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买到新上市基金(新上市的基金能买吗)

jijinwang
新发基金的购买与选择!!
首先在2021年一月份预计发行的基金:主动权益基金112只,其中股票型10只,混合型102只;债券基金10只,ETF及指数17只。
2021年以来之前的8个交易日里,一共发行了超过60款新基金,首募总规模将近4000亿!新基金呈现供不应求,场外资金扛起新一轮交易大旗。
2020年是基金大年,而目前我们大A正处在慢牛行情之中,甚至一度突破3600大关。目前新基金的不断火爆发售也正体现了场外资金急切想要进场的冲动。但是我还是要对新基金有所提醒和自己的看法,首先:
有句老话:牛市不买新,熊市不买旧。不要在基金行情最火爆的时候去买新基金!!!!!!这些新基金看起来很诱人,但是资金进场哪怕在封闭期,这些新基也是要重新建仓的,并非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是点位越高建仓的风险就越大,能够拿到的筹码就越差,这是无法改变的,基金经理很多时候在高位都是被迫硬着头皮建仓,越是高点越容易被情绪左右,最后直至牛市结束成为接盘侠而后悔莫及,越是火爆越要冷静,人多的地方迟早都会出问题,人言可畏。
新基金一般都有1-3个月的封闭期,期间不能买卖,也是给基金经理更好和更大的操作空间在早期布局和运营上对投资者有个交待,期间大部分公募是无法看到持仓,只有开放申赎后才能查看。
但新基金也不是不买它就没有意义了,新基金往往具有极好的参考价值:基友们可以根据大部分新基即将匹配的板块和赛道来选择接下来市场在短期内可能会迎来的热点和风口,往往大部分新基比较看好的赛道就是比较好的未来方向,毕竟专业考察肯定胜过我们普通基民[灵光一闪]
有些比较火爆的基金在认购期有一定的配售比,在购买后按你定的比例配售份额,所以就会出现有些朋友说买完基怎么又退了一部分钱回来的情况,就是您已经被调配好了[玫瑰][玫瑰],可以下锅翻炒了[捂脸]
关于基金简单的ABC分类:其实就是持有时间和手续费的差异A即前端收费,B即后端收费,C即中段收费。简单来说:
预计持有周期不超过6个月选择C类基金
预计持有6个月到3年选择A类基金
预计持有3年以上选择B类基金
熟悉买卖类型费用也是购买新基必修课。
喜欢的可以点个关注,欢迎评论点赞,大家共同学习,一起进步,我是老王,你的好基友[灵光一闪][灵光一闪][灵光一闪]

1、打新基金能在证券账户上买吗?

首先要明白交易方式是场内还是场外,如果是场内交易,证券帐户可以买封闭式基金、LOF基金、ETF基金,其它类型的开放式基金是不能用股票帐户购买的。

在有证券帐户的前提下,如果在证券公司开了基金帐户,则可买打新基金,如果没开则可自己在网上开基金帐户或者直接打电话给客户经理开基金帐户,然后就可以买打新基金了。

能买,如果我们已经有证券帐户,并且已经开通了购买基金的权限,可以直接购买交易所上市的基金,通常一个企业要准备在A股募集资金,要发布招股说明书,上边详细解释了要申购的时间,资金用途,场外配股的机构、以及那些基金管理公司的基金,只要这个基金是上市交易的基金,在股票帐户上,输入交易代码,就可以买卖了。

2、买了新基金怎么确认?

  您好,基金申购一般是T+1个交易日确认,T+2个交易日可查询(目前招商现金是T+0个交易日确认,T+1个交易日可查询;部分QDII基金需要T+2确认,T+3才能查询)。也就是说您需要在购买基金的两个交易日后才能查询基金份额有没有到账。交易日15点前购买基金,视作当个交易日,按当日净值成交;15点后购买基金视作下一个交易日的交易,按下一个交易日净值成交(周末或节假日不算交易日)。此外,如果是新发行的基金,则需等基金募集结束、基金成立了才能确认份额。

3、新发的基金怎样买最稳?

看过太多经验和教训,我的建议是,新发的基金绝对不买。

01

新基金没有过往的业绩参考,即使说基金公司有多牛,基金经理有多牛,那些都是产品包装。

市场上有这么多,已经发了几年以上的基金,有过往的历史可以作为参考,为什么偏偏要买新基金呢?

02

新基金万一规模太大太小都不好。

在新基金还没有发行完之前,我们没办法判断它的规模大小。有些基金宣传特别好,销售渠道也特别好,很容易就成为了爆款基金。

爆款基金的规模肯定很大,甚至有可能按比例认购。而这些爆款基金,因为规模太大,也因为成立的时间往往是股市比较火热的高点,所以业绩总是不那么好。

当然了,反过来如果规模太小,变成一只迷你基金,那也不好。

甚至有些基金无法发行成功,那就更糟糕了。

03

我投资基金基本上都用定投的方式。而新基金一般都是认购的方式,即使在成立之后,也有一段封闭期。所以新基金没办法定投。这也是我不喜欢的重要原因。

总之说到底购买新基金,其实都是赌。

想稳,就找成熟的,表现好的老基金。

财说得明白”,这里用简单的语言,把理财的东西说得清楚明白。已经发表的文章,包括房产,基金,银行理财,黄金等,有些热文已经收录在菜单里,请你关注,在后台查看菜单。

4、新手小白如何购买基金?

新手小白如何玩基金,首先要知道,玩基金也是有风险的,也有可能亏损的,还有,并不是买进去放在那一直不动,也不能追涨杀跌的,最重要的是,决不能一把梭哈,进出都是分批的。

了解并理解了以上几点以后,就是选择基金,不要选那些位置高高在上的,这样的基金你进去后,大概率是接盘侠,选择主流赛道的基金中,近期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调整,在相对低位切入,可带2一3成的底仓,然后设置定投,这一切都完成后,再去看我的置顶文章,就知道后面怎么办了。请注意,建仓完成前,千万不要去看我的置顶文章,否则就不灵了。

新手小白一开始玩基金,并不能以挣钱为第一目的,第一目的应该是积累经验,为后续增加资金投入,打好技术基础,挣钱的事件急不得,记住:财不入急门。

但愿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更多的基金知识,可以去我的主页点击观看,谢谢你的支持。

每个交易日下午2点,我将分享我基金的观点,你不关注我,到时候哪里找到我,也就更找不到我的橱窗支持我了,先谢谢大家了。

欢迎点赞+关注+评论+转发

早些年我们一家都买基金,亏过很多钱,我也是那时候知道这个市场上,还有一种叫基金的玩意儿。

那是2007年,应该算是第一次基金热,反正大街小巷都在购买开放式基金。

那时候都不知道什么叫基金,就知道能**,铺天盖地的宣传,2006年收益翻倍。

这种基金热度和毫不夸张的宣传,促使大大小小、老老少少都去买基金。

家里我爸我妈,我叔叔阿姨,甚至当时已经年过70的外公外婆,都在疯狂地排队买基金。

仿佛买到就是赚到,像是抢钱一样,很多基金都是开放申购第一天,额度就被抢光的。

现在回过头来看,2007年的基金狂热,是可以被载入史册的。

虽说都是开放式基金,但当时并不太懂基金的基民,基本上买的都是1块钱净值的新基金,购买渠道以银行居多。

其实行情在2007年底就不太好,2008年就更不用说了。

很多基金从1块涨到1.3,1.5,然后就开始一路下跌。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我妈妈在2007年底买过2万块的基金,那是踩在了雷区上。

在2008年的时候,这个基金跌到了就剩8000多块,跌幅近60%。

爸妈加起来买的15-16万基金,在08年跌到破了10万,盈利赔光,还把本金搭进去了。

2009年的反弹,基金回了点血后,亏得很少就止损了,十足地坐了一把过山车。

后来,我看过一组数据,2007年偏股型基金的平均回报率-50%左右,虽说很糟糕,但是相比指数总体跌幅要小,主要是新发的基金仓位不高,所以损失没有那么的大。

由于身边的人都是巨亏,所以我对于基金这个东西,一开始印象其实是特别的差。

如果做股票投资,是自己能力不行,导致了亏钱,那么买基金,就是把钱给别人玩了半天,然后巨亏,怎么回事都不知道。

按照当时的认知水平,基金在我眼里就是代客理财,或者说代客做股票投资,不管输赢都收费,实际收益率也好不到哪里去。

那时候还不懂得什么是基金搜索,基金排名,除了知道一个华夏大盘精选特别牛,基金一哥叫王亚伟以外,对于基金还真没什么概念。

自己买基金是2013年开始的,至今8年了,定投基金是2016年开始的,坚持5年多了。

起初去买基金,也是被求爷爷告奶奶的那种,以前的同事去了银行,做客户经理,有任务指标,是个女同事,拉不下面子,买了5万块。

要知道2013年是市场最差的时候,2000点左右,基金募集压根没人买,也没人敢买。

当然,一些崇尚价值投资的基金公司,仍然尝试着在募集资金,毕竟他们心里明白,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基金也需要有子弹。

买完基金,说实话也没去看,就扔在那里,也很少打开银行的基金账户,印象里一开始没太多收益,但几乎没怎么亏过钱。

等到2014年,行情来了,想起来自己还有基金,净值已经涨到1.6,就是5万变成了8万多了。

这让我觉得基金其实还是可以的,至少是有收益的,让我这个基金小白还是很开心的。

2015年的巅峰,基金净值最高到过14万,相比5万块本金,涨幅最高有180%,只不过后来股灾了,基金净值再次腰斩。

基金最大的问题,在当时的我看来,就是仓位要保持60%,或者说实际都在70-80%以上,熊市里不抗跌,回撤也不少。

至于散户买基金亏钱,那主要还是因为追高,因为2015年,又经历一场基金热,当时自己忍不住还加仓过5万块钱基金,最后不仅没赚,这只基金还是亏了大概15%出来的。

不过,我正式入局基金,开始做深入的研究,是2016年,也就是开始定投的那一年。

那时候网上还没有那么多鼓吹基金定投的言论,是一个业内的朋友,拿他自己做基金定投的实际数据给我洗脑。

虽说我也不是完全接受这一套,但多多少少愿意尝试看看。

之所以分出一部分的钱去布局基金,还有一个原因。

是因为当时的自己还比较喜欢小盘股题材股,不喜欢买蓝筹股,但那时候蓝筹股的行情很不错,导致基金的收益率明显跑赢大盘。

就这样,一个小白正式入场开始了基金投资的这条路。

说实话,到现在还没搞明白自己投资基金究竟的回报率有多少,因为采取的是基金定投+点投的方式,收益率计算,叠加时间成本,不同算法会有些很大的偏差。

再加上从场外基金做到场内外结合的方式,场外长线为主,场内短线波段。

实际收益率,在我看来已经不太重要了,**就行,这才是重点。

聊聊我自己怎么研究基金,购买基金的吧。

现在的很多方法论,其实也都是这么多年自己对研究基金投资做出的总结。

我觉得,每一个基民,都必将经历从基金小白,到稳定盈利的过程,中途也一定会经历兴衰的周期,**亏钱都是很正常的。

先说对于基金买入时机的选择,80%的盈亏,取决于你什么时候买基金,最多20%才是你买到好基金还是坏基金。

所以,基金投资的入场时间,在我眼里是最最最重要的。

之所以一部分资金用来做定投,其实本质上就是为了降低择时带来的风险。

最初的时候,我自己对于定投也没概念,就是那种傻瓜式定投,每天都投的那种。

目前有3只基金,我仍然选择了傻瓜式定投,两只是2016年开始的,一只是2021年开始的。

2016年开始的,当时给自己做了一个十年定投的计划,选择了两个行业。

一个行业是关乎国运的军工,因为2015年军工爆炒,2016暴跌,估值一下子腰斩到30%位置,我觉得可以开始投资了,而且会长周期进入低估值区域,进行复苏。

军工这个行业,在当时的我认知范围里,没什么景气不景气一说,国防这个事情,应该是财政规划的。

之所以选择这个行业,还有个原因,是认为未来十年肯定有一件大事要发生,就是彻底收复台湾,利好军工,所以定投至今。

第二个行业,是当时很火的概念,中国制造2025,之后因为中美贸易战,就不再提及这个概念。

但是当时这个概念相关的基金已经发售,制造大国制造强国的目标肯定不会变,于是当时定投了这个概念,选择的是工业制造4.0为主要方向的基金。

这个基金也是定投至今,打算直接定投到2025年。

当时的市场,芯片半导体、生物制药、新能源还没那么火,都没什么概念。

2021年定投的基金是科创50,自己也买一些科创板的股票,但说实话真的非常难选,买个科创板的指数基金,是指着管理层选进指数的成分股发光发热,享受一下整个科创板带来的行业红利。

除了上述三只基金,其他的基金都做择时的定投,就是在某个阶段做定投,并不会长期定投,更不会边涨边定投。

曾经的理念是对基金做长期投资,也非常认可。

但是对于一个原生态的股民来说,还是喜欢自己下场去动手交易和选股。

所以,在之前会做一些基金长投,现在的理念是在熊市持基,牛市持股。

也就是说,现在更倾向于基金回撤的时候入场布局,等到基金有一定收益后,就进行赎回。

当然,这种方式肯定不适合大部分基民,因为基民是没有择时能力的。

先说说自己目前基金购买的择时选额方式,供大家参考。

从基金高点回撤15-20%开始布局,波动大的就20%,波动小的就15%。

布局的方式以定投为主,以前喜欢周定投,现在喜欢日定投。

当定投亏损高于5%,定投金额翻倍,当定投亏损超过10%,开始逢大跌手动加仓。

原则上,当你的定投亏损超过10%,实际的回撤率要在15-20%了,加上从高点回撤的15-20%,也就是基金总体的回撤30-40%。

现如今不存在大熊市的情况下,这种情况很少发生,或者说就是给到一个非常好的入场机会了。

所以,这个时候双倍的定投金额,以及手动的基金加仓,是我自己比较常见的布局方式。

当定投收益超过5%,说明总体行情已经摆脱了震荡区间,就停止定投,收益超过20%后,开始手动分批减仓。

我认为定投的意义在于不确定的底部区域,摊薄成本,以时间换空间的资本积累。

当行情重新启动,并且明显脱离底部区域的时候,停止定投,不再增加仓位,是为了保护好资金的成本,不让成本随着行情上涨而大幅度提升。

有人可能会说,我这种择时方式和交易策略,不能赚到什么大钱。

我只能说,在熊市持基的这种操作思路下,基金本身就是一个防御性的收益产品,并没有指望它带来超额回报,想要超额回报从二级市场去获取,可能性更大。

接下来说说我自己选基金的思路。

起初,我对基金的选择也没什么思路,都是别人推荐什么,我就买什么。

后来,渐渐有了逻辑主线,或者说摸索出自己的方法。

我认为,即便是明星基金,过往历史收益高,也不代表未来收益一定好,阶段性收益好,也不代表长期的收益一定好,基金经理某个时间段很厉害,也不代表会一直很厉害。

所以,没必要追热点基金,看收益排行,并不是排名靠前的未来一定净值走势好。

对于基金的选择,我一般从四个维度去看,由上而下。

每个人选择基金的思路不同,仅仅做个分享。

第一,所在行业。

我个人更偏向于行业基金,而不是哪一类综合型的成长基金。

内心深处可能还是有一些股民的思维方式,不太愿意真正意义上把钱交给基金经理去投资。

行业基金在我看来,最大的好处是投资一个行业,没有个股爆雷的风险。

准确地说,投资行业基金,更像是让基金帮我去寻找这个行业里,更优秀的上市公司,做一个一篮子的投资。

行业的选择,只有两种,第一种是业绩预期增长非常迅速的,另一种是行业平稳,但是估值越来越低的。

比如这两年的芯片、新能源之类的,就属于第一种,行业总体增速很高。

像上证50,沪深300等,就属于第二种,指数挂钩经济,增速相对缓慢,但很平稳。

两种都会选择投资,但更倾向于前者,毕竟长期来看,前者的收益空间更大。

有时候,会有自己特别关注的行业,或者说是自己的偏好,也是会主动去进行投资的。

第二,超额收益。

行业选完了,肯定得找行业内优秀的基金了。

通常,很多人会选择基金排名,把排名最靠前的基金,认为就是行业内最优秀的。

诚然,从过去的业绩情况,你这么认为也没错,但是过往毕竟不代表未来。

我在选择基金的时候,往往会对比基金与行业平均的表线,找到长期能跑出超额收益的那一些。

长期跑出超额收益,可以理解为实际收益率曲线,不论从哪个时间点开始计算,都能跑赢行业平均。

所以,关于超额收益这一点,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看看排名就行。

排名正确的用法是,寻找长期排名靠前的,最好是若干年都能跑出同类前30%优秀成绩的。

好的基金不一定排名靠前,但排名靠后的基金,一定不是好基金。

基金的超额收益,已经体现了基金经理的水平,所以我不太会特地的去考察基金经理的水平到底有多牛,都在业绩上体现了。

第三,基金规模。

接下来我会看一看基金的规模,对于基金的规模,我还是比较在意的。

当然,这个基金规模,并不是很多人看一眼基金规模有多大。

我会查一下基金规模的变动历史,有没有出现过大量赎回,或者大量申购的情况。

大量赎回的基金,在我看来是有问题的,否则为什么会遭到大量赎回。

而且,散户赎回的一致性很低,大量赎回通常是机构资金撤退的一种标志。

如果基金规模短期内出现暴增,我也是不会考虑的。

尤其是业绩排名靠前,导致大量申购,这种情况在我看来很危险。

一个能管50亿的基金,不代表一下子能管100亿,200亿,规模太大,既定策略就会发生变化。

而且,基金因为净值暴涨导致的规模暴增,很有可能最新募集到的资金会在高位站岗,风险很大。

规模稳定,随着净值变化而变化的这种基金,50-200亿之间的,是我特别喜欢的。

低于10亿规模的,除了指数基金,其他就很少考虑了。

很久之前买过一只基金,由于规模跌破2000万,结果在我买入后,并没怎么亏钱的情况下,竟然强制注销了,真的非常的让我吃惊。

从此,小规模的基金坚决不碰,成了我的原则。

第四,基金费用。

最后,基金的费用还是会稍微看看。

毕竟同类型的基金很多,有一些费用就会明显高一些。

管理费1.5-2%,认购费0.1-0.15%,赎回费有些730天内都收。

差不多少的情况下,尽量看看费用低的基金,毕竟不管是长期持有短期持有,多多少少会有些差别。

虽不说是重点,但也在考虑范围内吧。

小白买基金,还真没有公式。

说白了,交易市场怎么可能会有单纯的复制。

你只有通过学习,然后去实践,慢慢摸索规律,才有可能形成自己的投资逻辑。

股票如此,基金亦如此。

在投资初期,多注意风险的规避,不要有赌博式的投资心态,不要指望暴富,小额分散更合适。

还有,基金一定是存在回撤的,所以不要因为下跌就心态崩溃,要懂得直面亏损,总结经验。

认清自己是基金小白的本质,通过实践和时间,让自己尽快成长起来。

建议你可以看看网上的0元理财课,虽然很基础,但是可以了解一些理财常识,每天做笔记嗷。

至于它推荐的几千元的中学、大学理财课,淘宝里面都有现成的,足够你学一两个月了。

学完以后,如果学的好就可以买一两支试试水,以后你就会进入一段时间的焦虑期了,巴不得时时看天天看,心情那个跌宕起伏呀,哈哈哈哈-----

按课程方法你怎么也可以买到几只差不多的基金,但普遍买到的都是居于高位,温度过高的基金,没涨几天就该回调下跌了,------

这时建议你再回头学习一下,买本书在自己深入学习一下,

什么是高抛低吸,什么是长期定投,什么叫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傅

什么是高抛低吸,什么是长期定投,什么叫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傅

个人认为,你什么时候理解了这三个问题,你就可以入门了。

慢慢来欧,我可不是做广告,我就是这么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