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季报中的公允价值是什么(基金公允价值是什么意思)

jijinwang
【单季赚2000亿,巴菲特翻身了?】
伯克希尔哈撒韦披露三季报,单季录得300亿净利,同比增长82%,可谓“扬眉吐气”。细看一下,却不是那么回事。
会计准则关于金融资产计量方法中有一种叫“公允价值法”,它用市场价格来计算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有些又将这种账面价值的波动计入当期利润。换句话说,即便你啥也没做,只要组合中的股价涨了,你的“利润”就来了。
伯克希尔就是这种情况,单是苹果这一支重仓股的上涨,三季度就给它贡献了200亿美元的收益。而运营利润同比下滑26亿美元,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巴菲特一直告诫投资人要忽略伯克希尔的净利润,而更该关注运营利润和“穿透利润”,不无道理。它长期持有大量会计意义上以“公允价值”计价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导致会计意义上的利润在季度间波动巨大。从这个角度看,伯克希尔挺像券商股。
从另一角度看,老巴的告诫也挺没道理。虽然对长期主义者而言,公允价值一点儿也不公允,对短期交易者而言,它却最公允,因为它是可以立刻变现的价格。把“公允价值”改作“公允价格”,这种计量方法就毫无争议了。
在手拿锤子的人眼里,满世界都是钉子。不同的角度,决定不同的态度。这份对巴菲特而言五味杂陈的三季报,在更多人眼中漂亮得很。之所以漂亮,也不在于它本身,打个狐假虎威的比方:老巴的财报是狐狸,背后的老虎才是决定性的,它的名字叫“牛市”。
(中泰资管基金业务部总经理 中泰星元灵活配置混合基金经理姜诚)
以上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后果自担。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有风险,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者投资基金时应认真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请投资者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

估值和净值相差较大?

估值和净值的区别在于它们二者的概念、性质不同:

基金估值是按照公允价格对基金资产和负债的价值进行计算、评估,好确定基金资产净值和基金份额净值。

而基金净值分为单位净值和累计净值,其中单位净值是每份基金单位的净资产价值,也就是将当前的基金总净资产除以基金总份额后所得;累计净值则是基金最新净值与成立以来的分红业绩之和。

偏股型基金和债券基金每天都会有一个估值和净值。比如某只基金持有50只股票,那么基金公司或平台就会根据这50只股票的实时价格来预估出基金的净值,而这就是估值。但实际上只有等到股票收盘后,基金公司才能计算出准确的净值,而这就是基金净值。它一般是在晚上八点后才公布的。

所以估算的数据并不真的就代表是净值,它只是一个参考。像有时就会出现估值涨得多,而净值涨的少,或者估涨净跌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基金的持仓是随时变化的,但估值却是根据季报的持仓来计算的,所以就会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从而存在差异。

什么叫商誉减值?

商誉减值简单点说就是高价收购的企业在整体运行之中呈现的价值缩小了,所以存在商誉减值。可能这样说并不好理解。举个例子可能能够更好的理解,如果到市场中购买一件衣服,价格是多少呢?是5000元。可以理解为这件衣服现在市场的标价就是5000元,任何人来购买都是5000元。但是到批发市场一看,一模一样的衣服,也是一个牌子的,批发价格3000元,整个批发市场的价格都是3000元。这中间存在着中间价差,怎么算呢?就算作为了商誉。

如果去理解一家上市公司的商誉呢?就是一家上市公司收购了一家公司,这家公司市场的估值为10亿元,但是注册资本以及固定资产、实际资产才达1亿元,那么就存在9亿的商誉。换句话说就是按照市场的估值进行着的收购,并不是按照实际的固定资产价值、实际的价值进行的收购,差值部分被上市公司财务作为了商誉。

理解了商誉,那么如何理解商誉减值呢?

了解商誉减值就需要理解,上市公司收购的上市企业并不是一定能够**的,可能还存在亏损以及估值的下降,如果估值下降了,那么对于商誉来说就是极大的影响。比如,一家上市公司收购的公司,估值在2018年间减少了10亿,那么上市公司的商誉减值是多少呢?就是10亿。因为估值、运行等情况存在着较大变故,所以每一年、每一季商誉也会存在变化,在这种变化之下,就存在着商誉减值。而对于大幅商誉减值的情况也是存在着股价的风险,涉及到的是整体的上市公司估值。对于高商誉减值预期的上市公司,年报期间还是当规避就规避。

作者不易,多多点赞,十分感谢!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要了解下什么是商誉。商誉形成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并购活动中,收购方为了取得被收购方的控制权,支付给被收购方股东的投资款超过享受被并购方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金额,确认为商誉。商誉只存在于合并财务报表中,不存在任何一方的个别财务报表中。

商誉初始计量的金额是基于收购时点的盈利预测、合适的折现率等计算出来的包含商誉的资产组的折现价值,以及运用资产基础法评估的净资产公允价值来确认的。如果收购完成后,达不到收购时盈利预测的数字,就会产生商誉减值。


我们拿4月26日公告的《2018年度业务快报修正》的金盾股份来说,查看该公司2017年度财报,发现确认了对“中强科技”的商誉余额为934,622,970.60元,商誉减值准备为9,534,469.80元,账面价值为925,088,500.80 元。存在减值的原因是中强科技在2017年未能实现业绩承诺。中强科技利润业绩承诺的内容主要包括:扣非后净利润不低于3,500.00万元、 7,000.00万元、 9,450.00万元、 12,757.50万元、 17,222.63万元,而实际2017年中强科技事项的净利润只有25,240,613.63元,未能实现业绩承诺,计提了商誉减值。另外,在2018年度业务快报修正报告中指出,由于受到军改的影响,尚未招投标,未来的销售订单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导致资产评估机构直接建议商誉价值简减值到零。

所以说,实际发生时,经营业绩达不到收购时评估资产组价值的指标要求,就会出现商誉减值,甚至直接减值到零。

基金业绩报告中的股票公允价值是什么意思

市场上公认的价值,一般股票是高度流通的,所以通常是指股票的流通价格。

什么是账面价值、公允价值、计税价值

账面价值就是企业是以什么价值入账的公允价值就是新准则中所提到的,我的理解就是如果这个东西你现在拿出来公开进行市场交易,他所能换取的价值计税价值就是税法上认定的你这个东西的价值,并且按照这个为依据来纳税。你所说到的题之所以用账面价值而不用计税价值,是因为此处是外购的产品,应当做进项税转出,而不是销项税。如果你领用的企业自己生产的产品,就应当用300*17%了。这里的差异是由于增值税的进项和销项的不同所引起的。我说明白了吗因为所领用的产品是“外购”的,其对应的进项税额是:240×17%,只将这部分进项税额转出就行了。也就是说在此之前已抵扣的相应进项税额就这些。如果领用的产品是“自产”的,那就要用计税价格乘以税率了,因为这种情况下是“视同销售”,计税价格相当于销售价格。账面价值是指不含税金额、公允价值是指市场价或公共价公平价、计税价值是指含税金额。应交税金=不含税金额(销售收入)*税率公允价值是熟悉市场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和自愿的情况下所确定的价格,或无关联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一项资产可以被买卖或者一项负债可以被清偿的成交价格。通俗的说是双方的成交价。 账面价值是指账面余额扣除累计折旧和资产减值准备后的净值。 两者的区别在于账面价值反映在企业内部,公允价值反映在企业外。

公允值是什么?

定义: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简单的说,就是市场价值。

公众认可的价值,或者由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价值。

不是帐面价值,也不是合同价值。公允价值(Fair

Value)亦称公允市价、公允价格。熟悉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所确定的价格,或无关联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一项资产可以被买卖的成交价格。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1995年颁布的IAS

NO.32《金融工具:披露和列报》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反映的是现值,本质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的评价,是市场而不是其它主体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