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为什么市值这么高(为什么现在的市值都这么高)

jijinwang
亚马逊阿里巴巴市值相差了差不多5倍
亚马逊2021年全年净销售额为4698.22亿美元,净利润为333.64亿美元
阿里巴巴2021年收入达到约1127亿美元,净利润达到225亿美元
这是为什么?

日前,亚马逊发布2020年第二季度财报,季度收入889亿美元,同比增长40%。在当前的全球经济形势下,亚马逊逆势而上,业绩非常亮眼。

在国内,电商一哥无疑是阿里巴巴,但是无论是阿里巴巴还是京东,与亚马逊市值还差距甚远。目前阿里巴巴市值为6734亿美元,而京东市值为992亿美元。粗略算一下,亚马逊现在市值大约是2.34个阿里巴巴,大约是16个京东。

亚马逊二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几乎翻倍(99.7%)至52亿美元。调整后每股收益(EPS)10.3美元,同比增长97.3%,市场预期1.38美元。去年同期5.22美元。

在此次财报披露之前,整个资本市场都清楚亚马逊能够坐享疫情红利,电商和云计算业务大爆发,但谁都没有想到,在二季度投入40亿美元巨资应对疫情之下,亚马逊单季度净利润竟然创下了史上最高的记录!

而高盛等知名投行仍然认为,亚马逊业绩将持续增长,长期价值仍然被低估。

创新带来新增长

“因创新而生 为创新赋能”媒体沟通会上,亚马逊云服务(AWS)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顾凡认为:“亚马逊这些年的成功,得益于该公司在业务上不断创新”。

以亚马逊云服务(AWS)为例,这项开始于2006年的业务,在2020年第二季度的收入达到108亿美元,过去12个月的收入超过400亿美元。

过去5年,亚马逊AWS云服务的增长迅速,并为亚马逊带来了大部分运营利润。而在市场份额上,AWS云服务一直是稳坐全球第一的位置。

而基于对AWS的持续创新和高成长的认可,全球知名调查机构Gartner,发布最新Gartner Vendor Rating评估报告,建议企业客户借鉴亚马逊的数字化模式。

Gartner认为:“Amazon利用科技的力量颠覆传统市场,缔造独树一帜的客户体验,Amazon Web Sevices(AWS) 是Amazon的云计算动力源,充分展现了其颠覆性的机会在市场上产生多么强大的影响力。2019年以超过350亿美元的年度收入继续成为云计算市场份额的领导者,其2020年运营率达410亿美元。”

“总体来说,因为Amazon一贯的交付能力和客户价值,我们将其评定为‘优’。尽管很多企业都试图复制Amazon的业务模式,但Amazon在保持快速的创新和市场创新方面至今无以伦比。” Gartner这样总结。

事实上,Gartner Vendor Rating的评估报告最高分为30分,而此次对亚马逊的评分为28分,这是迄今为止最高一次评分。Gartner还没有给过其它IT供应商27分以上的评分。

Gartner建议企业客户:

第一、借鉴亚马逊数字化模式,将其作为技术驱动力的杰出范例。在业务中融合数字流程,模仿亚马逊在寻找新市场机会和响应竞争威胁方面的敏捷性。

第二、致力于追求数字业务成果时,请考虑将AWS基础设施和平台产品作为数字技术基础。使用AWS时,充分利用AWS平台功能对数据中心和应用进行现代化,采用云原生的模式和运营。

第三、利用亚马逊那些通常通过AWS提供的服务体现创新,包括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分布式云、边缘计算和物联网(IoT)。利用AWS创新,对运营流程和解决方案进行现代化。

第四、调整组织运营模式,与AWS云服务支持的动态数字运营模式保持一致,包括动态成本管理、治理、应用生命周期管理和创新。

顾凡总结,亚马逊创新分为四个维度:文化、机制、架构和组织。

首先是文化,亚马逊希望员工有创新的动力,看到客户体验不好的时候,一定会承认。同时把它指出来,去改进。

其次是组织,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亚马逊的“双披萨团队”。“双披萨团队”是一个比喻,两个披萨,基本上 6-10 个人够吃了,而这个创业团队也就是这样小而精的规模。小团队组织起来后,通过充分赋权,它的命运要自己掌握,这个团队从内部创业的角度,生死都在一个团队,这是亚马逊自己在组织方面的方法论。

然后是机制,亚马逊采用逆向思维法,开会不允许用PPT,必须是六页word文档。亚马逊认为,演讲技巧很有可能掩盖想法不够透彻,所以要求你安安静静的读30分钟,把一个同事创新想法,从各个维度考量是否周全,从客户体验角度去怀疑。

最后是架构,亚马逊内部的创新团队其实基本全都是在AWS的架构上,写创新团队的每行代码都是跟业务逻辑相关,不连续干重复劳动。

此外,顾凡表示,创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企业容错。一个创新项目失败,所有技术和人会重新打包,重新在公司内部复用,去找到另外的场景,这就是文化方面亚马逊给予创新团队非常重要的一点。

顾凡说:“站在一个巨人的肩膀上,能够走得更远。”

创新服务加速落地中国


伴随着中国云计算市场的高速发展,AWS正在加速新服务和功能落地中国区域。仅今年上半年,亚马逊就在中国区域落地了150多项AWS云服务和功能。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7月29日发布的《云计算发展白皮书》显示,从2017到2019年,中国公有云的市场规模从264.8亿元增长689.3亿元,2018年、2019年的增速分别达到65.2%、57.6%。预计到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307.4亿元,是2019年的3倍多。

顾凡说,AWS要为中国企业和机构的创新赋能,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加快AWS云服务产品和功能在中国落地。

AWS云服务落地中国有两种情况:大部分服务和功能只需要做一些简单的本地化开发就可以在中国区域部署落地,有一些服务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但无论哪一种,AWS都会根据中国客户的需求,尽快、尽早地将全球的服务和功能落地到中国区域。

中国企业数据量的爆炸式增长,对大数据处理和分析有着非常迫切的需求。针对这些企业客户的需求,今年上半年AWS在中国区域就推出和部署了交互式查询服务Amazon Athena,数据提取、转换和加载 (ETL) 服务AWS Glue,以及流式数据处理服务Amazon MSK。

在容器领域,AWS在中国区域落地部署了Amazon EKS,让管理、运维K8S容器变得简单方便。

7月刚刚发布的AWS Cost Management,是一组帮助客户省钱、精细化管理云资源的服务。让客户少花钱,这种事情在IT界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AWS还经常主动降价,截至2020年6月23日,AWS已经公布了自2006年上线以来的第85次降价。

在今年新落地中国区域的云服务和产品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机器学习服务Amazon SageMaker。

人工智能现在是非常热门的话题。亚马逊认为,人工智能的本质和核心是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的概念早在50年前就出现了。之所以现在才热起来,是因为过去机器学习的门槛比较高,只有少数科技巨头和硬核的研究机构才有条件进行研究。一方面是机器学习需要的庞大算力不容易获得;另一方面,机器学习模型的训练过程特别复杂,要搭建训练环境、准备数据、寻找合适的算法、进行大量的运算、优化算法。

现在有了云计算,算力不再是问题。SageMaker则可以降低机器学习模型训练过程的复杂性。SageMaker是一项完全托管的服务,它可以化繁为简,帮助开发者和数据科学家快速地规模化构建、训练和部署机器学习模型,大大降低了模型构建和训练的难度。

SageMaker是一个非常开放的产品,无论对于各类机器学习框架和算法的支持,模块化的设计方式,还是对于生态合作伙伴解决方案的支持,能够真正让各种类型、各种需求的客户都很方便地应用这个服务。此外,SageMaker Studio还是业界第一个面向机器学习的集成开发环境。

SageMaker一经推出就受到了中国客户和合作伙伴的欢迎。大宇无限、虎牙直播、嘉谊互娱、华来科技等公司已经在使用SageMaker解决机器学习技术的需求。中科创达、东软、伊克罗德分别将SageMaker运用到产品质检、企业安全网关、标签标注、文本分析、语意理解、预测分类、推荐系统与诈欺侦测等多种解决方案和应用场景之中。

助力中国企业全球化


AWS在加快产品落地、为中国的企业创新赋能的同时,也担当了中国市场全球化桥梁的角色。

一方面,很多知名的中国公司,例如像美的集团、猎豹移动、小米、OPPO、虎牙直播、海信、德比软件、安克创新、TP-Link、一加、币安、晶泰科技、华大基因、传音控股、网易游戏、我爱我家、携程旅行、迈瑞医疗等等,都在利用AWS的全球基础设施和云服务。得益于AWS全球24大区域、77个可用区的广泛布局,这些公司不需要费力地,去异国他乡构建IT设施,在中国就可以做好海外业务。AWS还利用亚马逊的全球资源,例如全球开店、Prime会员、物流配送体系、生态合作伙伴资源等等,为他们提供销售、市场、产品交付、融资等帮助。

另一方面,还有很多跨国公司,例如博西家电、英孚教育、玫琳凯、太古可口可乐、先锋电子、英伟达、赛默飞世尔、西门子、飞利浦等等,他们在海外就使用AWS。进入中国后,他们可以使用AWS中国区域,快速部署应用,在运营上享受一致的体验。

顾凡说,在海外区域使用AWS的客户,也是AWS新服务落地中国区域的向导,他们给AWS提供反馈,希望哪些服务尽快落地中国区域。根据客户反馈制定服务落地中国区域的优先级,让AWS赋能中国客户的工作事半功倍,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