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 做空 低于市价

jijinwang
支持老师观点:必要时候直接宣布不按市场价,闷死做空着。

瑞幸咖啡的造假事件曝光,再次引起了市场对个股做空的探讨。个股做空始于17世纪荷兰阿姆斯特丹股票市场诞生之际,做空是指交易者通过卖出自己不拥有(借来)的股票,价格下跌后再赎回套利。由于做空是通过金融产品价格下跌而获利,在伦理上有“乘人之危”之嫌,其对市场稳定的积极一面常被忽略。

做空者就像大海里的鲨鱼,表面冷酷凶残,实际却有海洋清洁工的作用——它们所攻击的对象往往是鱼群里的弱者。做空者选择打击的企业,往往自身在商业模式、竞争地位、经营管理和信息披露等方面有欠缺。

最典型的案例莫过于安然(Enron)事件。2001年初,美国做空投资机构Kynikos Associates对当时美国最大能源服务公司安然利用市价法夸大盈利和大规模利用关联壳公司隐藏亏损等行为提出质疑,在之后的各方压力之下,安然承认自1997年以来虚报盈利近6亿美元。不到一年,曾经800亿美元市值的安然却告破产,公司数名高管因金融欺诈被判刑。笔者也曾质疑过一家备受市场追捧的高科技上市公司,该公司对其核心技术含糊其辞,最终暴露了“忽悠”的一面,一年内市值蒸发了90%以上。

个股做空主要是针对个别经营不健康或估值过高的公司,通过对这类公司股票的打压使其价格回归理性。针对个股的打压往往只限制在比较小的范围内,并不会给大市造成太多负面的影响。在美国,被做空的股票只占股市的很少一部分。例如,纽约股票交易所统计的8000多只股票中,做空比例只占流通股的4.3%。而个股被做空超过其本身流通股30%的只有48只。

因而,做空机制有提高上市公司市场定价有效性的一面。另外,个股做空在交易结构上增加了市场制衡。在一个没有完善做空机制的市场里,投资者的盈利方式被固定在做多,长此以往,会造成投资者交易行为的扭曲。

只能做多的市场必然使投资者对利好信息更敏感,过分追求股票未来回报,从而低估下行的风险,导致股市系统性的估值过高。不能做空的市场也可能促使上市公司管理层在业绩和预期上夸大其词,过分炒作概念。公司的浮夸和投资者单向思维会形成追涨的正反馈,这种系统性正反馈会使投资者在市场过热之后继续增加投入,甚至提高杠杆大量融资,迅速形成资本市场的泡沫。

2015年9月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的相关报告,指出了A股市场对做空的限制是造成股市过热的原因之一。A股融券规模占融资融券比例不足1%,远低于美国股市接近三成的比例。2015年6月,A股融资余额是融券余额的560倍,当月股市新增的五六万亿元资金中超过一半来自场外**,杠杆率高达5-10倍。

个股做空当然也有弊端。尤其在监管不足的环境下,有可能影响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做空者一般是发现标的公司弱点之后,先建立空仓,然后向市场发放做空报告,对公司提出质疑、打压股票、从中套利。多数情况下,做空报告一发布,股票就应声下跌。由于做空者只需提出对公司的质疑就可以达到对股票的压力,而举证责任在标的公司。即使是没有问题的上市公司,在做空者的打压下,在一定时间内股票也会面临下行压力。某些做空者在中盘放出利空传言甚至虚假信息,不给公司时间回应,导致股票短期波动,从中套利。随着自媒体、大数据和程序化交易的发展,某些交易软件的买卖行为是基于搜索网络媒体对公司的新闻报道和某些关键词出现的次数,并没有核实文章信息的真实性、分析的合理性和实时性等功能。一部分做空者就利用这个漏洞,通过大量转发过时的负面消息、谬误的分析甚至虚假信息,打压个别股票从中套利。在某些散户持仓相对比较多的股票中,类似恶意做空行为更为严重。如果监管不力,类似短期做空行为可能蔓延整个股市,扰乱市场秩序。

目前,中国A股市场的参与者绝大多是散户,对个股做空的规模性开放,需要在监管进一步完善和严密的前提下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