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扶贫政策是指什么(国家金融扶贫政策)

jijinwang
【程国强等:强化帮扶政策有效衔接 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十四五”期间“三农”工作特别是脱贫地区“三农”工作的重点任务,必须抓紧抓实帮扶政策有效衔接这一关键,进一步完善帮扶机制、提升政策效能,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加强帮扶政策有效衔接对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意义重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不断加大对脱贫攻坚的支持力度,形成有利于贫困地区和扶贫对象加快发展的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既包括针对帮扶对象的兜底救助、就业增收、基本公共服务等分类精准帮扶政策,也包括促进贫困地区脱贫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地区扶持政策,还包括财政、金融等综合支持政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要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
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必须以帮扶政策有效衔接为路径。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必须坚守的底线。守好底线,就必须系统总结借鉴脱贫攻坚时期行之有效的做法,在系统绩效评估的基础上,分类做好帮扶政策的延续、调整、优化,既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又要增强政策的有效性,当务之急是要强化防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脱贫攻坚时期对贫困户、贫困村进行识别并建档立卡,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也要建立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对监测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与此同时,要精准分析帮扶对象返贫致贫的原因,针对性地采取产业、就业、综合保障等帮扶措施,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和新的致贫。
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必须以政策兜底保障为基础。脱贫攻坚时期,社会兜底保障作为“五个一批”的托底手段,将农村社会救助与扶贫开发政策相衔接,形成了低保以及特困供养与各领域救助全方位兜底的“大救助”格局,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重要支撑。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仍需依靠政策来兜准底、兜稳底、兜牢底,更好地发挥社会安全阀作用。今后兜底保障的重点是要在健全分层分类、包容普惠的社会救助体系的基础上,加快构建常态化救助帮扶机制和兜底保障体系,更加有效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
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必须以构建长效机制为支撑。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脱贫地区稳定发展,是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根本措施与长效机制,必须锲而不舍加以推进,确保帮扶政策在更长的时间里发挥效力。建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长效机制,关键是要抓好产业和就业。产业扶贫在脱贫攻坚时期涉及面最广、带动人口最多,既是增强脱贫地区发展基础、提升造血功能的主要依托,也是增加脱贫群众收入、增强内生动力的重要途径。今后围绕守底线,必须推动产业扶贫转向产业振兴,促进产业提质增效、提档升级,形成脱贫人口持续增收、脱贫地区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为此,脱贫攻坚时期建立了扶贫车间、返乡创业、劳务输出、公益性岗位等就业支持政策体系。当前守住底线,必须更加注重深化劳务协作、促进就地就近就业、加强技能培训等多措并举,进一步夯实脱贫群众就业增收基本盘。
http://www.nopss.gov.cn/n1/2022/0920/c219544-32529938.html

河南经济报 记者 石桂林

近年来,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北舞渡镇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农民群众发展种植业,使农民牢牢端住手中饭碗。一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由镇党委政府牵头对接保险公司,出资为农民夏秋两季种粮投保,鼓励发展种植业,留住农村劳动力;另一方面提高金融帮扶小额贷款宣传度,鼓励在家劳动力使用贷款发展养殖业,实现种植、养殖双渠道增收,让农民留在家中有活干、有钱赚。

农业保险全覆盖、放心大胆搞生产

2021年8月-9月,连续的大雨使北舞渡境域内沙河、灰河水位暴涨,泥河洼滞洪区里的农田内涝持续近1月无法排出,面对减产甚至绝收的万亩良田,群众纷纷摇头:“种地就是靠天吃饭,一旦出现大旱大涝,一年的辛苦都白费了”。

如何确保农业农村稳定发展,让农民群众具有面对风险挑战的能力,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难题。在走访调研中得知,部分群众在玉米播种时期购买了农业保险,在遇到洪涝灾害时,可以通过保险理赔获得了相应的理赔金,从而避免因自然灾害造成返贫致贫。

因此,北舞渡镇政府积极对接保险公司,了解到2021年11月新出台的《河南省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实施方案》可以进一步提升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完全成本保险覆盖农业生产的总成本,包括了直接物化成本(如种子、化肥等)、土地流转和人工成本,主要功能是弥补自然灾害、重大病虫害等导致的损失。也就是说,如果出现自然灾害、病虫害等特殊情况,农户至少可以把成本收回来。

在掌握这个政策之后,该镇立即连续召开村支部书记会、群众代表会、和种粮大户座谈会三次会议,对基层群众宣传上级的普惠政策,征询基层的意见建议,鼓励农民自主购买农业保险,为农业生产备上一把“保护伞”。同时,在经过充分讨论和研究后,决定由镇政府出资近2万元,为全镇436户脱贫户、低保户、重病重残户、边缘易致贫户的1.9万亩冬小麦投保,让困难群众放心种地,吃下一颗“定心丸”。在镇政府的宣传动员下,各村种粮大户、农业合作社纷纷报名投保,全镇小麦承保达到了3.5万亩,大幅提高了基层防灾减灾能力。

在2022年4月份的走访调查中,该镇冢张村的监测户魏焕成说:“因为大雨,我种的粮食一大半都减产了,灾害发生后,保险公司迅速为我查灾定损,才挽回了一部分损失,多亏农业保险,今年我还要投保。”该镇为持续提高群众种粮积极性,将农业保险投保作为一项持续性开展的帮扶措施,一来为群众解决了后顾之忧,对于广大投保农民来说,即便天公不作美,他们也能“旱涝保收、涉险过关”二来防止群众因洪涝灾害或其它自然灾害造成致贫返贫,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

发展养殖金融帮,农民增收产业旺

说起河南的名小吃胡辣汤,想必大多数人都会想到北舞渡镇,光是在镇内金山路街道两侧,就有大大小小12家胡辣汤店,优质的牛肉、羊肉胡辣汤味道鲜美,以纯正本地牛羊肉打响名号,被多家主流媒体宣传报道,更有近20家牛羊肉熟食售卖店,让往来顾客驻足购买。

因此,该镇牛羊养殖成为群众发展养殖业的首选,一些困难群众也正因为使用贷款发展养殖实现自主脱贫。在该镇东魏村就有这么一位脱贫户王红臣,他不服输不服老,用勤劳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实现自己的“脱贫梦”,成为了村民争先学习的“脱贫榜样”。

据了解,王红臣现年56多岁,家里2口人,2013年由于家中年迈的老父亲身患大病,被纳入贫困户。虽然被评为贫困户后,但夫妻二人没有坐等靠要,一直在努力实现脱贫致富,身为共产党员的老父亲也常常对王红臣说:“党和政府如此关心咱们,咱可一定要好好干,不能给国家添麻烦。”

在各项政策的帮助下,王红臣于2016年顺利脱贫,脱贫后王红臣外出打工以补贴家用,供养年幼的儿子上学,但2018年,王红臣又患上了脑梗,行动不便,不得不回到家中。在村两委、驻村第一书记的帮助下,依托县里金融扶贫政策的东风,他申请扶贫小额贷款2万元用于发展养羊项目,从此开启了王红臣的养羊致富之路。

小额贷款由政府贴息,免抵押、免担保,流程简洁,申请便捷,王红臣递交申请后,保险公司立即入户进行核查,确定符合放贷条件后,一周之内就落实了贷款发放。为了使贷款充分发挥作用,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王红臣,不断的向有经验的老牧人请教,向农业技术部门专家请教,积极参加县镇组织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各类培训班,提高养殖技术。如今的他,对羊的一些常见病的病情特征和反应已经了如指掌,并且研究出了一套自己的管理方法,从起初的十几头发展为几十头,年收入达上万元,真正实现了稳定脱贫致富。

在他成功经验的宣传下,该镇积极动员脱贫户使用小额贷款发展肉鸡养殖、牛羊养殖、大棚种植等产业,农户小额贷款使用率也不断提高,脱贫基础得到巩固,产业兴旺也迈出了关键一步。

2022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关键一年,该镇持续落实好“四个不摘”责任,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致贫返贫的前提下,进一步拓宽思路,以保障农民利益、留住农村劳力、创新农业发展为导向,加大“三农”工作推进力度,在灾情和疫情的双重挑战下,不断增强农民群众抵御风险能力,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