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基金项目怎么申请(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申请难度)

jijinwang
国家自科基金项目评审的感触:前期成果
连续评审了几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有青年的也有面上的,感触颇多。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和讨论。
    早些时候,看到一位朋友的发帖,说基金申请书的撰写是“开卷考试”,非常赞同这个说法。其实不仅仅是开卷,甚至连考试时间也是不受限制的。当然,也没有类似于答辩的质询环节。因此,申请书的创作者身份不太好认定。这就要求基金评阅人在考察申请书的创新性、先进性、可行性等内容的同时,有必要详细考察项目主持人的前期基础、前期积累,以及这些材料与申请书的关联性。
    强调主持人的前期成果而不是强调参与人的前期成果的原因在于,①90%以上的青年基金和面上项目在执行过程中,都是主持人带着几个研究生在做;②多数单位对科研项目的考核是负责人责任制,对论文的考核是第一作者占贡献的70%,第二作者占贡献的20%。当然,导师是第一作者,本人是第二作者的文章,贡献占比应该提高至50%以上。有些申请书咋一看有很多支撑材料,仔细一看与主持人关系不大,明显是临时拼凑的。
    对于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除外)的申请,主持人的前期积累还包括主持和参与的项目、申请专利等。有些主持人从来没有主持过国家级、省部级、市局级、校级等各级别的任何项目,参与的也不多。现在作为主持人申请国自然,似乎有点难以让人信服。
    拥有自己的科研课题是每一位科研人员的愿望,科研工作也需要长期、持续、不懈的努力才能前进。由于基金资助有比例要求,因此,在评阅申请书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的基础上,项目应该给那些实实在在劳动、长期默默耕耘的人们。

1、在校研究生创业需要办理什么手续?

申请大学生创业基金,可以租到便宜的场地,创业孵化园。

2、如何申请课题?

  1、怎样选择课题

  课题的选择不是空想出来的,自己主观想什么样的课题好,什么课题能被评上。这是押宝式的选题,很难评上。

  申报课题应有三个条件:

  第一,你对申报的课题已经开始或正在研究的课题,应有前期成果。我们在评审时是先看申报者是否有前期成果。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条件。

  除了自己的前期成果外,还应了解国内对这个领域的研究情况。如华中师范大学农村问题研究基地,把国内发表的有关农村问题的文章全部收集起来,然后把这些文章按内容分成几类,掌握这些情况,对申报这个领域的课题非常有利。

  第二,对申报的课题有实地调查的资料,或总结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资料。也就是说,申报的课题要有特点,没有实地调查的资料就没有特点,如湖北省一个单位申报的一个课题:《山区乡镇政权建设研究》,他们除调查了湖北省山区的情况外,又调查了四川、湖南、江西等省的山区的乡镇政府情况,有这些实际资料,谁也拿不到,只有这个单位才能拿到,这就说明有特点,必须批。西北师范大学王宗礼申报的《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政治意识研究),他把西北牧民的政治观念、意识资料情况掌握了,就评上了。此外,广东中山大学及一些教学科研单位有关“珠江三角洲”各个方面的研究;江苏省的教学科研单位关于“苏南模式”的研究等课题都容易被评上。

  这些都说明,申报课题,要有实际调查。到实际中去,有实际调查的资料才能申报出你所报课题的特点,否则你的课题就不能打动人。

  第三,申报的课题要符合“课题指南”的要求。当然不是说,我们申报课题,要用“课题指南”题目作为课题,而是 说,申报的课题要符合“课题指南”的范围。

  全国社科基金是每年制定一次指南,教育部的课题是每个五年规划,委托各学科学者制定五年规划的咨询报告,提出五年内各学科应研究的主要问题。

  为什么必须符合“课题指南”的要求呢?因为“课题指南”所提出的题目都是当前需要研究的基础理论问题和现实中的重要问题。特别是重点课题是国家急需研究的问题。如我们政治学科提出的“行政体制改革”问题,因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行过几次行政机构改革,但哪次也不彻底,原因是没有正确的符合国情的行政体制改革的理论做指导。

  所以我们申报的项目一定要不脱离指南,不是说必须和指南上的一模一样,但也要围绕指南来选题。

  2、课题论证

  课题论证非常重要,论证好坏是决定你能不能被评上的前提条件。因为同样课题申报者有几家甚至几十家,哪个能评上,哪些评不上,主要看论证。

  怎样论证?我们看论证的主要几点:

  第一,你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

  第二,你所研究的课题,主要解决什么问题;

  第三,解决主要问题的难点是什么,怎样解决,如何突破;

  第四,前期成果。

  所以在论证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周到,能让评委很清晰地知道你这个课题所要解决的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表明你可以解决。

  3、课题组成员

  课题组成员的材料是衡量课题组成员的水平能否完成课题任务。有过这种情况,课题组只有申报者一个人,或者成员水平不高而被拿掉。

  为什么对课题组成员这样重视?因为当前的课题研究应当是集体研究,一个人或两三个人,很难研究出精品的。只有大家合作,互相讨论,发挥集体智慧才能出精品。如我们组织几位博士研究符合中国国情的公共管理理论。经过初步合作讨论,都觉得收获很大。一个人单独研究是不行的。我们曾经碰到过这种情况,论证得非常好,课题组成员仅一两个人被拿掉的。

  课题组成员要很好地搭配。

  第一,研究实际问题的课题,成员中除理论工作者外,应包括一些实际部门的工作人员,这样便于调查。

  第二,研究基础理论的课题,成员中应有这方面造诣较高的教授,还要有从事这领域理论研究的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学者。

  最后,讲一下教师的课题观念问题。我们要树立课题观念。我是经常到国内一些学校去,遇到很多教师同我交谈,主要谈他们现在做什么课题。有的是国家、教育部或省、市被评上的课题,多数是在从事自己学科领域自立的课题,无论问哪位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他们都有课题,课题观念很强。

  我希望,我们文科教师要增强课题观念。把课题研究作为一项重要职责,这对有国家、教育部或省、市课题的教师完成课题是必要的;对没有课题的教师,应自立课题,这对今后申报课题是重要的。

  同时,还应认识到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是提高我们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教学质量、指导研究生所需要的。如果教师自己没有进行过课题研究,怎么会指导好研究生?因此,我衷心希望我们文科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增强课题观念,多拿课题,多做课题,根据课题进行研究,推动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发展。

申报课题应有三个条件:

第一,你对申报的课题已经开始或正在研究的课题,应有前期成果。我们在评审时是先看申报者是否有前期成果。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条件。

除了自己的前期成果外,还应了解国内对这个领域的研究情况。如华中师范大学农村问题研究基地,把国内发表的有关农村问题的文章全部收集起来,然后把这些文章按内容分成几类,掌握这些情况,对申报这个领域的课题非常有利。

第二,对申报的课题有实地调查的资料,或总结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资料。也就是说,申报的课题要有特点,没有实地调查的资料就没有特点,如湖北省一个单位申报的一个课题:《山区乡镇政权建设研究》,他们除调查了湖北省山区的情况外,又调查了四川、湖南、江西等省的山区的乡镇政府情况,有这些实际资料,谁也拿不到,只有这个单位才能拿到,这就说明有特点,必须批。西北师范大学王宗礼申报的《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政治意识研究),他把西北牧民的政治观念、意识资料情况掌握了,就评上了。此外,广东中山大学及一些教学科研单位有关“珠江三角洲”各个方面的研究;江苏省的教学科研单位关于“苏南模式”的研究等课题都容易被评上。

这些都说明,申报课题,要有实际调查。到实际中去,有实际调查的资料才能申报出你所报课题的特点,否则你的课题就不能打动人。

第三,申报的课题要符合“课题指南”的要求。当然不是说,我们申报课题,要用“课题指南”题目作为课题,而是 说,申报的课题要符合“课题指南”的范围。

3、研究生导师的项目从哪里来的?

研究生导师分为两类,一类是做学术研究的,这种一般很少做企业项目,平时在实验室研究理论或者做实验。另外一种就是接企业项目的,既提高自己学生技术能力又能将知识应用到技术实践中。那导师怎么拿项目呢,还是分两种,一种是国家课题,老师组织学生进行申请,国家划拨经费,另一种是企业直接找上门或者老师直接承包企业项目,有的导师自己就可以开公司或者入股某些公司。因为好些导师带的研究生都是研究技术的,他们富于理论确缺乏实践,整好导师就给了他们锻炼机会,只需要给他们一些生活补贴即可,双赢。因为这样企业的用人成本就比较低,所以更喜欢将项目外包给学校导师了。

硕士研究生导师的项目来源有大学自己设的;相关厅(局)及教育厅(局)来源的所谓厅局级课题;省市科委、国家教委及相关部委来源的所谓省部级课题;还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来源的国家级课题等等。当然,除了以上的纵向来源的课题外,还有横向来源的各种合作项目。

4、自然基金初审审什么?

主要是审计资格。

自然基金的初审主要是审申请人相应的资格,比方说有没有符合相应的年龄青年,自然基金要求,必须在35岁以下,如果超过年龄就是不符合资质。申请人有没有同时申请两个自然进行合体,如果同时申请的话,那么是作为无效。这些资质都是在初审过程中需要审核的。

自然基金形式初审查要点:

一、申请人及成员资格

1.面上项目申请人未获批面上项目

2.面上项目申请人未在连续两年申报面上项目且未获批

3.高级职称申请人未超项

4.申请人是中级职称硕士有推荐函,在职博士有导师同意函,在站博后承诺函等

5.青年基金申请人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