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基金会首个什么项目(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jijinwang
1985年7月,黑龙江大学考古系的学生王姝颖趁着放暑假的机会,来到舅舅在阿城开的废品收购站中探亲。舅甥见面,那是分外相亲。舅舅和舅妈,张罗着给王姝颖给她做最爱的小鸡炖蘑菇,而王姝颖则在院子里,陪着自己的小侄子玩耍。
她看着小侄子手中,用绳子牵着一个铜疙瘩,正在满院子的飞奔。出于专业习惯,王姝颖忍不住对它端详起来。她发现,这个铜疙瘩分量十足,沉甸甸的,上边还刻满了各式各样的花纹。王姝颖去往厨房,询问舅舅这个铜疙瘩的来历。
舅舅告诉她,这是两个月前,收拾杂物时发现的。早已记不清,究竟是谁送来的。眼见它变卖也不值钱,于是就将其给了小孙子玩。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王姝颖提出,想把这个铜疙瘩拿回学校,让老师带着鉴定一番,说不定还是什么稀世珍宝。
舅舅不知道它的价值,何况外甥女已经开口,又岂有拒绝之道理。次日,王姝颖带着他找到了黑龙江考古界的泰斗级人物,张泰湘教授。张教授拿着放大镜,对着这个铜疙瘩仔细地打量,发现底边用九叠篆字写着:迷里迭河谋克之印;印背左边刻着:礼部造;右边刻有:定卜九年五月。
这个迷里迭河,是一处地名。而谋克,就要追溯到金国的猛安谋克制度。它起源于原始社会初期的争夺与围猎,猛安和谋克,分别代表着两个官职。猛安下辖千人,而谋克则掌管百人。最早,由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所立。白山黑水的黑龙江,正是金国的起兵之地。值得一提的是,金国正是靠着这种猛安谋克制度,才能发展壮大。后来努尔哈赤所设立的八旗制度,与猛安谋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所以,这枚“铜疙瘩”很明显就是迷里迭河的谋克,所佩戴的印章。而“定”,则是完颜雍的年号“大定”,取天下大定之意。也就是说,这个印章的主人,是金世宗完颜雍年代,迷里迭河的谋克。对于后世研究猛安谋克制度,有着长远的意义。
张泰湘教授,随即劝说王姝颖,让舅舅把这枚印章无偿捐献给国家。舅舅并非不通情理之人,可他家境困难,想用这个价值连城的宝物,改善一下家庭环境。而且,这是自己淘来的,怎能凭旁人的一席话,就直接上缴呢?
王姝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告诉舅舅,这枚印章对国家的重要性。而舅舅在外甥女的劝说下,终于决定将其捐出。如今,这枚印章,安然地躺在黑龙江博物馆之中。只可惜,后来王姝颖和舅舅的关系,有了嫌隙。
当然,如果不是王姝颖,这个印章,可能至今都不会发现,也可能再次消失在公众视野之中,国宝或许就此流散。文物的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字节跳动携手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和国家图书馆,共同成立了字节跳动古籍保护专项基金。字节跳动初期投入1000万元,为古籍与文物保护注入了资金源泉;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将发挥公益基金募集与管理优势,为古籍保护项目提供资金和管理资源;国图将发挥组织开展全国古籍保护工作的专业优势,协调行业资源及专家,推进古籍原生性和再生性保护。在三方的共同努力下,古籍与文物保护事业,定当有更好的发展。

中新网6月16日电 据据国家文物局网站消息,英国当地时间6月14日,英国纽卡斯尔北洋水师水兵墓地修缮工程竣工典礼在圣约翰墓园举行。施工验收单位北京建工国际英国公司通报修缮工程验收情况,并向中国驻英国大使馆代表递交了竣工报告。中国威海市、福州市等相关部门向墓地敬献了花圈。

五座墓碑修葺一新,与周围杂草丛生、破败凋敝的墓碑形成鲜明对比。

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派北洋水师官兵到英国纽卡斯尔市的阿姆斯特朗造船厂接收4艘巡洋舰,分别是致远、靖远、超勇、扬威舰。参与接舰任务的5名水兵袁培福、顾世忠、陈受富、陈成魁、连金源在英期间因病客死他乡,葬在了纽卡斯尔市圣约翰墓园。

该项目是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首个海外公募项目,2016年11月30日在京正式启动。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充分发动社会力量来参与和关注这个项目,面向公众进行公开募集,并组织修缮,唤起公众对那段历史的记忆。

2017年6月20日,修缮工作正式开始,至2018年12月21日完成施工。

此次修缮工作由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负责,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墓碑和墓池进行了整修。

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公使马辉在修缮竣工仪式上说,在英中国留学生和侨界积极呼吁对水兵墓进行抢救性修缮,给予为国献身者应有的尊严,帮助中国人民铭记历史。

“这是一次中国政府、企业、民间机构以及海内外炎黄子孙通力合作,中英密切合作保护中国海外文物的成功实践,具有重要意义。”马辉说,“中国人铭记这段悲壮、辛酸的历史,就是为了勿忘国耻,励精图治,实现民族复兴,以便为世界和平稳定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纽卡斯尔市议员特雷莎·卡尔内斯说,希望更多英国人了解这些中国水兵的故事,也希望有更多关于他们的记录被发掘出来。

负责此次工程记录和监督工作的英国北部华人企业家协会会长戚勇强表示,2017年6月开始正式修缮的消息经媒体报道后,不断有华人来墓地拜谒,有人在墓前摆放中国军舰的照片,告慰这些水兵的英灵。(文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