米以下,而且是越低越好。无形之中,又加大了工程量。

然而这还不算完,因为在喜马拉山脉和大西北之间,还有着青藏高原、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等一众高原山脉的阻隔。也就是印度洋汽流在通过喜马拉雅山脉之后,还要面临着这些拦路虎。如果气流想要少“脱水”,水汽通道便需要一直延伸,那这些阻碍的海拔都得跟着降低。这个工程难度,可不比给喜马拉雅山脉开口子小多少。

更为关键的是,即便是气流最后能成功来到大西北,估计也剩不下多少水了。因为随着水汽通道的延伸,暖湿气流中的水汽依旧会有损耗。

以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为例,其作为喜马拉雅山脉上的天然水汽通道,全长504千米。印度洋的水汽可以通过峡谷一路向北,在青藏高原上打造出江南美景。然而,随着路程的加长,暖湿气流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小,最终止步于藏东南,连青藏高原都没翻过去,更不要说去往大西北了。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让下沉气流降雨。你得知道,大西北的海拔是比较低,远不如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所以印度洋上气流来到大西北,需要经历一个爬升再下沉的阶段。

前面我们提到过,气流爬升会“脱水”形成降雨,气流下沉则是不易降雨。也就是说,即便是我们成功让水汽来到了大西北,很可能也无法增加当地的降雨量,更不要说改变气候环境了。

最后就是一个生态环境的问题了。众所周知,改造自然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可能会带来隐患。如果我们就这样把印度洋上的暖流引过来,改变了西部的气候。伴随而来的必定是积雪融化,降水增加。

届时大西北的气候能不能改变我不知道,下游平原上的洪灾估计是跑不了了。如果仅仅是为了打造一个塞上江南,便让东部变为泽国,那多少有些得不偿失。

所以,总的来说,炸开喜马拉雅山脉这个想法,有些过于的天马行空。虽说听起来挺不错,但是具体操作起来却有着诸多的问题。至少就目前的科技能力来说,是不现实的。

优质答案2:

不得不说条友的想象力十分丰富和大胆,前有关于藏水入疆的“红旗河”以自流的方式形成河套平原至乌鲁木齐的绿色长廊,后有引流北疆之水支援塔里木河改造塔克拉玛干沙漠,还有在喜马拉雅山脉打开一个口子使西南季风能够深入我国西部地区。

提起“胡焕庸线”我们知道,这是一条北起黑龙江黑河市、南至云南省腾冲市的呈东北——西南走向的虚拟线,它由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首次提出,作为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也是我国东西部地区发展水平的“分水岭”,并且这条线几乎与我国的400毫米等降水线重合。

从该线两侧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气候状况等分析来看,线的西北部占据了约64%的国土面积,但人口总数却不到全国总数的6%,而线的东南地区则仅靠着36%的国土面积养活了约94.1%的人口,而导致线的两侧人口密度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根本原因是气候因素,由于干旱缺水限制了人们正常生存,造成人口不断南迁。

河西走廊和广袤的西域曾经是我国古代重要的丝绸之路,那里不仅商道繁荣,还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但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西北干旱缺水等极为恶劣的生态环境制约了地区间的可持续发展,导致西域众多古国逐渐衰落甚至消失。如果将喜马拉雅山脉挖出一条通道,使得印度洋水汽能够深入到我国广大的西部地区,这无疑将会使西部干旱地区重新焕发生机。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因为仅仅只是打通喜马拉雅山脉是远远不够的,毕竟北边还有平均海拔在4000米左右的青藏高原及其边缘众多大致呈东西走向高耸的山脉,这无疑也对印度洋暖湿气流有着巨大的阻挡作用,总不能把青藏地区全部挖开吧。如果是这样,这该是有多反自然啊!而且如此大的土石方量,无论是工期还是资金投入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而且,青藏高原作为世界的屋脊,并非完全坐落在我国境内,它还包括了中亚、南亚等国家的部分或全部地区,是一个地缘关系较为复杂的地区。我想,如果贸然在这个地区“打洞”无疑是在无端的制造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