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是怎么收益的(基金经理的收益从何而来)

jijinwang
影响投资结果的两个因素:投资收益率,本金。
宽基长期平均年化收益约12%,顶级基金经理长期年化收益能达到15%或以上,股神巴菲特过去50年年化收益20%。
过于追求安全,收益率过低,回报不足。过去追求高回报,乃至于铤而走险,甚至一朝清零高风险。
遍观投资历史,可见,一个人通过学习,磨砺以后,长期而言,能取得15-20%年化收益,已属世界级投资家行列。
当一个投资者在提升投资回报率方面接近天花板后,能否获得更多盈利?能!扩大本金!
以15%收益率计算,10万每年可以赚1.5万,100万每年可以赚15万。

大家好,我是格子。

之前有粉丝问过一个问题,“我很看好张坤的基金,但是中小盘规模太大了,选择他的其他基金,是不是要更好一点?”

确实,选基金就是选基金经理。

确实,规模越大代表越不好管理。

也确实,同一个基金经理的基金按说统一管理,不该分什么亲疏远近。

那么,是不是就可以说,同一个基金经理的管理的不同基金,具有完全意义上的替代性呢?

这还真不一定。

不信你去任意翻开一个基金经理的几款基金,那时你就会发现——

同一个基金经理旗下的基金,业绩仍然也是有差距,而且是不小的差距!

怎么回事?

今天,格子就这个问题,跟大家好好分析一下问题出在哪。

一、基金经理也搞偏爱?

偏爱倒是不至于,但是收益确实会有大差别!

正所谓,龙生九子,各有不同。

基金也是带了基因的。

首先,体现投资范围上。

同一个基金经理所管理的基金存在不同的投资范围,甚至跨度还很大。

比如说张坤的五只基金,有蓝筹精选主打蓝筹股,有中小盘主打中小盘股票,甚至还有一只QDII涉及国际投资…

这还都是管理的股票基金。有些基金经理既管理偏股混合基金,还兼着搞些二级债基呢!

你让他们净值保持近乎相似的增长?太为难人了!

其次,体现在规模大小上。

倘若投资范围差不多,规模小的好处才会出来!

船小好掉头,规模越大越不好管理。

好管理和不好管理,收益自然是不一样的!

但这也和基金的投资范围有关,如果偏中小盘风格的话,规模不宜过大,投资者布局这一类的基金一定要选50亿以下的。

如果基金经理偏向于市值大的龙头股,那么基金的规模影响不大。

这一点一定不要只看基金的名称就确定风格,要去看持仓。

比如说易方达中小盘这个基金,名字叫中小盘,但是看他持仓,哪一点和小盘沾边?

为什么规模要去匹配风格?

这其实与公募基金“双十限制”有关,超过百亿以上的基金,倘若持有小盘股,持仓股票数量会超级多,从而导致管理不过来。

管不过来,自然就会影响收益了。

再次,体现在基金管理人单独作战还是团队作战上。

团队作战希望实现1+1>2,但是事实上,实现起来很难。

“一个人单独管理”一般会比“几个基金经理协作”收益更高。

团队协作的情况有两种。

一种是偏债混合基金,往往需要股票基金经理和债券基金经理进行团队协作。

一种是一个明星基金经理挂名带着两个新基金经理练手,反映在基金经理名单上就是团队协作。

你以为是你心水的那个明星,其实挂羊头卖狗肉。

这也很正常。

所以收益有区别也是必然的嘛!

二、管理人定了,基金选哪个?

基金选哪个这个问题其实也很好解决。

每个基金经理都有一款或者两款主打的基金。

就选这个主打的!

怎么看哪个是基金经理主打?

1.机构买的最多。

跟着大资金去买,总不会让我们自己吃亏。

选择机构占比高的基金,安全系数要高一些。

2.管理年限长。

年限长,中间不换人,一管就是五六年。

不是主打,没必要这么长情。

3.基金经理独自管理。

1+1<1很常见。

为了避免拿着我们的钱去给公司培养新人的情况,买之前还是要多关注一点管理人是不是独立操刀的。

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优秀基金并不容易,需要先选基金经理,再选基金。

在实际选择的过程中要去综合考量,切忌使用单一指标。

基金选的好,收益曲线才漂亮。

否则定投了好几年,最后发现最开始选基金就错了,多可惜。

时间成本也是成本的呀!

格子闲话:

临近十月一了,交易量骤减,多头懒得拉盘,空头不想拉盘,多空焦灼,没意思极了!

关于持股过节和持币过节这件事,每到这个时候都会讨论的沸沸扬扬。

近十年,国庆前一周6年下跌,4年上涨;国庆节之后一周,2年下跌,8年上涨。

不过拼概率,似乎得持股过节。

你怎么看的呢?讨论区告诉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