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区分场内基金和股票(场内基金和股票的区别)

jijinwang
买基金的诀窍,99.9%的基民都不知道,今天,老牧童就为你揭开基金经理都不会告诉你的秘密,希望给所有股市、基市小白一些帮助。
一、基金,分场内基金和场外基金,主要有以下几点区别
1、购买渠道不同:”场“是指证券交易所,场内基金需要开证券账户,和股票账户一样,在交易软件上交易。而大家比较熟悉的某宝、银行、以及基金公司的官网上等等这些都是场外渠道。
2、交易机制不同:场外基金的申购和赎回主要是和基金公司在做交易,而场内基金买卖份额是投资者之间的交易,就和股票一样,A需要购买,而B愿意卖,才能促成交易。
3、交易的时效性:场外基金,同一只基金,一天只有一个价格,上午10点买的和下午2点买的都是一样的,都是3点闭市价格。而场内交易,价格是实时的,买入的时间点不同,价格也不同。
4、交易手续费以及管理费:场内基金管理费每年0.5%,而场外的基金管理费需要1.5%。另外没有申购赎回费,很多人做基金也做短线,最好就在场内,同时也没有印花税。而场外的短线要卖出需要比较高额的赎回费。
5、没有限购:场外基金有时候会限购,例如春节期间基金火爆的时候,很多场外基金会限购。而场内基金直接场内买就行了。
6:品种多样性:场内基金不管是新能源、光伏、白酒、还是银行、芯片、有色等等,各行各业行业指数基金都相比场外基金更丰富。例如,你看好美股港股,但是你又没有港美股的账号,也完全可以通过配置纳指ETF、恒指ETF来达到资产配置的目的。亦或者是你在大宗商品的牛市之年,看好黄金、原油等等,但是又不懂期货,也不要紧,这些品种的ETF场内基金里都有。
所以,综上所述,场内基金相对场外基金会有很好的便捷性,品种更丰富,同时手续费更低,更有灵活性。但是有利就有弊,对基民的操作要求也就相对较高。
很多明星基金经理的基金,都能在场内购买,例如飞飞的兴全、醒哥的富国,所以能在场内买就尽量在场内购买,而不是去场外多交一些手续费。
当然,例如你是坤坤的粉丝,想购买他的基金,那就需要到场外,因为他的基金没在场内发行。
二:如何选择基金
选基金就是在选基金经理,买基金就是把资金交给专业人士保管,那么最重要的肯定就是基金经理的水平。所以挑选基金经理尤为重要,记住以下几个原则:
1、基金经理不能太年轻,管理这只基金不能少于5年。太年轻没有经验,没有经历过一轮牛熊的很难判断出他的水平高低,牛市里猪都能起飞。所以我们需要选择常年业绩都保持很好的基金经理,只有这样才是他的实力体现。
2、看历史收益数据,一个靠谱的基金经理近五年的收益率能在所有的基金经理里面排名前20%,同时近两年的收益数据能排到前30%,长期能保持年化收益率在15%以上。
3、不买特别火的基金经理,因为特别火的基金体量巨大,例如年初坤坤的基金,近5年来基金涨幅榜第一的,因为他重仓了白酒,但是未来白酒还能保持去年那样的势头吗?很难,你现在去买,很大可能就是去接盘。而且爆款基金因为资金体量巨大,业绩也会受影响,同时爆款基金的团队也会被其他基金公司挖墙脚,人员的变化对基金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所以要挑选规模适中,5-100亿之间是比较适中的,1亿以下的不要看,有清盘的可能,超过100亿的,体量臃肿,船大难掉头,灵活性就不够强。
4、投资风格,好的基金经理有不少,但是他是否适合你,能成为你的好基友,价值观相投也是很重要的,例如你喜欢价值投资,而他正好也是这一类,那么就是你的菜,就很契合了。
5、最后就是看基金公司,基金经理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背后团队的投研能力能够非常强且稳定,对于基金经理的操作和判断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那么牧童也把一些长期跟踪关注和熟知的老牌基金经理老司机分享一下
1、傅老总:当过老师,也在投行研究所呆过,干过券商资管和公募,投资经验超过20年,妥妥的投资界老油条。
2、朱少帅:也就是前面提到的醒哥,是业内连续管理单一产品时间最长的、收益率最高的基金经理,在基圈,像他这样专一、深情的是难得的。
3、周尉文:不管管的是什么产品,都能业绩长虹,的的确确是个牛人,一直坚持好行业,好公司,好价格三个最朴素的投资原则。
4、曹名长:23年从业经验,拿奖拿到手软的一个,也是最多的一个。在两家基金公司,管理不同的产品,都拿了大满贯,坚定的价值投资者。
这些都是基金圈里经历过牛熊和时间洗礼,长期都能保持稳定水平的老司机,投资路上山高路险,风大雨大,于老司机同行,至少可以规避掉路上很多的风险。

你认识基金的类别吗?

可以按照指数买股票吗?这一问题一听就很不内行了。

题主考虑的问题是购买指数基金手续费昂贵,呃……确实,如果频繁交易的话,场外基金交易费用确实昂贵,这里包括4个费用,以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连接A为例,申购费(0.1%),赎回费(7天内赎回一般为1.5%,7天到30天0.5%,30天到180天0.25%,180天以上免费),管理费(每年0.5%),托管费(每年0.1%)。

短期操作,管理费和托管费暂且不算,7天内操作一次申购费和赎回费就高达1.6%。

这么一算,我们按照指数的比例去购买,账户资金多,基本可以达到万一以下,买卖各一次也就是万二。

呃……那你可能不懂股票的交易收费了,股票交易是存在很多类型费用的,比如最近过户费降50%(小白可能就纳闷,还有这个收费?),但很多券商把费用提到万1.5以上,将诸多的费用一起收了(全包),最后就变成两种费用,一种就是交易佣金,另一种则是印花税(卖时收0.1%)。

这么一看,即使加上印花税也就是0.12%啊,与1.6%相比相差甚远。

呃……那你就不懂基金了,错误的认为购买基金就有申购费和赎回费。

其实,即使购买的是场外基金,也是可以没有申购费和赎回费的,相信购买过余额宝吧?它也是基金,收你的申购费和赎回费了吗?

场外基金中有一种基金叫做C类基金,它只收销售服务费,不收申购费用和赎回费用,余额宝它就属于C类基金,销售服务费跟托管费和销售费一样每日计提收费。以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联接C为例,每年的费用是0.25%。

那你可能还会说, C类基金7天内赎回费用也高达1.5%啊!

确实,监管层为防范投资者频繁的操作基金(基金本身适合长期投资),真是煞费苦心,除了货币基金之外,几乎所有的基金7天内赎回都有1.5%的收费。

呃……场内基金的了解一下。

什么是场外基金什么是场内基金?

支付宝微信等理财平台购买的基金,即非交易所交易的基金称之为场外基金,在交易所交易的基金称之为场内基金。

那么很明显场内基金是需要股票交易账户的,你开了个户以后,就跟股票交易一样。但不一样的是,场内基金没有印花税,比如你的交易佣金是万一全包,那么他只说你万一。

如果认识了场内基金,你还会有按照指数去买股票的想法吗?投资自己,提高认知水平,才是最好的投资。

按照指数买股票的弊端

且不说指数ETF交易费用上的优势,就从指数的权重变动,投资者也没法按照指数去买股票——成分股每时每刻的价格变动,都会影响它在指数的权重,特别是权重高的成分股。

指数成分股的调整,以中证指数为例,一般是每年的6月份和12月份进行调整,而调整的规则一般是按照流动性和市值的排列,然后选取头部的多少只成分股。

但是,成分股确定下来了,并不代表其在未来的半年权重保持不变。

事实上,因为股价的变动,股票的市值也是在不断的变动的,那么它在指数的权重也就会发生变动。

比如A股票价格为10元,市值为100亿,在B指数中的占比为10%,也就是说B指数的总市值为1000亿。当 A股票价格从10元涨到20元,而B指数的其他成分股都出现下跌,指数的规模仍然为1,000亿,那么股票A在指数B中的权重就从10%提到20%了。

中证指数的成分股一般不是有10%的限制吗?不是一直保持10%的权重吗?呃……想多了,指数不可能因为股价的上涨或下跌,每时每刻都在买卖股票,比如A股涨了1%,B指数不可能因此卖掉1亿的股票——如果成分股权重比例每时每刻保持不变,指数的规模也是不变的,那么指数也就不会有波动,这是不可能的,要指数合用?

指数编制中受10%的上限是指在调整周期,比如B指数到了调整周期,A股票可能因为股票的上涨权重占到了20%。那么在调整周期,B指数受权重限制将A股票的权重从20%砍到10%,即大幅减仓,你也可以理解为高点卖出,而买入相对低一点的其他成分股——这也是指数的优势所在。

但同时,不要忘了,这也是指数的弊端——存在追涨杀跌的嫌疑。

我们以创业板指为例,宁德时代权重从刚上市的不在创业板十大权重中,到2018年第四季度在创业板十大权重中出现,占比1.94%,到如今的18.85%(看了一下创业板的编制,它不受权重最高10%的限制)——一个宁德时代,它就左右之创业板整个指数的涨跌。

宁德时代在创业板的权重一部分来自于股价的上涨,另外一部分则来自于调整周期。比如宁德时代在2019年一季度,它被剔除创业板指数前10大成分股,但在二季度调整时就已经是创业板第三大权重了,占比4.18%。

我们再来看温氏股份,在2019年1季度,它的占比高达12.38%,如今仅有3.37%——指数的调整根本逻辑是追涨杀跌,特别是宽指指数,成份股在权重限制范围内。

特别有趣的是我们来看保险主题这只指数,宁德时代在去年是不在该指数成份股内的,突然宁德时代因为持股保险公司股份,而因指数的编制(通常表现为市值和流动性),权重一下子飙到了7.74%。

本来保险主题指数去年跌的很低了,低估值具有很高的投资价值,可随着随着指数的调整,卖出跌得很低的保险权重,而买入股价处于高位的宁德时代,这不是纯粹的高点接盘是什么?投资者又入坑了。

如果上面不好理解,我们来看宽指沪深300,沪深300没有成分股最高10%的限制,即使有也是形同虚设,因为基本是不可能达到的,成分股高达300只——否则的话某只股票快速上涨,估值很高,而其他成分股出现快速下跌。

因为没有10%的限制,那么指数就做不到在高点卖出,反而会在高点接盘——就像宁德时代,它随着它的流动性的变强和市值的扩大,那么根据指数按照市值和流动性去筛选,那么指数必然会卖出下跌的而买入上涨的。

若下跌的进入低估,而上涨的进入高估,那么指数就成了接盘侠。

当然,谁都没有办法真正的去辨别高估和低估,所谓的高估和低估是不同的人群,通过不同的手段去评估的——即一只股票有人认为是高估的,有人认为是低估的,只有这样才能达成交易。

因此,按照指数去买股票,比如你想买宁德时代,按照创业板指数的持仓比例去调整自身的持仓比例,那么你可能进入追涨杀跌的模式中,最终因为高权重股的大幅回撤而导致持仓总体大幅回撤——比如当下的创业板快速回撤。

跟踪指数有其利端也有其弊端,不要只看到利端,而忽略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