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3000\u3000反射理论
\u3000\u3000简单来说,反射理论是指投资者与市场之间的一个互动影响。索罗斯认为,金融市场与投资者的关系是:投资者根据掌握的资讯和对市场的了解,来预期市场走势并据此行动,而其行动事实上也反过来影响、改变了市场原来可能出现的走势,二者不断地相互影响。因此根本不可能有人掌握到完整资讯,再加上投资者同时会因个别问题影响到其认知,令其对市场产生“偏见”。
\u3000\u3000在索罗斯看来,投资大众的“偏见”正是金融市场动力的关键所在,因为投资者持“偏见”进入市场,而这种错误的行为又会影响市场看法及走势,构成索罗斯所谓的“流行偏见”。当“流行偏见”只属小众的时候,其影响力尚小,但不同投资者的偏见在互动中产生群体影响力,则将会演变成具有主导地位的观念,这就是索罗斯所谓的“羊群效应”。
\u3000\u3000当认知和真实的差距很大时,形势往往失去控制。索罗斯得出结论:“这种过程刚开始能自我强化却无法持久,因此最后必然反转。”盛极必衰、否极泰来,狂涨带来狂跌,狂跌酝酿着狂升,索罗斯便捕捉市场大起大落间的时机,每次都抢先一步带动投资者行为,为自己创造**的机会。
\u3000\u3000索罗斯投资成功的关键在于认清在哪个时点,市场开始靠自己的动能壮大,这样的时点找出之后,投资人便知道连续涨跌不停的走势即将开始或者正在进行。索罗斯认为,连续涨跌不停的走势具有以下主要步骤:
\u3000\u3000(1)趋势还没有被确认;
\u3000\u3000(2)等到趋势已被确认,趋势往往会被强化,于是开始了自我强化的过程。流行的趋势与流行的偏见彼此强化,趋势仰赖于偏见,偏见会变强并愈来愈夸大,此时远离均衡状况便出现;(3)市场走向经得起考验:偏见和趋势可能经得起各种外部冲击反复的考验;(4)当偏见和趋势受到冲击后存留下来,便是“无可动摇”,索罗斯称之为“加速期”;(5)信念与真实之间的背离很大时,是认清真相的时刻;(6)最后形成自我强化的连续涨跌走势,情况开始逆转。
\u3000\u3000当信念不再强化趋势,整个过程就开始迟滞不前,失去信念会使趋势反转,而且这个过程会达到索罗斯所说的交叉点。于是市场往相反方向前进,就会出现索罗斯所称的灾难性的大涨或大跌。
\u3000\u3000索罗斯在实践中被认为是逆向操作者,但承认他与大众为敌时总是小心翼翼。虽然大部分时间他会跟着趋势走,但却一直在寻找趋势的转折点,惟有此时与大众为敌才有意义。
\u3000\u3000他的操作方法通常是:先形成一个假设,建立了仓位去测试这个假设,然后等市场证明这个假设的对或错。
\u3000\u3000森林法则
\u3000\u3000索罗斯的投资方式与其他投资大师非常不同,他没有严格的原则或规律可循。索罗斯善于察觉混乱状态,更像是一条蛰伏于森林湖泊旁等待猎物出现的巨鳄一样,等待正确的时机,然后奋力一击,像鳄鱼扑向猎物一般把握机会。
\u3000\u30001.耐心等待时机出现
\u3000\u3000投资者通常都是按照股票的基本面或者既有盈利来决定投资,但对索罗斯来说,这无疑是反应缓慢的过去式。他的做法是知微见著,一叶知秋,按现状的一些蛛丝马迹,去分析行将出现的未来转变;按预测来部署进攻策略,然后再静心等候捕杀的一刻。就像鳄鱼看见树旁的风吹草动,而预知将有兔子在某一个角落跳出来,因而在那附近等候一样。
\u3000\u3000索罗斯能从世界金融领袖的公开声明以及这些领袖所作的决定中,察觉出趋势、动向和节奏。索罗斯比大部分人更了解全球经济的因果关系,也就是A发生、B决定随之而来,再下来则是C。
\u3000\u3000研究、暂停、深思熟虑。索罗斯认为,整场游戏往往是长时期的战斗,因为利率和汇率变动的效果需要时间才能显现,因此需要很大耐性。索罗斯认为:“要成功,你需要休闲娱乐,你需要一段时间,紧紧缠住你的双手。”
\u3000\u30002.进攻时须狠,而且须全力而为
\u3000\u3000索罗斯是少数的风险大师,他所讲究的风险,不是如何循序渐进地一边保住既有利益一边赚取微利,而是如何用尽手头上每一个筹码,在大赚与大蚀的极端中取得平衡。
\u3000\u3000索罗斯认为进攻必须果断,不要“小心翼翼”地赚小钱,除非不出手,看准时机的话,必须要赚尽。索罗斯认为投资人所能犯的最大错误不是大胆,而是太过保守。
\u3000\u3000当这个时机出现时,他有胆量拿出所有身家下注,甚至循环抵押借贷以得到更多筹码,因为他认为,若有信心必涨,为什么投资得那么少?若没信心出击,就根本不应下注!在1992年的狙击英镑之役中,其手下大将史坦原本拟建立30或40亿美元的英镑空仓,而索罗斯的答案是:“你这样也算仓位?”于是提高至100亿美元。
\u3000\u30003.事情不如意料时,保命是第一考虑
\u3000\u3000索罗斯擅长绝处求生,懂得何时放弃。求生是投资者的一个重要策略。他投资成功的关键不仅在于懂得何时看对股票,而且还在于承认自己何时犯错。有时他的行动看起来像最嫩的新手,卖到低点买到高点。但是索罗斯的信念是:能在另一天卷土重来投入战斗,他说:“我不相信有一天醒来时已经破产。”索罗斯在做错时能及时止损离场,为的是:放弃战斗活下来,好在另一天再上战场。索罗斯止损退场要承受巨大的亏损,但是如果不及时止损,会赔得更多。
\u3000\u3000索罗斯了解自己建立的投资仓位可能有错,这虽令他失去安全感,但也使他提高警觉随时准备改正。这是由于索罗斯的哲学理念接受不完美是人性的一部分,所以对失败或犯错不抱负面态度。他指出:做错事不丢脸,错误变得明显时不去矫正才丢脸。他常以此自夸,不在于他常常作对,而在于他比其他多数人更善于发现自己何时做错。
\u3000\u3000如果市场变化和他期待发生的事不合,他便知道自己犯了错,但他会进一步探索找出自己什么地方算错了。一旦他认为自己知道答案,便有可能被迫修正原来的判断,或者完全舍弃,但他不喜欢只因环境变化而改变判断。索罗斯从父亲身上学到的主要教训是:冒险没有关系,但冒险时不要拿全部家当赌下去。索罗斯说:千万别赌整个家当,但有钱可赚时也不要呆在一旁。
\u3000\u3000双杀对冲
\u3000\u3000索罗斯凭对冲基金闻名。对冲基金(Hedge Fund),本来是指投资者为避免蒙受不确定的风险,故同时做多或做空期货以抵销风险并赚取差价。不过,这种避险式的投资方式,渐渐发展成一种两面下注的超级豪赌。
\u3000\u3000索罗斯采取的是主动式双杀(Double Play)。比如,索罗斯要他的助手从行业中挑出最好的公司,做多这支股票。另外投资一家业内最差的、负债沉重、财务报表很差的公司,这种股票如果咸鱼翻身可以翻很多倍,索罗斯会同时买进这两支股票。事实上,这种方法使索罗斯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与索罗斯同龄的巴菲特不玩杠杆交易,他是纯粹用现金的投资人。而索罗斯则是杠杆玩家,他有一套基本的财务控制方法,并确保自己的钱多于杠杆融资必需的资金。
\u3000\u3000链接:索罗斯三大经典战役
\u3000\u3000索罗斯前半生低调,但踏入20世纪90年代却频频有惊世之举。1992年的英镑之战、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与1998年香港官鳄大战,这三场战役令索罗斯尽人皆知,并为他赢得了“历史上最伟大的投机者”、“国际金融大鳄”等等毁誉参半的称号。
\u3000\u3000不过,东南亚之役的全胜,也许令索罗斯太过自信了,以致低估了俄罗斯的债务黑洞,俄罗斯金融危机令量子基金重创20亿美元。而接下来的2000年网络科技泡沫,索罗斯与史坦虽然估中了泡沫必然破灭,但却错估了时间,结果又狠狠地赔了一大笔,大将史坦及部分高层引咎辞职,索罗斯亦惟有重出江湖,重组公司。
\u3000\u3000兴意阑珊的索罗斯公开承认自己已失去对金融走势的洞察力,而自己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力也将消退。他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访问时表示:“我已经不想再刷新纪录,只对如何保障以前累积下来的资本感兴趣。我老了,得保守一点才行。我就像一个上了年纪的拳击手,不应再回到拳击场。”2000年4月28日,70岁的索罗斯举行记者招待会,表示以后不再从事股汇市场的豪赌活动,改奉行保守安全的投资策略。
\u3000\u3000乔治索罗斯提出了“反射理论”(theory of reflexivity)。
\u3000\u3000这个理论的简单解释便是:想法改变了事件,事件的改变又反过来改变想法。
\u3000\u3000比如说投机者们认为美元会升,他们入场买美元,其结果使美元利息降低,刺激了经济,带来美元应该升得更高的想法。
\u3000\u3000用这个理论来解释股市的走势,大家看好某股票,捧的结果使股票升高,升高使更多的人追捧,这就是为何股票走势一旦开始,不会马上结束的原因。
\u3000\u3000反射理论
\u3000\u3000所谓“反射”就是指经济活动的参与者的动机,期望或认识与他们参与的事件,情况之间的一种双问联系,这种双问联系可以表述为:
\u3000\u3000一方面,参与者总期望了解、预见事件的未来情况,并根据这些预见、期望采取行动。
\u3000\u3000另一方面,当预见和期望付诸实践时,反过来又会影响,改变事件发展进程和原来可能的未来情况。
\u3000\u3000通过这种双问联系,参与者的思想与他们所处的境况,所经历的事件相互影响,相互塑造,形成一种变幻莫测的动态关系。
\u3000\u3000反射理念的双问效应
\u3000\u3000反射互动是偶然的,而反射结构则是经常的。
\u3000\u3000在所谓正常情况下,思想和现实之间的差别并不是非常大,其间也有别的力量在起作用,使两者的距离更趋接近。其中部分原因是人从经验中学习,另一原因则是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改变或塑造社会情形,这就是所谓的近乎平衡状况。
\u3000\u3000但有时人的想法和现实距离很近,而且并不会互相趋近,这就是所谓的极不平衡状况。这种状况可以分成两类:
\u3000\u3000其一是所谓动态不平衡,动态不平衡出现时,流行的偏见和主导的潮流会相互补强,直至两者之间距离大到非引起一埸大灾难不可。
\u3000\u3000其二是所谓静态不平衡,但事实上静态不平衡在金融市场非常罕见。静态不平衡的特色是极端僵化,极端教条的思考方式,加上极端僵化的社会状况,但双方都不会改变,于是教条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一直都很大,假如社会改变了而教条不针对这些改变做做调整。那么,即使这些改变和速度非常慢,思想和现实之间的鸿沟也会愈来愈大。
\u3000\u3000把动态不平衡和静态不平衡视为两个极端,而近乎平衡则是介乎两者之间的一种状况,把这种状态,比拟为物质的三态:“气态,固态,液态”。这三态性质很不一样,以水为例,水在这种状态中都有不同的特点,同一原理也可应用在市场参与者的思考身上,在所谓正常状态中,称为“反射”的双问反射回馈机制并不重要,是可以不予与理会的,但当这些市场参与者趋近,或达到所谓不平衡状态时,反射就变得重要了,大起大落就会接踵出现。
\u3000\u3000反射理论的前提条件之一
\u3000\u3000任何理论都有其自身的假设或前提条件,反射理论也不例外,这些前提条件是:
\u3000\u3000一、市场参与者对市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是因为所处的世界是在不断的变化,没有人可以对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有完全的认识。由于受时间,知识水平,获取渠道和经济实力等方面的限制,对有关市场信息的获取能力有差异,对市场现状和未来趋势的认识更是千差万别。事实上大部分人对市场认识是有偏见的。
\u3000\u3000“偏见”是反射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市场参与者的期望,认识与事件的实际进程之间存在着差异,换言之,“偏见”就是市场参与者的感觉,认识或信息等总是有缺陷,不足之处,不能达到与实际完全符合的理想状态。
\u3000\u3000市场参与者的偏见,不仅仅来自参与者自身对所有市场信息不能全部获得,更主要的是来自参与者的认识,与他的认识对象之间的反射联系,单个参与者的活动对市场情况的作用还不明显,但众多的参与者的活动就不一样了。不同参与者的偏见会发生相互结合,判断彼此抵消,多数人形成的“公共选择”会汇合成一种占主导地位的观念。
\u3000\u3000反射理论的前提条件之二
\u3000\u3000市场运行并非都是有效率且理性的。而且市场的价格也往往是错误的,并不能反映其本身价值。
\u3000\u3000人们对市场的认识是有偏见的,他们不仅仅带着偏见操作,他们的偏见所造成的“群羊效应”还影响着市场的发展趋势。而发展趋势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向上,一种是向下。这种发展趋势又反过来进一步加重人们的偏见,使市场价格更偏离其本身价值,市场参与者的偏见与带有偏见的操作和市场的趋势之间是互动的,相互影响。因此,市场价格往往是错误的,是在人们的错误认识和错误操作下形成的。
\u3000\u3000反射理论的前提条件之三
\u3000\u3000市场有其内在规律性,最终决定市场走势的是它内在的客观性。如影响股票市场大势的是政治形势,经济形势和市场资金的供求关系。影响某一只股票走势的是上市公司的业绩和它未来的发展前景。正如一句话“在混沌中寻找秩序”所表达的。在基本层面上承认市场无理性,而在具体的操作上则应该找出投资对象的内在规律性,这是宏观与微观的两种不同的观察和思考的角度。这样,市场参与者的主要偏见,市场的实际价格和市场走势的内在规律性三者交织影响,就决定了市场的趋势。
\u3000\u3000市场的真正价值在于它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标准,使市场的参与者据此认识,发现自己的错误。从而相对说来比较及时地作出调整,或者说,市场提供了评价参与者的期望,决策。并使之有机会比较及时地调整的反馈机制。
\u3000\u3000反射理论的中心思想是:人从不能正确认识市场,总有偏见。要么看空,要么看多,因此市场决无均衡,只有波动,但价格的波动受人们的偏见所左右,价格反过来又成为左右市场的基本因素。
\u3000\u3000反射理论的实践性
\u3000\u3000反射理论在金融市场最具有代表意义,在证券市场上,市场参与者的意见永远是不一致的,有的看多,有的看空,市场参与者不仅有自己对市场的认知,同时在这种认知的指导下进行操作。当看空者与看多者的力量均衡时,市场也不会有起伏,但是基本上这样的特例是不会出现,更多的情况则是两者不均衡。
\u3000\u3000市场上看空者与看多者的差额决定这个市场价格的走势,也就是说,市场参与者不仅经常对市场有错误的认知,而且在这种错误认知的诱导下会影响市场的走势,这种错误认知被称为“市场参与者的偏见,而两方面不同偏见的力量之差就被称为“流行偏见”。这种“流行偏见”以及据此采取的行动会改变整个市场的形势,“流行偏见”是市场走势的决定因素。
\u3000\u3000市场参与者的思考并不是困于事实,他也要考虑其他人和他自己的思考,因此就会出现不肯定因素。换句话说,此时参与者的思考就不再和事实完全相符。但却可以在影响和塑造事实方面起某种作用,思考和事实不但不符,而且参与者的知觉和实际情况之间总会有差距,参与者的算盘和实际结果也会有出入。这就是了解历史过程以及金融市场动力的关键所在。
\u3000\u3000因此,金融市场的本质之一就是市场参与者的知觉本来就和实际情况不相符,有时这种分歧是可以不予理会的,但有时必须考虑到这种分歧,才会明白事情到底是怎样发生的。
\u3000\u3000荣枯相生理论
\u3000\u3000金融市场有其运行的自然规律,但市场参与者,由于身处金融运行之内,难以客观地根据完整的信息作出判断,因而往往出现决策偏差。这种偏差一旦形成市场合力<三人成虎>,就会使金融行情大幅度偏离自然规律。愈演愈烈,从而造成大起<群羊效应>,而市场参与者迟早会发现这样的偏差,于是同样的“三人成虎”和“群羊效应”的故事又会在反方向上上演,又使这种大起必然回归,出现大落,这种规律不但适合金融世界,也适合于整个经济运行甚至于社会发展分析。
\u3000\u3000反射理论的前提条件是能够通过“群羊效应”自我巩固加强,当这种自我巩固和加强的过程延续了够长的时间,平衡状态就难以维持,不是因为思想和现实之间的鸿沟愈深,就是因为市场参与者之间的偏见愈烈。
\u3000\u3000当感觉与现实差距太大,事态就会失去控制,出现金融市场上比较典型的“荣枯相生”现象,这种局面是一种过度狂热,开始是自我推进,继而难以维持,最终物极必反。
\u3000\u3000“荣枯相生”的出现给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因为它使得市场总是处于流动和不定的状态。投资之道其实就是在不稳定态上压注,搜寻超出预期的发展趋势。
\u3000\u3000荣枯相生的形成
\u3000\u3000“荣枯相生”现象并不经常发生,但一旦发生,由于其能量对经济的基本面产生影响,所以具有分裂效果,只有当市场被“群羊效应”行为主导时,才有可能爆发“荣枯相生”现象。“群羊效应”是指人们在价格上涨时买进,在价格下跌时卖出,因此而形成一种自我推进的共振效应。单方面“群羊效应”的趋势共振行为是市场剧烈波动的必要条件,但还不是充分条件。
\u3000\u3000只有当一个市场被这种共振行为主宰时,才有可能发生“荣枯相生”现象,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群羊效应”的趋势共振行为:是观念有缺陷的市场参与者,使市场对他们的情绪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也就是说参与者使自己陷入了某种盲目的狂躁或类似于兽性的情绪之中。纵容狂躁情绪的市场往往充斥了过度行为,并容易走向极端。这种过度行为--极端现象的推动力--导致了“荣枯相生”的发生。
\u3000\u3000投资成功的关键就是认准市场开始对自身的发展势头产生推动力的一刻,一旦这个关键时刻得到确认,就能洞察一切,“荣枯相生”现象是正在开始抑或是已然进行之中。
\u3000\u3000荣枯相生的形成特征
\u3000\u3000股票市场常常以发展的趋势未被认定的时候开始,趋势被市场参与者认识之后,又很快得到强化并加强趋势的发展,导致一个自我推进过程的开始。在这一过程中,对趋势的正确认识和偏见同时存在。随着过程的发展,趋势变得越来越依赖偏见,当这一过程发展到一定阶段,“极不平衡态”的条件即告成熟。
\u3000\u3000等到信念和实际情况之间的差距变得很大时,就使市场参与者的偏见受到极度重视。这时,就会出现一个高点,这个高点叫做考验期。偏见和对趋势的正确认识,会同时受到外在力量的考验,市场趋势和市场参与者的偏见都可以通过各种外界的冲击面一遍一遍地受到测试。
\u3000\u3000如果偏见和趋势都能在经受各种冲击之后依然如故,并且是不可动摇的,这一阶段称之为“加速过程”,这时一个镜面反射型的,能自我推进的过程向着相反方向,终于出现。
\u3000\u3000此时,趋势已经形成惯性,在惯性的作用下,趋势继续维持。仅需内部因素即可保持这种自我推进的延续,但是当市场参与者对市场的看法一旦不再起到推进作用时,原有趋势的发展将停滞不前,这是趋势的停滞期。这时趋势更加依赖于偏见,因而对市场走势信心的丧失,使得趋势本身就会不可避免地发生反转,发生逆转的点叫做临界点。相反的趋势会在相反的方向促成一种偏见的形成,从而导致一种灾难性加速状态的出现,从而走向市场的崩溃,这就是崩盘的加速阶段。
\u3000\u3000总而言之,当某一趋势延续的时候,为投机交易提供的机迂大增,市场参与者的种种偏见与市场的走势相互作用。只要原有趋势一直得以保持,偏见将愈发偏离真相,市场趋势一旦产生,就将按其自己的规律开始发展。
\u3000\u3000===========
\u3000\u3000反射理论是"金融大鳄"索罗斯征战金融市场的理论依据。该理论认为,证券市场是一个正反馈系统,投资决策和市场走势是互相影响的。
\u3000\u3000=============
\u3000\u3000由于偏见是无法量化的,市场的变化结果也是无法量化或精确预期的。从事态发生的原因分析到发生具体事件的过程判断,索罗斯得出这样的结论:金融市场实际上是一个历史进程,是偶然事件,既不可逆又不可量化。他预测市场的方法是为适应这样的市场特征而设计的,他不相信在金融市场中存在一个像卡尔·波普D-N模式(逻辑上的演释模式)那样的普遍有效的预测模式。在一个不可逆、不确定、不可量化的市场面前,索罗斯称他的预测是尝试性的,所进行的投机活动是一种实验,因此他的预测活动几乎是定性的和互为因果的,而他的投机活动总处于根据变化所作的动态调整中。
\u3000\u3000从注意市场中的反射现象到运用反射性原理分析市场,索罗斯经历了思想认识上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事实上,历时实验的成功证明了反射性理念的有效性,而且在该书写作时间里,作者的反射性理念已经日臻成熟,结合索罗斯整个金融投机生涯,从1985年8月至1986年11月历时一年多的实验也正是量子基金发展中的一个辉煌期,该书选择这个时期作为例证,其意义已不仅仅是实验反射性理念的有效性,意义还在于:将一个脑子里充满思辩、投机技巧娴熟、正走向辉煌的大投机家形象活生生地存留在书中。
\u3000\u3000在一年多的历时实践中,索罗斯要告诉投资者的不仅仅是反射性分析得到正确验证,更重要的是如何获得最大的成功。一方面他密切注意市场变化,另一方面对量子基金进行战略和战术上的部署,既要进行投资组合突出资金安全性又以进行杠杆操作充分发挥效益,将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巧妙结合在一起,这是索罗期这一时期分析思想及具体操作方面的特征。
\u3000\u3000在总结历时实验取得的绩效时,索罗斯认为,理论的指导作用和杠杆作用的发挥功不可没。运用反射理论预测市场是尝试性的,正确与否在于市场,这种理论能保证预测正确时获利最大化,而错误时损失最小甚至还能获利。同时就对市场的解释而言,他所运用的知识可能没有经济学家们那样专业,但却不致于像经济学家那样运用丰富的知识提出两种绝然不同的观点让人无所适从,坚持反射理论可以走出认识困境,见常人所未见、获得投机成功,这正是金融投机家的优势。反射理论有一个特点就是从相互关联因素分析市场,关联因素包括某一市场内在关系也包括市场之间的关联,因此反射理论分析市场有两方面内容即微观经济的和宏观经济的。索罗斯充分运用了市场之间的关联性,当市场间反射关联性被确认时,市场趋势将形成,投机于这些关联市场的风险较集中,以此认识为基础,索罗斯将资金杠杆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大胆地在金融衍生品市场进行投机。由于反射理论分析市场具有运用金融衍生品即发挥杠杆作用的优势,所以索罗斯时常夸大这种理论对一个成功投机家的重要作用。事实上,只有将这种理论与当代金融衍生品市场有机结合,我们才能完整地认识到一个像索罗斯那样成功的投机家是如何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