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权威期刊《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在线发表了武汉大学罗威教授课题组在电催化氧析出反应(OER)的最新研究成果。该工作提出通过调节分子间能带间隙 (Δinter)降低OER活性物种(CoO2)的形成能,从而降低OER所需的过电势,提升OER催化活性的新思路。博士生姚娜和王功伟副研究员为共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为罗威教授。丛恒将副研究员在材料表征方面提供了帮助,陈胜利教授提供了理论指导。
过渡金属基电催化剂在OER过程中往往会发生表面重构,形成的羟基氧化物物种被认为是催化OER的“真实催化剂”,其催化活性远远高于直接合成的羟基氧化物,但这种基底效应对OER活性增强的影响机制却很少被报道。根据Co的电势-pH相图以及最近的一些原位测试研究发现,过渡金属羟基氧化物进一步去质子化产生的高价态CoO2是催化OER的活性物种。然而,CoOOH 向 CoO2 的转化是一个热力学耗能的过程,因此需要更高的电势驱动 CoOOH 的氧化,从而增加OER所需的过电势。同时,CoOOH到CoO2的转变需要将CoOOH的价带最大值(VBM)中的电子转移到电子受体的导带最小值(CBM)中。所以,降低基底与CoOOH的Δinter能够降低表面CoOOH到CoO2转变所需的能量。
为此,此项工作设计合成了不同硫化钴 (CoSα) 表面上电化学原位生长CoOOH 层,从实验上验证了CoOOH 的VBM和CoSα的CBM 之间Δinter 的减小,可以加速具有OER活性的高价态Co4+物种的形成。电化学和原位光谱实验结果表明 CoOOH/Co9S8 中 CoOOH 更容易氧化成 CoO2,从而具有最高的OER催化活性。这项工作为其它过渡金属基高效电催化剂的合理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该工作获得了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来源:武汉大学
论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117178
1、博士生看病厉害吗?为什么医院都喜欢招刚毕业的博士生,而不是富有经验的本科医生?
你好,我是医学院教师,我认为就目前的状态,博士生看病的水平总体高于本科生。
第一,临床医学博士也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并不等于零经验上岗。临床医学博士在最后两年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参与到临床轮转,临床经验确实在刚工作的时候,无法与工作十年的本科毕业的医生相比,但是临床经验并不是十年一定大于两年或三年。医术与经验,并不是完全正相关的问题。但医术与知识面是正相关的关系。
第二,临床医学博士总体后劲十足且更善于学习。能够读到博士且顺利毕业,无论是学习能力、耐心、恒心都比本科毕业的医生更强。这是毫无疑问的。作为病人,医生的能力才是决定病人生活质量的关键。
第三,临床医学博士做医生是主流。目前,大型三甲医院的医生几乎都是医学博士。以后随着国民教育水平挺高,医学博士会越来越多。从侧面也能证明,博士与本科毕业的医生相比更具优势。
建议你还是选择医学博士做您的主治医师。感谢阅读。
现在各大医院招聘大夫一般要硕士生起步,在某些大型的三甲医院,尤其是一线、二线城市的三甲医院,博士生是起步,而且相信在将来,没有博士学位,做医生都会很难,这就是目前的趋势,为什么呢?是因为博士生看病厉害吗?我们来聊聊这个问题。
对于新毕业博士生看病这个问题来讲,不一定新毕业的博士生肯定就一定厉害,一定就有丰富的经验,因为在博士就读的时候,在我们国家一般分为两种博士,一种是考取科学学位的博士,另一种是考取专业学位的博士,科学学位的博士主要负责的是科研,在实验室的时间比较多,临床接触的相对比较少,而专业学位的博士往往在临床上打拼了两年多的时间,临床经验丰富,但是科研相对于科学学位的博士要略差一筹。
专业学位的博士在临床上看相关专业疾病水平肯定是不低的,作为专业学位的博士生的导师,往往都是业界的大咖,否则是没有带博士生的资格的,人随栾凤飞腾远,老师水平极高,学生的水平自然也不会太低。
比如某一位运动医学大咖的博士生,毕业后从事相关专业的临床工作,水平要比同时毕业的本科生要高,是可以理解的,对吧,毕竟同时毕业的本科生也仅仅是在大学的第5年,在临床多个科室有过实习的经历,这种经历和博士生接受的训练是不一样的!毕竟这位博士生每天都陪着老师出门诊,做手术,大概需要有1~2年的时间,是在临床中泡着的,只有在晚上的时间才有可能写论文或者是做相应的科研,所以是积累了相当临床经验的。
另外为什么各大医院喜欢招聘博士生呢?因为现在大型医院的建设不仅仅是只有看病这一环,临床科研也是评价一个医院水平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作为博士生,本来就已经具备了极高科研经验和学习能力,再经历过临床的历练,可以说后劲是相当足的,这是普通本科生很难比拟的!
但是我们必须要说,医生这个职业是有一定天赋成分在里面的,即使是普通的本科毕业的医生,在经历了临床的打磨,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以后,又热爱钻研,尤其是本身就具有作为医生的天赋,在看病这方面很多都是水平非常高的,尤其是一些外科医生,在手术做的高低方面和学位往往并不是特别相匹配的,高学历而低技能的情况也不是不存在的。
以上就是对于题主问题的解答,如果你还有其他的疑惑可以在下方留言,大家共同探讨。
你也说了看病厉害,还是看谁有经验,医学毕竟是经验科学,谁经历的多,谁操作的多,谁治疗的多,谁看病就相对更厉害吧,所以刚毕业的博士和本科医生谁更会看病还是看谁的经验更丰富。那为什么医院喜欢刚毕业的博士生呢?当然是按照医院的发展去考虑了。
博士生和本科医生比的优势
其实这种比较很没有意义,因为每一个真正的医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一个有经验的临床医生,都是一个成熟的个体。这种成熟,也许与学历有些关系,但很多时候在我看来,关系并不大。起码我遇到太多本科生的老医生在传帮带刚刚毕业的博士生,也就是说博士生的经验是本科生传授的,不少见吧。
那么博士生与本科生的优势在哪里?学历当然是第一位的,高学历意味着一个医生的上限有多高,意味着一个医生有多容易被认可,被重视。除此之外我觉得是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科研能力可能还在第一位吧,毕竟现在各大医院之间比的是什么?是科研能力,是自己有什么拿得出手的研究成果。在很多国内顶尖的大医院,其实一个大科室有两套人马,一套是科研能力出众的,主要从事科研工作,一套是临床收治患者做手术的,主要治疗患者,收治患者的可以共享科研成果,科研出众的可以共享奖金收入。所有的医生想要晋级,想要成长,都需要论文和科研成果,所有的医生也都需要**养家,所有说白了是个双赢的结果。就好比物尽其用,我接触过很多临床的博士,其实很多时间在跑自己的科研,在改自己的论文,他们也会收治患者,但不可避免的会分散很多的经历去搞一些与治疗无关的东西,因为他们也要担心自己怎么毕业。
去医院找什么医生看病最好?
哪个医生看病好,总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不是吗?如果有高人指点,告知哪一个医生在你需要的领域很是厉害,那当然最好。如果不是,我觉得每一个医院,出门诊的40岁左右的医生都不会差到哪里去,因为这个年龄一般可以说是大部分医生职业最高峰的年龄,经验的积累到了一个高点,精力充沛,爱岗敬业,事业为重,而且大部分这个年龄的医生都是经历过风雨的医生,服务态度也有保障,也许学历不高,但看病本身与学历关系也不大,还是要看业务水平。
很多人喜欢托人找专家,主任,如果疑难杂症无可厚非,但如果常见疾病,这些专家和主任会倾注多少的精力在你的治疗上呢?不是他们没有医德,是他们没有时间,没有精力。
也许我的见解很多人不认可,当然也会包括我的一些同行,各有各的看法吧,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一定参考,希望你遇到一个负责任的好医生。
2、你们有没有发现,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很微妙,有时候导师好几天都不回消息,有时候他(她)心情好,立马秒回?
与导师相处的怎么样,完全在这个老师的人品。我读研的时候导师也干过许多奇葩事儿。我帮他修手机,报账,帮他孩子买教科书,管理教研室财务和采买,组织师弟们装修教研室……。按理说我是属于导师比较信任的学生,但是他指挥我干事儿的时候依旧会用延迟毕业,答辩不通过之类的话来要挟我。其实,我本来处于对导师的尊重,帮他处理一些生活上的小事儿都完全不在话下,但是,将这个事情和我读研挂上钩难免让人觉得心里不舒服。
读研的两年半时间里,每天早上我们七点半必须到达教研室,晚上十点才准离开,没有寒暑假,过年只休息七天,接各种课题,写很多论文,横向纵向课题都不放过。真正的矛盾激化在于,我们为了顺利毕业,必须在A类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自己为第一作者的文章,结果文章发表后,导师拒出版面费。当时每个研究生培养都是有培养费的,我们在读研期间开展的相应课题也没有收到任何报酬,这样仍在版面费上为难我们,让大家难免怨声载道。
为了毕业,一切都只能忍耐,顺利毕业后,我只是过年发个短信给他拜年,但再也没有见过他了,其实一般情况下,研究生和导师应该早就超越了师生情谊,但是因为导师的处事让我们不愿意再跟他有过多的交流。近两年出了很多研究生因为导师压榨轻生的新闻,回想起我的研究生生涯,真是感谢自己心够大,也感谢同门师兄弟的守望相助和开解。研究生生涯只是漫长人生很小的一部分而已,所以,不要太在意细节了。真的没有什么大不了。
我跟研究生关系很好,除了指导他(她)们学业,还和他们一起踢球,一拨又一拨的,踢球已经十来年了。我们实验室单周都有科研组会,双周有研究生汇报会,导师与研究生见面是经常的,一般的学术指导和生活关心都是可以当面交流沟通的,对于学习内驱力强和善于沟通的学生,他们会主动找老师当面交流,都不用我找他们。对于学习后进或性格内向的学生,我会主动找他们沟通,有时候在球场上踢球之后,有时在实验室,有时候在聚餐时,让他们阳光健康地成长,并学有成所,是当导师的职责所在!当然,学业和科研要求会很严格,双周报告、论文、专利、项目技术报告都要求用邮件形式,学生们也都很努力!
我也衷心希望研究生把导师当朋友,多沟通,将来能成为家庭支柱、社会栋梁!
谨以此答献给我的恩师,硕士研究生毕业三年了,这几年,我真的很想他。
不要误会啊,没有英年早逝,也没有仙人永隔,恩师就是到点退休,我是他的关门弟子而已。
先回答问题,我觉得这个问题真的很low,什么叫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很微妙,再怎么微妙,也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不管讨论什么,不能失了这个根本。实在有什么不忿,有什么想法,就先把从幼儿园到硕博的老师待你种种,从头到尾想一遍,怎么样,是不是舒服了一点。
至于导师回复消息这个问题,恕我直言,我觉得发短信和微信谈正事的行为真的也很low。可能因为我导师年纪比较大微信使用频率低的原因,也可能是因为和我关系真的不好,重要的通知他除了当面告诉我,都是通过电话告知,我对他也是,很少在微信上谈工作。
题主的问题算是答完了吧,剩下的说说为什么怀念他老人家吧。
1.首先是因材施教。我是工作几年之后脱产读的硕士,当时已成家多年,大女初生,加上又是跨专业就读,基础薄弱。停岗留职,读研也只是为个学历镀镀金。面对我这种情况,恩师没有像对其他应届生那么严格,只是给我布置基本的工作,工作量既能够我完成毕业论文,又不会浪费我太多时间,并且时时关心我的家庭,这让我很感动。
2.凡事身体力行。跟导师出过几次差,说实话,因为临近退休,导师停掉了手里大半工作,科研项目也交出去七七八八,机会不多。本来打算利用好仅有的几次机会,好好表现一番,没想到,从来回机票到食宿,导师都早已安排好,不是我慵懒,我得知出差的第一时间就和他联系,他说他自己来就行,后来从毕业师兄那里得知,导师来回路上的一切票据,也都是自己亲自贴。
3.不摆架子。一件小事是,我们单位虽然有保洁,但是自己的房间,总不愿意让他们用公共卫生工具打扫。同时由于我办公室和导师刚好对门,好几次在保洁工作之前,我在整理完自己房间的时候,会顺便到对面去看看,印象中,只给导师打扫过一次卫生,其余的,都是导师自己在干,用他自己的话说,上了年纪,活动活动不是坏事。
还有一件小事就是,有一次我去导师房间拿点资料,敲了几次门没人应就开门进去了,一打开门正好看到导师在吃鸡腿还是鸭腿,满嘴油,那个场面,真的现在想起来都不禁莞尔。
4.最后一个话题,略微敏感,是送礼。工作之后读研,这些方面确实比应届生有点经验。送没送过,说实话,确实送过,但是纯粹真的就是心意,出差的伴手礼,旅游回来的纪念品,其中有几件略微贵重的,导师都给我退回来了,留下了其余的。