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交易基金怎么选(期货交易投保基金)

jijinwang
普通人?股票就算了吧,对于普通人而言风险太大;基金只有长期持有能有收益,短期的话还是别买基金了。


收听提示


1、一位年轻女孩择偶引发的讨论。


2、了解风险偏好,是投资必需的一步吗?


3、如何平衡“承担风险”和“追求收益”?



在介绍正式内容之前,先给大家讲一件有趣的事。曾有一位年轻漂亮的美国女孩在一个大型网站论坛金融板块上发了这样一个问题帖:我怎样才能嫁给一个有钱人?女孩对自己的外貌、谈吐和品味都非常自信,因此,她旗帜鲜明地提出:希望嫁给年薪50万美元的人,并住进纽约中心公园以西的高档住宅区。此外,她也顺便提出了经常一些让她感到困惑的问题。比如,为什么有些富豪的妻子相貌平平,而单身酒吧里那些迷死人的美女运气却没有那么好?


这一热门的帖子终于引起了华尔街一位金融家的注意——他的名字是罗波·坎贝尔,这个人是摩根大通银行多种产业投资顾问。作为一名年薪超过50万美元的“金领”和投资专家,他不客气地对这位美女的处境做出了恰如其分的分析。他指出:其一,抛开细枝末节,这位美国女孩所说的其实是一种“财”“貌”交易。可惜,美貌会逐年递减,而金钱却不会平白无故地减少,相反,可能还会逐年递增;其二,对于一件会加速贬值的物品,明智的选择是租赁,而非购入。因而,有钱人可能会和这位美女交往,却不会和她结婚;其三,相对于碰到一个有钱的傻瓜,想办法把自己变成年薪50万的人胜算更大。


这一答复对于一些憧憬嫁入豪门的美女可谓打击不小,不过换一个角度来看,罗波·坎贝尔也给包括这位美国女孩在内的投资“门外汉”上了一堂生动的理财课。以基金投资为例,我们可以在他深入浅出的分析中推导出3个重要原则。其一,投资需要摒弃不切实际的幻想。与其苦苦寻找“嫁个有钱人”的捷径,倒不如投资自己,使自己变成一个有钱人。适当的理财投资或许会加速你“变富”;其二,投资要有长远眼光。我们要对未来资产增值还是减值有预见性。往期节目中我们也曾提到,长期投资基金,累计下来的回报可能会让你感到惊喜;其三,不要“以偏概全”,无论是选择基金还是选择伴侣,我们都要把考察时间拉长,比如尽可能地参照长期的历史业绩及抗风险表现,并且结合个人的生命周期、收入水平、知识水平等,慎重做出选择。


股神沃伦·巴菲特的黄金搭档查理·芒格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所有投资评估应该从测量风险开始,具体包括以下几点:测算合适的安全边际,避免和道德品质有问题的人交易,坚持为预定的风险要求合适的补偿,永远记住通货膨胀和利率的风险,避免犯下大错,避免资本金持续亏损。”若想让自己的投资更从容,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投资。而选择投资的第一步,就是要认识投资风险,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愿意承担的风险水平。那么,什么是投资风险?不同投资者的回答可能大相径庭。想要了解自己的风险偏好,需要结合许多因素,如地域文化、性别、年龄、教育背景等。


两位财务学家曾经统计过1991—1997年间38000个散户的交易情况,他们把所有客户分为单身男性、单身女性、已婚男性和已婚女性4类账户,并统计了账户的年换手率。结果表明,这4类账户中,单身男性账户的换手率为85%,遥遥领先于其他人群,比已婚男性账户高出12%。女性账户换手率远远低于男性,且单身和已婚女性账户的换手率并没有太大差别,分别为51%和53%。此外,日常的现金流状况、家庭的财务压力、目前的就业状况、今后的家庭收入情况等都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不仅如此,同一个人在市场起伏的不同阶段,风险偏好也有很大差异。股市疯狂上涨的时候,风险似乎意味着你比别人赚得少。人们争先恐后地杀入股市,唯恐错过一场财富的盛宴;而在股市跳水的熊市,风险则在于不知道股市下跌的终点在哪里,人们因为资产不断缩水倍感煎熬。


很多时候,大家的风险承受能力也随着行情震荡起伏,行情好时趋于风险偏好,行情惨淡时趋于风险厌恶。但失去的伤害与得到的快乐通常并不等值。当真实的亏损发生时,相对于错过**机会的酸楚,很多人会发现自己更怕亏钱。投资理论家彼得·伯恩斯坦是美国一位著名的金融史学家,也是彼得·伯恩斯坦公司的创始人及总裁,著有《繁荣的代价》《华尔街上的经济学家》《金融简史》等杰作。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不确定条件下做决定时,后果比可能性要重要得多。”


大家可能听说过本杰明·格雷厄姆的名字。他是一位享有“华尔街教父”美誉的证券分析师,也是股神沃伦·巴菲特的老师,代表作品有《证券分析》《聪明的投资者》等。他在自己的经典名著《聪明的投资者》中也分析道:“有些人正是因为股票市场的下跌而终止其投资。心理学家指出,大多数人都不善于预测自己将来遭遇令人沮丧的事情时,心境会有怎样的变化。当股票每年上涨15%或20%时,许多人甚至想和自己选择的产品‘厮守终身’了。但每当看到一块钱缩水成五毛钱的时候,你就很难抗拒将其存入银行,或换成现金。因此,许多人并不是买进并持有股票,而是以贵买贱卖的痛心结果告终。可见,了解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也是控制风险的第一步。”


正因为上述种种原因,投资前先了解自己的风险偏好,比一般投资者想象的要重要得多。金融市场中,未来的收益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投资更存在亏损的可能。我们需要充分了解自己的财务情况、金融市场的情况、日常生活需要的现金流,并认清为了更高的收益,自己愿意接受多少亏损。


根据行为方式,大部分的投资者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投资型、储蓄型、消费型和负债型。投资型投资者通常有良好的财务情况,投资已经成为其生活中的重要部分,这类投资者对投资类信息较为敏感,对市面上形形色色的投资品种也相对熟悉。对于他们来说,投资已经成为了一个不断精进的正循环。这部分人通常会不断进行自我学习,积累投资经验,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使自己的投资组合更加优化。


储蓄型投资者在中老年群体中很常见,通过观察这类群体的日常行为,我们发现,这类投资群体中的大多数人有着很好的消费习惯:量入为出,克勤克俭,很少铺张浪费,尽量避免额外的支出,也不会跟从外面的流行趋势。反映到投资上,这类投资者相对保守。他们也许负债不多,但资金的主要存在形式是定存。这是因为,这类群体通常不愿意承受太大的风险。我们常说,要开源节流。对于这个群体而言,节流从来不是问题,但是如果无法开源,那么资产在通胀环境下基本上不会保值、增值。这个群体中的许多人也许尚未踏出投资的第一步。如果正在收听节目的你认为自己和我刚刚说的这种情况很类似,又想做出一些尝试的话,不妨先选择一些风险较小的品种开始尝试,比如债券型基金或货币型基金,从争取跑赢定存、闲钱管理开始。有了累积收益,风险承受能力通常也会有所提高。


消费型投资者,用我们现在流行的话来讲,也叫“月光族”。这个群体中有不少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这部分群体通常对物质有着持续较高的要求。诚然,怎样消费取决于大家的价值取向和收入水平,但负债消费肯定是不明智的。投资是对于闲钱的安排,如果无法预留出一定的现金流进行投资,但又想投资,则需要改变自己的消费习惯,减少盲目的、一次性的、冲动型的消费。只要能坚持这一点,你也许会发现,一年下来,已经能积累不少的现金。对消费型群体而言,节流也许是比选择投资方式更为有用的理财方式。如果你觉得自己经常控制不住剁手的冲动,不妨尝试采用定投来克制自己的消费冲动,逼自己每个月留出一部分的现金进行投资。


负债型群体中的典型是“房奴”,也就是背负房贷的人。如果未来通胀环境很严峻,那么适度负债是抵御通胀的最佳方法之一。因为你可以用这种方式,以相对低的利息借入别人的资金。可能有人会问:做了房奴还能不能投资?当然能。大多数的人会选择提前还贷,有数据表明,20或30年的个贷,约70%都在5~7年的时间里提前还完了。那么有了闲置资金,在选择还贷还是投资之间,还是存在理财空间的。如果你能找到一种明显高于贷款利息的投资产品,那选择投资是明智的,先还贷则可能是没有必要的。


当然,更为准确的风险评估是回答金融机构提供的风险测评问卷。这也是所有投资者购买基金产品前必须要做的评估。我们一般会综合考虑投资者的资产、专业度、收益预期、可承受损失等情况,根据风险承受能力,把大家由低到高分为保守型、稳健型、平衡型、成长型、进取型5种类型,并以此为基础提供销售服务。投资机构一般会根据投资者的风险偏好类型,把大家从风险偏好最低的保守型到风险偏好最高的进取型分别从C1编到C5。数字越大,说明风险偏好水平越高。与此相对应,我们也会对风险不同的投资工具分别编号,一般而言,货币市场基金等的风险等级为R1,普通债券型基金风险等级为R2,股票、混合、可转债基金风险等级为R3,风险相对更高的金融工具等级为R4,大宗商品基金风险等级为R5。一般而言,一定的风险偏好水平不应和所投资金融工具的风险等级偏差太大。觉得这些数字符号难记忆的朋友,只需要记住数字越大,风险越高,也就可以了。


最后,需要和听众朋友们说明的一点是:在投资过程中,“风险”其实是中性词,它的定义是“收益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是双向的,面临亏损的同时也有获得更高收益的机会。投资,本质上是在收益和风险之间“走平衡木”。


经济学理论对投资风险和投资收益做了明确的关系界定。风险是有对价的,资产的预期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风险溢价率。通常而言,资产风险越高,溢价率越高,预期收益率也就越高。所以,如果你不想承担风险,通常就只能获得较低的收益率;如果你想获得更高的收益,大概率也要承担更大的风险。投资的高回报与安全性此消彼长、是很难兼得的。


过去30多年间,中国至少出现了10次明显的投资机会,分别是20世纪90年代初的股票认购证、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期货、2000年的互联网浪潮、2003年开始疯狂的房地产、2005年吹起的电商风、2006年的大牛市、2008年的债市、2009年的黄金市场、2013年的互联网金融和2016年爆发的比特币风潮。听完之后,你是不是觉得自己“错过了几个亿”?比起沉浸在“如果当初”的假想中,我们应该思考的是,为什么没能参与到这些投资中呢?除了受到能力和眼界的限制,还有一个共性问题:那就是对待风险的态度不同。


巴菲特说过:盈亏同源。他的长期投资其实从一定程度上说,也是在预测美国的经济走势。而从一个足够长的时间段看,承担风险也是收益来源之一。当然,这里不是鼓励大家去过度冒险,加杠杆投资股票,或者投资期货。因为风险和收益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有时候你可能承担了非常高的风险,却只能获得一般的潜在收益,那样的投资是不具备性价比的。我们需要做的投资是:在同样风险水平下,争取获得最大的预期收益。


既然风险是决定收益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那我们就不应该把不同风险等级的产品做直接的比较,因为收益高的产品有可能要承担更大的风险。也就是说,大家应该多关注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常用的一个指标是夏普比率,即单位风险超额收益=(预期收益率-无风险利率)/风险水平。夏普比率越高的投资,产品性价比越高。


正确的投资姿势,不是一味躲避风险,也不是简单粗暴地去冒险,而是针对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寻找适合该风险等级的、性价比最高的投资品种。如同择偶一样,“适合自己”在某种意义上是投资的首要原则,虽然那些号称高回报的投资品种往往显得更有诱惑力,但别忘记,它同时具有的高风险也可能让你辗转反侧。尤其是打算从事一些较高风险的投资,比如投资于偏股型基金的时候,最好是用闲钱投资。最后留给大家一个小问题,每位投资者应该怎么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构建适合自己的投资组合,同时尽量分散风险呢?我们将在下期栏目中分别介绍这些内容。


以好书叩问投资,寻访“时间的玫瑰”。兴证全球基金响应中国基金业协会“一司一省一高校”投资者服务活动号召,全新打造《这样做,迈出投资第一步》有声书节目,已同步上线喜马拉雅APP,每周三、周五更新,期待您的关注。


#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





风险提示:本栏目隶属于“一司一省一高校”投资者服务活动。本活动解释权归兴证全球基金所有。兴证全球基金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财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本基金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本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自主判断基金的投资价值,自主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投资风险。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基金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或基金经理曾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收益有波动风险。本资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公司立场,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观点具有时效性。基金投资需谨慎,请审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